手机版
扫码访问手机版
微博
微信
微信客户端扫一扫
抖音
抖音客户端扫一扫
B站
扫码访问手机版
微信客户端扫一扫
抖音客户端扫一扫
刘志清:自然文学里的科普态势|新星风采系列专访
本条由 幻小岛 原创
0
1
1
0

刘志清:自然文学里的科普态势|新星风采系列专访

个人简介:刘志清,笔名林南生 ;陕西理工大学植物协会成员。她认为,植物不是单一的存在,它是整个生态系统的核心。所以说解剖和实验可能并不是了解植物的最佳途径。

刘志清跨专业参加2019中科院植物所植物生态学的研究生考试,完全是基于自己所处秦岭这个自然大环境,从而生发对植物的热爱以此激发学习植物的动力。

在大学期间,参加环保、林业、《中国自然资源报》及中国自然资源协会举办的生态文学创作比赛和科普作品的书评征集。

刘志清跨专业参加2019中科院植物所植物生态学的研究生考试,完全是基于自己所处秦岭这个自然大环境,从而生发对植物的热爱以此激发学习植物的动力。

在大学期间,参加环保、林业、《中国自然资源报》及中国自然资源协会举办的生态文学创作比赛和科普作

Image title

文/雒心平

刘志清跨专业参加2019中科院植物所植物生态学的研究生考试,完全是基于自己所处秦岭这个自然大环境,从而生发对植物的热爱以此激发学习植物的动力。

对于自己的大学,刘志清是有些许不满意的,当大一的新鲜感过后,她发现她对周围的人和专业不再那么感兴趣。但索性她一直热爱着文学,她大部分时间都泡在图书馆;一天上午,当她沉浸在川端康成的《雪国》那迷人的景色当中时,似乎有些忘却自己在读小说,然后回过神来,她想到,为什么如此美的景色只是背景而不是主角呢?然后刘志清重新走近书架,试图去找自然作为主角的书,果然找到了约翰.缪尔《加州的群山》,看山林的壮美,花草的姿态,观响尾蛇尴尬的表情。

加之她所在的学校坐落在半山腰上,树木几乎遮住了所有的建筑,每当她去上课都会有种“山不过来,我就过去”的感觉 。秦岭是南北的分水岭,物种丰富,各种自然奇观和植物不同阶段的美让她从无意识过渡到有意识的关注;但也是因为自身和专业课程间的距离,需要真正感兴趣的东西走进内心来填补空白。正如爱默生所言,如果置身“沙漠”,你会爱上一棵树,她有时自嘲,自己会喜欢上植物也大抵如此吧!

在刘志清看来,跨专业考试中,因为兴趣使然,除了时间上有些顿挫,一切都还顺利。因为跨考,还要完成本专业的课程,所以她备考期间都会学习到很晚很晚。刘志清之所以坚持下来,多亏她之前在中科院就读的植物学老师的指导,中科院学长的手写笔记和备考指南,以及悉心鼓励她的朋友们。

Image title

刘志清认为:“植物不是单一的存在,它是整个生态系统的核心。所以说解剖和实验可能并不是了解植物的最佳途径。”

身临其境和好的科普作品,或者自然文学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植物世界的伯乐。刘志清从跨专业到自主学习植物生态学就是科普和自然文学的悉心指引,所以对于真正唤醒人的灵性的科普或自然文学极度敏锐。在她看来,植物的灵魂与人的生命是相通的,触及和感受到它的存在,才应当是我们真正热爱的理由。

刘志清在大学期间,参加了一些环保与林业,《中国自然资源报》,中国自然资源协会举办的生态文学创作比赛和科普作品书评征集之后,深知遥在钢筋水泥之林的笔墨有些干涩;同时,她看了同行者的参赛作品,要么偏于科学直白的叙述,要么囿于情感的过度主观流露(大自然的赞美篇),遂来到江南的一个自然村,一边试图将他者与自然链接,进行田野调查,一边应哈斯凯尔《看不见的森林》做自然观察笔记。

不久前,刘志清来到钟灵敏秀的终南山游学,和一些道士、居士与隐士从《道德经》中的道法自然,天人合一,中医药等多个维度在山间自发的了解植物的脉络;她越发感知到对于一个没有专业学习过植物,或者就植物理论学习没什么兴趣的人来说,身临其境的自然教育和演说以及恰如其分地利用植物普适性的语言的度量。

对于田野调查这一社会学和人类学的调研方法,刘志清认为它是我们获取某些信息的一种高效的方式,用在自然科学中也是如此,一方面,加强对自然以及自然与社会的连接度的认识,另一方面为科普创作提供更有意义的素材。而游学是她比较喜欢的一种学习方式。本着观察,感受,理解去融入不同的自然生态境域看,尽可能地尝试减少自己之前或者在书本上的固化印象,去看到面前的真实,被鼓舞,被震撼,被感动。这些植物世界里真实的活力,让她感到世界的生机勃勃,从而汲取自发写作的力量,而不是为了科普而科普。

当今社会意识形态下,人们的生态自然意识观念浅薄,对自然缺少灵动的感知和敬畏之心。刘志清感受到,如果科普能够注重于此,或许他所能达到的效果就不止有《植物知道生命的答案》那样,通过植物人的各种感官神经或者用人所能交流的语言来与植物流动的交流的效果了。

Image title

面对未来,刘志清对科普方面初步有三个方面的计划:一、加入中国自然资源作家协会,以自然文学为导向,把植物放在一个能够自由伸缩的平台上,写出更好的科普作品;二、实际参与或举办一些自然工作坊,实地进行自然体悟,尝试除却语言之外的自然认知;三、大量阅读相关科普作品以及尝试举办或参与一些科普文创的活动,了解相当今科普现状,从而推动科普作普世价值。但这三方面的计划并不是她最终完成的目标,不是为了去实现的,它只是前进路上的一部分。在她看来让自己的写作有意义,让自己满意才是最关键的。

刘志清目前主要在做三方面的事情。第一、阅读。她之前已经读完了美国自然文学三十讲里面提到的所有作品。但因为是翻译作品,她计划接下来会从《诗经》读起,做些延伸阅读,如自然美学、生态哲学、环境史等。第二,参加活动。前几天她去南京参加了科普文创的培训班,还去了川西高原拍了很多高原植物,了解当地的植物生态现状,去了当地的地方志办和档案馆,了解当地人对自然资源的了解情况。后期她还会和中科院的老师去三江源做调研,和独立团队去非洲做调研,以及去苍山自然中心。第三:关于写作。她认为科普创作的语言很重要,其文学性决定了作品的传播效应,所以需要多练笔,要和文学创作结合起来。她说道:“其实很多当代作家为了有意描述自然而走向户外。他们选择了他们的主题,而主题并没有选择他们。这也是我选择在调研中了解自然和向自然学习的原因。”

刘志清表示:“我对以自然文学为导向的科普做了一个畅想:只有自然文学趋于成熟时,文学才会作为艺术之女王,超越音乐与绘画。虽然我没有美国博物学家约翰.缪尔十年如一日的行走在内华达山脉的果敢与毅力,但索性已经迈开了志在荒野,野趣之兴的一步,于生命之始末,终不敢忘。”

赞赏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资讯内容(含文字、图片、视频)不代表科幻岛平台的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布后的30日内与科幻岛联系。
撰稿人
幻小岛
资讯递客 | 撰稿人 
+关注
科幻岛网站官方小助手
我要留言
我要留言 举报和反馈
最新留言 已精选评论
自动登录 立即注册 | 忘记密码
{{regText}}
{{confirmWords}}
请进行滑块验证
自动登录 立即注册 | 忘记密码
{{regText}}
使用第三方账号登录
  
以下微信扫码登录
以下使用第三方账号登录
  
请用微信扫描下方二维码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赞赏
给撰稿人打个赏
1元
2元
5元
赠1张推荐票
10元
赠2张推荐票
20元
赠4张推荐票
50元
赠10张推荐票
评论已提交,审核后将展示。
分享
分享至微信朋友圈
X
微信扫码支付
请打开[微信扫一扫]扫描上方二维码完成支付
好的内容,值得赞赏
2
举报与反馈原因
建议您填写电话和留言对象信息,将有助于我们尽快解决您提出的问题,并及时与您沟通。
E-mail:
姓名:
电话:
赞赏成功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