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云层面积每10年下降约1.5%,加剧全球变暖令人担忧
信息源

全球卫星云图
最近美国地球物理学会会议上,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戈达德空间研究所一位科学家报告称,过去20年,全球反射太阳光的云层覆盖面积缩小到了一定程度,使得更多光线进入地球,并加剧了全球变暖。
这位科学家的团队聚焦于一颗20多年来持续对地球云层进行监测的NASA卫星,他们发现了一个令人担忧的趋势——云带覆盖率每10年下降约1.5%。他们团队进一步研究表明,推动能量收支失衡的是大气环流模式的变化,而不是污染的减少。
地球上的云形态大小各异,不断变化,但有两条由地球大规模气流模式形成的云带持续存在。其中一条是由北半球和南半球的信风汇合时形成的,在赤道附近,像给地球系了条腰带。而另一条在中纬度地区,那里,急流引发了大漩涡,出现暴风雨天气。最近35年间,根据气象卫星图像研究发现,赤道云带变窄,而中纬度风暴的轨迹向两极移动,包围了云带形成的区域,从而缩小了它们的覆盖范围。
对于这一变化的原因也有不同的意见,负责NASA“云与地球辐射能量观测系统”卫星的一位科学家则认为,污染的减少可能在云层变化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尤其是在北半球。
是什么原因导致这一变化,气候科学家还需要继续研究,但云层覆盖面积减少是明确的事实。有科学家提出一个令人担忧的问题,即这一变化趋势可能会加速未来地球变暖的进程。
德国马普学会气象学研究所气候科学家Bjorn Stevens对此表示,“下降几个百分点听起来可能不重要,但如果计算这一趋势,会发现它的影响是巨大的。如果这种趋势持续下去,我们就有麻烦了。”
参考链接[1]:
赞赏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资讯内容(含文字、图片、视频)不代表科幻岛平台的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布后的30日内与科幻岛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