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创作之谈 作品评荐 影视鉴赏 学界研究
共有6185
甘当小号手 齐奏大乐章 ——21世纪初科学童话创作巡礼(上)
近年来,人们对科幻小说的宣传比较红火,这当然是件好事,但也出现了一些偏见。有些人认为科学文艺最主要的就是科幻,因此在全国儿童文学评奖中,干脆把科学文艺这一门类改成了科幻小说。其实,科学文艺在儿童作品中,最重要的应是科学童话,其中包括科普童话和科幻童话。进入21世纪以后,全国从事科学童话创作的新老作家一直在默默地耕耘着,在某些方面已经超过了20世纪80年代最繁荣时期的水平。
信息源:《科普时报》 2019-03-22 查看原文
谈谈儿童阅读的三个需求
杨红樱讲述自己因给学生讲故事而开始创作科学童话,她从《小蝌蚪找妈妈》受孩子喜爱的现象出发,研究儿童阅读心理多年,总结出儿童阅读有想象力、求知欲和情感需求这三个方面。《小蝌蚪找妈妈》凭借丰富的想象力、满足求知欲的科普内容和触动情感的情节,契合这些需求,且在情节、语言上也符合儿童阅读喜好。此外,她还指出当下儿童阅读领域急需儿童科幻作品。
信息源:《科普时报》 2019-03-22 查看原文
非理性·反科学·反智主义
前时受邀在澎湃新闻的“问吧”答题,我回复了20来个提问,以科普科幻话题居多。其中两个,都涉及“反智”,让我印象深刻。一位网友提及,2018年《环球科学》杂志(《科学美国人》中文译本)刊载过一篇文章,讲述美国中小学校园中进化论的教育问题。有教授、学者进行了相关研究,还成立了很多机构组织,为老师们教授进化论提供建议与培训。不知道国内有没有相近的问题,有没有类型的机构,有没有可供借鉴的经验?
信息源:《科普时报》 2019-03-22 查看原文
王渝生:藏族作家阿来的科普科幻情结
从1994年《尘埃落定》完稿至1998年出版期间,阿来由阿坝州一家杂志转辗到四川成都《科幻世界》当编辑。 2000年,敬业的阿来已由编辑做到总编辑,很快又出任杂志社社长。阿来全身心投入到了杂志社运营:组织选题、策划活动、推广发行。不仅国内媒体,还引入国际项目合作。环绕太空的宇航员、国外科幻作家先后被请到中国。很快,阿来所在的《科幻世界》发行量在国内节节上升,并引起了国际科幻界的注意。 阿来从人文关怀的角度,对科技成果的应用给人类带来的从生活到思想到精神的影响做了深刻阐述。
信息源:《科普时报》 2019-03-22 查看原文
什么是 “恐怖谷理论”
1970年,日本机器人专家森政弘发表论文并提出了恐怖谷理论,这个理论的内容是:当仿人类的造型与人类在外表等方面足够相像、但又做不到完全相同的时候,微小的差异会格外明显,从而使造型失去亲和力,人类会对其产生反感、恐惧、厌恶等情绪;而且,动态的仿人类造型如果逼近真人的姿态和动作,会产生比静止造型更剧烈的恐怖谷效应。
信息源:文艺报 2019-03-22 查看原文
在时间中穿越
英国科幻大师H.G.威尔斯在其科幻名著《时间旅行》中,不但提出了乘坐时间机器前往未来的可能,还特意详细描写了未来的人类社会状态。在他的笔下,未来的人类如同一群孩童,终日玩耍嬉闹,智力和体能都停留在5岁左右,这让主人公“时间旅行家”大失所望——原来未来的人类社会不过如此!当然,在后续的情节中,主人公还发现了另外一种人群,以及更多的秘密……
信息源:文艺报 2019-03-22 查看原文
从战争机器到人工智能
《攻壳机动队》是日本漫画家士郎正宗创作并于1989年开始连载的漫画作品,自1995年起,先后由不同的导演制作成同名动画电影和系列动画电视剧。本文重点讨论的是2002年上映的动画电视剧第一季《攻壳机动队·Stand Alone Complex》。作品背景是网络信息技术加速发展的2030年,这时的科技可将人类除大脑外的所有器官用生化义体代替,并将人类大脑改装成具有互联网功能的电子脑。这些变化为人类带来巨大的便利,但同时犯罪也开始复杂化,电子大脑被入侵、记忆被篡改是在这种环境下衍生出的新型犯罪方式。
信息源:文艺报 2019-03-22 查看原文
韩松:《火星孤儿》包含了科幻最重要的精神
《火星孤儿》是一部构思巧妙严谨的灾难题材科幻小说。地球停电起火后出现神秘石碑,任务落到高考应试学校的孩子身上,他们解出答案帮助了二维世界的外星文明,也拯救了地球。小说开篇写学校日常,后进入危机场景,科技细节描写细致,是硬科幻。其蕴含质疑精神,体现科幻重要精神,构造奇异新世界,作者刘洋年轻有潜力,此作达到较高水平。
信息源:八光分文化 2019-03-21 查看原文
李松睿 | 走出人文主义的执念——谈中国当代科幻文学
刘慈欣的《三体》、郝景芳的《北京折叠》接连获得雨果奖2015年“最佳科幻长篇小说奖”和2016年“最佳中短篇小说奖”,使得美国的世界科幻大会和雨果奖这两个原本只有科幻迷关注的小众事物,突然间成为媒体、学界关注的热点话题。而两位中国科幻小说家得到国外评奖委员会的认可,也和莫言获得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联系在一起,成了当代中国文化在世界范围内获得广泛影响的又一案例。
信息源:四十二史 2019-03-20 查看原文
整个宇宙到底是什么颜色的?你万万想不到…
哈勃望远镜为我们展示了多彩的宇宙天体图像,但宇宙本身的颜色却并不那么容易确定。此前有研究认为宇宙是咖啡色(拿铁色),而科学家指出,宇宙颜色的分析需综合多方面因素。宇宙加速膨胀使光波长拉伸,导致观测到更多红光;不同观测波段会呈现不同宇宙图像;地球大气层会干扰对宇宙颜色的观测,遮蔽紫外和红外波段,且不同年龄恒星的光也会对宇宙颜色产生影响。目前宇宙因包含大量红、蓝恒星以及多彩尘埃云和气体,混合起来类似拿铁咖啡的颜色。
信息源:科普中国网 2019-03-20 查看原文
第十届“晨星杯”入围名单公布
2024石景山区科普科幻创作培育活动获奖通知
冷湖奖征文倒计时!你想知道的都在这里!
荒启科幻第十一期练笔总结
荒启科幻第十期练笔总结
公示丨第四届鲲鹏青少年科幻文学奖大奖、新秀奖获奖名单
1
2022年起点科幻征文 第一期
2
第十届未来科幻大师奖征稿
3
未来战争概念与场景创意征集行动
4
2019年华为阅读科幻文学大赛
5
首届“奇想奖”元宇宙征文大赛(科幻赛区)
6
「戏局onStage」人间工作室征集类型小说(含科幻小说)
7
「知乎 x 中文在线」联合征文(含科幻主题)
8
“未来战争科幻”征文大赛
9
《银河边缘》中文原创科幻小说征稿
10
首届“国风”科幻小说征文大赛
1
番茄小说 X 冷湖天文观测基地科幻小说联合征文
2
2022年起点科幻征文 第一期
3
第二十届零重力杯短篇科幻征文:失控
4
元宇宙故事设计邀请赛
5
寒武奖·我们的元宇宙科幻征文大赛
6
2022年第七届科幻春晚(主题:万有引擎)
7
“未来战争科幻”征文大赛
8
第八届全国中学生科普科幻作文大赛
9
2021年度寒武奖征文(“小科幻”APP举办)
10
第四届“奇点杯”科幻作品征集大赛
手的重现与退场:以慕明为案例的当代科幻近未来劳动议题的讨论
《阿凡达》悬浮山成真?揭秘科幻中的超导材料如何颠覆人类未来
中国科幻:进入新纪元 塑造新格局
【科幻世界·公益阅读】安潇和——《玻璃外的世界》
看不懂的《沙丘》凭什么成为科幻史诗
看完《哪吒2》没过瘾?这些科幻小说带你领略中华传统文化
姚利芬:“新世界”是对人类存在意义的根本性重塑
幻想,人不可废弃的一项能力 | 《科幻立方》2025年第1期
科幻教育丨走进清华大学
史蒂夫·福尔 译:《重演雷恩:幻想性与动画纪录片》
科幻网文投稿指南(已整理16个平台)
请用微信扫描下方二维码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