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创作之谈
作品评荐
影视鉴赏
学界研究
共有6185个
【小说·2018年轨迹奖获奖短篇】琳达·娜格塔《火星方尖碑》
美国科幻作家琳达·娜格塔的《火星方尖碑》获2018年轨迹奖最佳短篇小说奖,该作品曾入围雨果奖。故事中,世界濒临末日,苏珊娜在火星建造方尖碑作为人类文明的纪念碑。建造期间,已废弃的红色绿洲殖民地的载具突然出现,打破了平静。载具驾驶者托里·伊士曼发出求救信息,称自己和孩子是最后的幸存者,急需帮助。苏珊娜面临是否放弃方尖碑项目去救助他们的抉择,同时,她还得知自己有个孙女的消息。故事展现了人性在绝境中的挣扎与希望。
信息源:科幻世界 2018-06-24
查看原文
【银河奖征文赏析】康乃馨——总统套房
“我” 在偏远星球的酒店入住,因隔壁喧闹找经理理论。经理讲述多年前商人卓兴租下酒店,利用尚未流行且管理宽松的“时间门”,将客人送入一年后的同一晚,借此大赚一笔,而后酒店被封锁,他成了守护者。“我” 也向经理倾诉了来此的缘由:女友小雪五年前在旅行返程时飞船爆炸,“我” 按其行程重走她的路线。此时,经理得知小雪的到访时间后震惊不已,“我” 惊觉小雪或许就在隔壁房间,陷入了是否推门相见的纠结。
信息源:科幻世界 2018-06-22
查看原文
黄海:科幻真心话大冒险
这回参加首届亚太科幻大会,几十场讲座分别谈论科幻写作、未来城市、AI与教育、科幻影视国际化、亚洲科幻合作、下一次太空热潮、未来的艺术、想象力产业、国际出版实务、游戏与科幻……这样大规模的科幻活动,令人叹为观止。
信息源:《科普时报》 2018-06-22
查看原文
《超侠小特工》 超侠:我所喜爱的爆笑惊险的科幻故事
我写充满了侠义精神的科幻,是因为我觉得科幻本身具有强大的包容性,又有纯粹的科学性。以科学为基点的幻想小说,可以进行“科幻+”的结合,嫁接出不同的果实。这样的故事,无疑最具有想象力和知识性。科幻武侠,则增加了动作、恩怨、正义,精彩的打斗、格斗、对战、冒险,等等,一切能够吸引人的桥段和环节。
《超侠小特工》里融入了我孩童时候的回忆。还得益于我小时候看过一本书《世界未解之谜》。当我一口气看完那本不知是哪里搞来的书之后,就对这个世界产生了各种想象和看法,我想探索这个世界的秘密。
信息源:《科普时报》 2018-06-22
查看原文
关于人类自身的未来 ——《机器之门》后记
《机器之门》作者江波在文中探讨人类自身的未来。他认为科技发展使人类站在自我改造门槛上,生物基因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是主要驱动力。生物基因技术会逐渐改变人类面貌,而人工智能技术下的躯体和大脑改造更具颠覆性。躯体改造或较易被接受,大脑机器化虽面临诸多难题,但一旦实现,将使新人类与普通人产生巨大差距,引发社会动荡,人类未来充满不确定性,这也是作者创作的思考来源。
信息源:《科普时报》 2018-06-22
查看原文
破译外星人语言还需集体智慧
美国俄亥俄州鲍林·格林大学语言学家、旧金山非营利机构METI(地外智能生命联系计划)雪莉·威尔斯-詹森表示,职业语言学家、数学家和科学家的工作可能不足以破解一封来自外太空的“神秘信件”。“我们必须动员一切可以动员的力量,需要每一个人付出努力,给我们获取的信息赋予多种含义”。
信息源:《科普时报》 2018-06-22
查看原文
镜子中的我们 ——科幻中的怪物形象
一个从未接触过科幻的人,忽然想找一本科幻小说或者一部科幻电影看看,他十有八九会看到种类繁多、形貌各异的怪物。曾经有人说,喜欢科幻的人胆子一定很大。为什么呢?因为常常看各种怪物啊!这种说法失于片面,并不准确,然而却也反映出一个事实:科幻与怪物之间的关系非常密切。
信息源:科普创作评论 2018-06-22
查看原文
谈谈电影《湮灭》中的杀人异兽
娜塔莉·波特曼主演的电影《湮灭》于今年4月13日在国内上映。三年前,正是这部电影的原著小说击败《三体》,荣获当年的科幻大奖“星云奖”。范德米尔的原著小说《遗落的南境》,包含三部作品。《湮灭》 是三部曲中的第一部,其外还有第二部《当权者》和第三部《接纳》。小说《湮灭》中的怪物形象依赖于主人公生物学家的叙述, 其对怪物的恐惧与抵抗,都来自独特的个人体验。
信息源:科普创作评论 2018-06-22
查看原文
人类是否应该主动呼叫外星文明
SETI计划和METI计划,构成了人类试图与外星文明接触的主流方式,整个20世纪70年代是人类航空航天、探索宇宙事业的高潮,同时也是人类对宇宙和外星文明思考的高潮。在第一次METI行动之后,有一些科学家突然站出来强烈反对METI行动,而且反对的声音由小到大,越来越多的知名科学家加入到了反对者的阵营中。很快,在METI的支持者和反对者之间开展了激烈的全球性大辩论,交战双方异常火爆,纷纷著书立说,这场辩论逐渐从纯学术性的讨论发展成为事关人类文明生死攸关的大思考。
信息源:科普创作评论 2018-06-22
查看原文
哥斯拉电影:怪兽的“科学化”之路
如果在全世界范围内评选知名度最高的“怪兽”,最有可能当选的, 一定是超级大猩猩“金刚”和能从口中喷出射线的巨型恐龙“哥斯拉”。 但是,如果以出镜率来算,哥斯拉则是完胜金刚——日本摄制的原版电影29部,美国改编电影2部,另有众多的动画片和连环漫画。这些影视 动漫作品前后跨度近60年,而仔细考察其中对怪兽的各种设定,我们很容易发现这样的趋势,那就是怪兽变得越来越“科学”。
信息源:科普创作评论 2018-06-22
查看原文
第十届“晨星杯”入围名单公布
2024石景山区科普科幻创作培育活动获奖通知
冷湖奖征文倒计时!你想知道的都在这里!
荒启科幻第十一期练笔总结
荒启科幻第十期练笔总结
公示丨第四届鲲鹏青少年科幻文学奖大奖、新秀奖获奖名单
1
2022年起点科幻征文 第一期 2
第十届未来科幻大师奖征稿 3
未来战争概念与场景创意征集行动 4
2019年华为阅读科幻文学大赛 5
首届“奇想奖”元宇宙征文大赛(科幻赛区) 6
「戏局onStage」人间工作室征集类型小说(含科幻小说) 7
「知乎 x 中文在线」联合征文(含科幻主题) 8
“未来战争科幻”征文大赛 9
《银河边缘》中文原创科幻小说征稿 10
首届“国风”科幻小说征文大赛 1
番茄小说 X 冷湖天文观测基地科幻小说联合征文 2
2022年起点科幻征文 第一期 3
第二十届零重力杯短篇科幻征文:失控 4
元宇宙故事设计邀请赛 5
寒武奖·我们的元宇宙科幻征文大赛 6
2022年第七届科幻春晚(主题:万有引擎) 7
“未来战争科幻”征文大赛 8
第八届全国中学生科普科幻作文大赛 9
2021年度寒武奖征文(“小科幻”APP举办) 10
第四届“奇点杯”科幻作品征集大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