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创作之谈
作品评荐
影视鉴赏
学界研究
共有6185个
教育部办公厅发文:让科幻阅读与写作成为中小学生的日常
1 月 14 日教育部办公厅发布《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指南》。其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培育学生核心素养。主要工作涵盖教育行政部门、学校、教师多方面,如行政部门要配优师资、建设教育中心等;学校要强化课程、推进协同育人等;教师要确定目标、改进教学等。同时还提出组织保障措施,以推动中小学科学教育发展。
信息源:科幻世界 2025-01-19
查看原文
《科幻研究通讯》2024年第4期
这一年,我们见证了人工智能的飞速发展和广阔的应用图景,也感受到了其在所有话语体系里开疆拓土的“霸蛮”之气。而能与AI的“热度”相匹敌的议题,大概只有我们栖居的这个地球本身:过去的一年,是人类有记录以来最热一年。有研究表示全球AI所需要的算力将消耗更多能源,或将加剧碳排放;亦有乐观预测人工智能对人类劳动力的替代,可以提高能源效率和优化系统规划,从而推动全球能源转型。AI与环境的关系究竟为何,在可见的未来或许尚不明朗。然而,无论其影响是正面、负面,抑或彼此相抵,这两者已然深度交织。
信息源:四十二史 2025-01-19
查看原文
中国科学院颁发2024年度杰出科技成就奖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陈立泉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陈仙辉院士获个人成就奖,“银河系早期形成与演化”等 4 项成果获基础研究奖,“大规模压缩空气储能新技术与应用”等 5 项成果获技术发明奖,“黑土区耕地退化阻控与地力提升关键技术”等 5 项成果获科技攻关奖。
信息源:科普中国网 2025-01-18
查看原文
生命的逻辑:《胶囊》科幻杂志第六期《火星上的祝融》正式发行
《胶囊》是 2017 年在柏林成立的中德双语独立杂志,构建了多维文化传播共同体。第六期主推作品《火星上的祝融》由王侃瑜创作,入围 “第 81 届世界科幻大会雨果奖”,围绕人工智能体探寻生命原初展开,融合多种文化元素。杂志发行时在柏林、波兹坦和法兰克福举办了宣传活动,包括朗读、采访等形式促进作者、译者与读者交流。文中还介绍了《胶囊》的创立动机、推广挑战,以及《火星上的祝融》所表达的对现实的关切、对生命界限的思考,王侃瑜也分享了自己身兼科幻文学研究者和创作者的感悟。
信息源:Kapsel 2025-01-18
查看原文
人工智能+、低空经济……2024年度十大科技名词揭晓
由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等机构联合发起评选。入选的十大科技名词包括人工智能 +、低空经济、月背采样、量子科技、具身智能、混合现实、生物制造、近零碳、实景三维、微核糖核酸。文章分别对每个名词进行了详细解读,阐述其定义、特点、发展现状及应用等方面的内容。展示了当前科技领域的热点和创新成果,反映了科技发展的趋势,有助于激发公众对科学探索和技术创新的兴趣。
信息源:科普中国网 2025-01-18
查看原文
科幻教育 | 多维搭建,赋能品牌发展
。在首都青少年科幻教育空间建设方面,打造主题展,举办系列活动,接待大量观众,为青少年提供学习互动平台;开展科幻教育研究,发起系列沙龙活动并形成深度报告和教程;举办第十三届北京科幻创作创意大赛 “光年奖”,挖掘培养科幻创作人才;推进科幻、科普教育活动的深化融合,开展 “科幻进校园” 活动,研发原创活动,提升学生科学视野和创作兴趣。整体来看,北京科学中心在科幻教育领域成果显著,并将继续深化体系建设,推动科幻教育发展。
信息源: 2025-01-17
查看原文
上海浦东新区科幻协会2024年大事记
在成绩方面,协会成功获得非营利组织免税资格认定、公益事业捐赠票据领取资格,参与中国民营文化产业商会科幻产业分会建设,协助拍摄纪录片,制作科幻短视频,并入驻 “志愿汇” 平台。在活动举办与参与上,协会积极作为,涵盖举办第六届上海科幻影视产业论坛、定期开展浦东科幻创客沙龙、协办上海市中小学 “科普校园行”、开展 AI 相关继续教育课程、举办惠南镇未来 AI 体验营等活动,还参与杜莎蜡像馆《探秘三体》体验馆揭幕、锦囊计划、第八十二届世界科幻大会、AIGC 分享会、第十五届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等。
信息源:上海浦东新区科幻协会 2025-01-17
查看原文
居然有32%的人把AI当成了人类!AI离智能还有多远?
探讨了人工智能离智能的距离。介绍了图灵测试,包括其具体方法及尤金・古斯特曼聊天机器人通过该测试的情况,同时提及约翰・塞尔的中文房子思想实验对图灵测试可靠性的质疑。还指出现在评价 AI 智能会综合多方面打分,且对于特定功能机器人有更合理的评估方式,相信未来会有更好方法评价 AI 的 “智能”。
信息源:科普中国网 2025-01-17
查看原文
传统撞击流行,中国科幻“弄潮”
文章作者在给汉学家授课时,展现了古老神话、传统文化与现代航天科技融合的场景。月亮作为中国文化的原始意象,是中国科幻文学的 “诗心”,中国探月工程的成果也为科幻创作提供了现实支撑。从历史与现状来看,中国科幻发源于对西方科学的学习,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发展,如今科幻元素广泛应用于各类作品,推动了传统与流行、科幻与现实的融合,塑造了新型的文化现实主义。
信息源:《科普时报》 2025-01-17
查看原文
现实版“地心游记”:冒险还是机遇
在人类探寻清洁能源的路途上,岩浆能源利用是一个极具开创性的方向。对火山岩浆房的钻探研究,不仅有助于深入了解地球奥秘、提升火山预警能力,更可能开辟一条近零成本获取无尽清洁能源之路。
然而,这部现实版“地心游记”也将是一场挑战未知的冒险。
信息源:文汇报 2025-01-17
查看原文
第十届“晨星杯”入围名单公布
2024石景山区科普科幻创作培育活动获奖通知
冷湖奖征文倒计时!你想知道的都在这里!
荒启科幻第十一期练笔总结
荒启科幻第十期练笔总结
公示丨第四届鲲鹏青少年科幻文学奖大奖、新秀奖获奖名单
1
2022年起点科幻征文 第一期 2
第十届未来科幻大师奖征稿 3
未来战争概念与场景创意征集行动 4
2019年华为阅读科幻文学大赛 5
首届“奇想奖”元宇宙征文大赛(科幻赛区) 6
「戏局onStage」人间工作室征集类型小说(含科幻小说) 7
「知乎 x 中文在线」联合征文(含科幻主题) 8
“未来战争科幻”征文大赛 9
《银河边缘》中文原创科幻小说征稿 10
首届“国风”科幻小说征文大赛 1
番茄小说 X 冷湖天文观测基地科幻小说联合征文 2
2022年起点科幻征文 第一期 3
第二十届零重力杯短篇科幻征文:失控 4
元宇宙故事设计邀请赛 5
寒武奖·我们的元宇宙科幻征文大赛 6
2022年第七届科幻春晚(主题:万有引擎) 7
“未来战争科幻”征文大赛 8
第八届全国中学生科普科幻作文大赛 9
2021年度寒武奖征文(“小科幻”APP举办) 10
第四届“奇点杯”科幻作品征集大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