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创作之谈
作品评荐
影视鉴赏
学界研究
共有6185个
人工智能恐慌与科技焦虑管理
近期,人工智能带给社会普遍的焦虑。一方面,我们不清楚人工智能到底会在何种程度上影响人类生活。持有极端看法的人认为:人工智能正在“人化”,在建立“世界模型”,未来很可能替代人类,甚至与人类为敌。更多的人觉得,至少在参与战争、取缔人类多重职业等方面,大模型引导的人工智能热潮会起到巨大作用。
信息源:文艺报 2024-03-27
查看原文
从《沙丘2》思考科幻影像特质
《沙丘》由于原作本身的宏阔篇章与幽邃描写,大部分改编作品都知难而退,暂时地搁置下完整改编全部故事的念头,仅仅选择其中一本或者两本的体量。然而这种改编方式对于传奇影业与导演维纶纽瓦来说显然是不足够的,他们商定的项目方式是按照原作的线性顺序,一部接着一部。从2021年新版《沙丘》上映,到2024年推出《沙丘2》,两部影片加起来的总时长超过了300分钟,总耗资更是达到了3亿美元以以上。虽然实现了较高的票房预期和影迷口碑,但在影像的实际呈现方面,仍然表现出技术与艺术之间嵌合度不足的问题。
信息源:文艺报 2024-03-27
查看原文
用一句话概括短篇立意:角色定义、矛盾冲突和解决结果
编辑水母与作者雪海宁涛聊小说《共生》。雪海宁涛讲述创作经历,早期受宋宜昌《燃烧的岛群》影响,《共生》主题经历多次变化,从人类对新智慧生物态度到信任主题,人物设计也随之改变。还谈及科幻元素构建、科技与伦理平衡、人类对未知恐惧等。编辑指出万字以上短篇创作需明确主题立意,应包含角色定义、矛盾冲突和解决结果,最后布置相关写作练习。
信息源:不存在科幻 2024-03-26
查看原文
陈文尧:如果能将科幻概念融入现实,能让读者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陈文尧是上海交通大学微纳电子学系本科大四学生,第五届 “星火杯” 大赛短篇小说赛道二等奖得主。他小学开始接触科幻作品,初中后对科幻概念产生兴趣,认为科幻的吸引力在于新奇点子和哲学思考。他因生活中的新奇想法尝试科幻写作,觉得科幻创作要把握好 “科学” 与 “文学” 的度。他最喜欢特德・姜的《前路迢迢》,其作品《长夜》源于偶然想出的点子并融入个人情感。
信息源:高校科幻 2024-03-26
查看原文
黄鸣奋 | 科幻电影美学的理论建构(中国篇)
《科幻电影美学的理论建构(中国篇)》由黄鸣奋撰写,原载于《社会科学辑刊》2024 年第 1 期。文章聚焦我国科幻电影美学的理论建构,讲解了我国科幻电影已经有近百年的历史,进入新世纪之后迎来了高潮迭起的新局面。这不仅表现为《流浪地球》及其续集这样的精品彰显文化创意与电影工业的实绩,而且体现在广大观众对国产科幻电影逐渐增长的期盼与赞许。指出随着国产科幻电影发展,学术界对其研究热情渐涨。文章先阐述 “科幻电影美学研究” 的三种取向,明确重点为将其作为学科开展研究 。
信息源:社会科学辑刊 2024-03-26
查看原文
六七十年代的科幻批评与学术研究
在接下来大致从六十年代中期到七十年代中期的十年中,科幻批评和学术研究日趋多样化,很多人分析了艾米斯和富兰克林预言的反乌托邦,还有人试图把握幻想和推想的复杂属性,做了结构主义分析。
信息源:四十二史 2024-03-26
查看原文
范志忠:《中国科幻电影主体性历史建构的文化张力与美学话语》
文章围绕中国科幻电影主体性的历史建构展开探讨,指出中国科幻电影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认为应在东西方文化张力中构建独特美学话语。文章从现代性的时空建构、新科技的视觉奇观与反思、未来世界的梦想与救赎三个维度深入剖析。在时空建构上,对比武侠片与科幻片,梳理中国科幻电影从早期受西方影响到逐渐多元化的时空意识发展;新科技方面,阐述其在电影中的重要性,分析中国科幻电影对科技元素的运用与反思;未来世界维度,探讨科幻电影乌托邦与反乌托邦的表达,以及中国科幻电影如何结合本土文化进行创作 。
信息源:北京电影学院学报杂志 2024-03-25
查看原文
黄鸣奋:《科幻电影创意视野下的人类文明新形态》
文章从科幻电影创意角度,探讨人类文明新形态,指出其对现实建设有参考价值。文章先阐述人类文明新形态在科幻语境中的含义,进而从成因、建设和定位三方面展开论述。在成因上,科技引领文明有价值与风险,劫后重建文明体现发展曲折性,移民播撒文明包含不同设想;建设方面,分别从跨天体、跨物种、跨人机视野探讨人类文明新形态建设的可能性与相关问题;定位层面,分析文化、国家和历史因素对人类文明新形态定位的影响,指出科幻电影创意应展示与现实目标相适应的新形态 。
信息源:北京电影学院学报杂志 2024-03-25
查看原文
热点|“人工智能+”是什么?如何“+新闻传播”?
文章围绕 “人工智能 +” 展开探讨,2024 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及开展 “人工智能 +” 行动,其旨在推动产业数字化转型。“人工智能 +” 指人工智能与多领域融合,驱动行业升级变革,它的出现意味着人工智能步入 AGI 阶段,具备强大赋能能力。其发展路径包括开发通用超级人工智能和使人工智能技术普及化。我国在 “人工智能 +” 领域处于第一梯队,但在原创理论、数据资源等方面与国外存在差距,不过也有追赶的可能。面对挑战,我国应强化通用训练、整合数据、建设高水平大模型。
信息源:科幻产业研究 2024-03-25
查看原文
科幻电影中的科技 | 解密《星际穿越》中的黑洞和五维空间
文章聚焦电影《星际穿越》,深入剖析其中黑洞和五维空间的科学设定。导演诺兰邀请物理学家基普・索恩担任科学顾问,确保影片的科学性。文章先科普了黑洞的定义、形成过程、核心奇点和事件视界等知识,解释了其难以直接观测的原因,指出电影中的黑洞图像是在广义相对论框架下精确计算的结果,虽目前难以观测,但极具科学参考价值。接着介绍五维空间在物理学和数学中的概念,它由时间一维、层次一维、传统空间三维构成。在电影里,五维空间与时空旅行紧密相关,男主库珀在其中突破时间线与女儿取得联系,实现对人类的救赎。
信息源:科幻产业研究 2024-03-23
查看原文
第十届“晨星杯”入围名单公布
2024石景山区科普科幻创作培育活动获奖通知
冷湖奖征文倒计时!你想知道的都在这里!
荒启科幻第十一期练笔总结
荒启科幻第十期练笔总结
公示丨第四届鲲鹏青少年科幻文学奖大奖、新秀奖获奖名单
1
2022年起点科幻征文 第一期 2
第十届未来科幻大师奖征稿 3
未来战争概念与场景创意征集行动 4
2019年华为阅读科幻文学大赛 5
首届“奇想奖”元宇宙征文大赛(科幻赛区) 6
「戏局onStage」人间工作室征集类型小说(含科幻小说) 7
「知乎 x 中文在线」联合征文(含科幻主题) 8
“未来战争科幻”征文大赛 9
《银河边缘》中文原创科幻小说征稿 10
首届“国风”科幻小说征文大赛 1
番茄小说 X 冷湖天文观测基地科幻小说联合征文 2
2022年起点科幻征文 第一期 3
第二十届零重力杯短篇科幻征文:失控 4
元宇宙故事设计邀请赛 5
寒武奖·我们的元宇宙科幻征文大赛 6
2022年第七届科幻春晚(主题:万有引擎) 7
“未来战争科幻”征文大赛 8
第八届全国中学生科普科幻作文大赛 9
2021年度寒武奖征文(“小科幻”APP举办) 10
第四届“奇点杯”科幻作品征集大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