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创作之谈
作品评荐
影视鉴赏
学界研究
共有6185个
即便在生成式AI时代,这些科幻依然太超前
科幻小说对预见 AI 发展及应对相关挑战具有重要意义。从经典作品《我,机器人》中阿西莫夫提出 “机器人三大法则”,到《荒岛机器人》探讨智能机器人与环境共处,再到中国科幻作家在不同时期对人工智能的诸多探讨,如《人造神祇》收录的作品反映技术发展,顾适相关作品探索人工智能与当代议题等。它们为人类合理使用人工智能提供了丰富的想象与探讨空间。
信息源:高校科幻 2024-12-12
查看原文
回归科幻的初心
他从 1979 年因一篇科幻小说入坑,80 年代接触大量海外科幻作品,当时的科幻作品积极向上。1996 年参与科幻迷聚会后开启创作之路,初期创作艰难,后经摸索,发现前沿科技题材并以现实为背景进行创作,如《网魔》《临界》系列。他将科幻作品分为两代,第一代重科学和积极构想未来但文学性不足,第二代重文艺性却对未来悲观且脱离科学。他认为当下科幻应找回第一代科幻的 “灵魂”,结合当代艺术表现能力,他的《科学少年三部曲》便是这一理念的实践。
信息源:走向科学文化 2024-12-12
查看原文
小乙:以日常为墨,写最贴近当下生活的科幻文学
小乙分享创作初衷,认为科幻应贴近生活,从日常细节与对科技的期待中挖掘素材。《恋爱漏洞》围绕码农 “我” 购买数字克隆人替自己谈恋爱展开,期间穿插 “我” 与同事艾丽的故事,在数字人与现实情感的碰撞中,展现爱情与人性话题。小乙在创作谈里阐述了自己对科幻与现实关系的理解,指出当下科幻与现实界限模糊,科幻文学能引导人们走向期待的未来。此外,网页还介绍了同期杂志中星河与光乙关于《海魔》的创作讨论等内容。
信息源:小说月报 2024-12-12
查看原文
推动人工智能时代设计哲学交叉研究
多位专家从跨学科视角出发,在设计哲学的分析哲学和现象学进路、方法论和基本原则、跨界融合视角下的设计研究等方面发表见解。如潘恩荣介绍 “工程设计哲学” 的发展与走向,王金柱探讨 “设计与生成” 关系;闫坤如分析人工智能技术设计中的价值对齐问题,李三虎提出人工智能设计的建构论原则,涂良川探讨人工智能哲学研究方法论;古天龙讨论算法偏见及公平性设计,厉向东阐述人机协作技术的发展及影响,谢旭斌阐述 “面向造物本身的设计”。
信息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2024-12-12
查看原文
刘正忠:朝向“后人类诗”——陈克华诗的科幻视域(中)
当诗歌语言与科幻想象相遇,会激发怎样的艺术火花?诗人陈克华以其充满跳跃性与压缩感的诗歌,为我们打开了一个“后人类诗”的独特视域。本文带领大家走进陈克华诗歌的科幻世界,感受语言在技术时代的无限可能。
信息源:四十二史 2024-12-12
查看原文
国际首台!我国重离子研究再添利器
我国由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研制的低能量强流高电荷态重离子研究装置通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组织的专家验收。这是国际首台此类装置,具有多功能、小型化优势,能提供特定的重离子束流,为核天体物理、原子物理等前沿研究及核能材料研发等提供先进实验条件,其核心设备总体性能世界领先,重离子加速器在多领域有广泛应用。
信息源:科普中国网 2024-12-12
查看原文
谷歌高调推出新一代量子芯片
谷歌公司9日公布了其量子计算领域的成果:取得了“两个重大进步”的最新一代Willow芯片。这是谷歌公司在量子计算领域解决了30年难题。
信息源:参考消息 2024-12-11
查看原文
《作为技术图像的 AIGC:生成影像、无缝美学与粒子拟像》
文章围绕 AIGC 生成影像展开研究,探讨其在数字时代的发展、美学特征及理论影响。文章开篇以 Sora 的发布引出话题,将 AIGC 影像置于技术图像学术脉络中。接着阐述数字时代技术图像从合成到生成的演化,分析合成影像的拼贴性、可绘性、模块化特征,以及生成影像对合成影像的延续与超越。随后提出基于知觉真实的 “无缝美学”,指出其消融虚实缝隙、达至超真实的特点。最后,借助鲍德里亚和弗卢塞尔的理论,提出 “粒子拟像” 概念,分析其吸收代谢和模拟生成图像的能力及引发的问题。
信息源:北京电影学院学报杂志 2024-12-11
查看原文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生成式人工智能应用发展报告2024
报告基于特定分析框架,研究了生成式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政策环境、技术生态、应用情况,分析其发展全景,包括产业规模、产品数量、产业融合及区域优势,阐述其在多领域融合发展态势,还探讨了与实体经济融合带来的产业格局变化。报告指出产业发展面临算力瓶颈、数据集质量、应用场景拓展、人才培养及安全伦理等问题,并针对算力芯片、数据资源、产业引导、人才培养和安全体系等方面提出建议,旨在为各界了解我国生成式人工智能应用发展现状提供参考。
信息源:科幻产业研究 2024-12-11
查看原文
《中国文化遗产数字化研究报告2023-2024》探元计划年度
在国家政策支持下,腾讯发起探元计划,2023 年 6 月至 2024 年 6 月,腾讯 SSV 数字文化实验室等联合高校等多方,聚焦相关技术群征集项目、调研机构、共建场景。探元计划从多方面形成推动文化遗产数字化发展的方法,梳理了十二大创新方案,还呈现了五大未来趋势,包括人工智能提升智能水平、跨行业资源交融、新型装备更新关系、沉浸式交互体验开启全域计算时代、多学科交叉融合推动发展等,并提出文化遗产数字化可持续创新的 4T 创新模式。
信息源:腾讯研究院 2024-12-10
查看原文
第十届“晨星杯”入围名单公布
2024石景山区科普科幻创作培育活动获奖通知
冷湖奖征文倒计时!你想知道的都在这里!
荒启科幻第十一期练笔总结
荒启科幻第十期练笔总结
公示丨第四届鲲鹏青少年科幻文学奖大奖、新秀奖获奖名单
1
2022年起点科幻征文 第一期 2
第十届未来科幻大师奖征稿 3
未来战争概念与场景创意征集行动 4
2019年华为阅读科幻文学大赛 5
首届“奇想奖”元宇宙征文大赛(科幻赛区) 6
「戏局onStage」人间工作室征集类型小说(含科幻小说) 7
「知乎 x 中文在线」联合征文(含科幻主题) 8
“未来战争科幻”征文大赛 9
《银河边缘》中文原创科幻小说征稿 10
首届“国风”科幻小说征文大赛 1
番茄小说 X 冷湖天文观测基地科幻小说联合征文 2
2022年起点科幻征文 第一期 3
第二十届零重力杯短篇科幻征文:失控 4
元宇宙故事设计邀请赛 5
寒武奖·我们的元宇宙科幻征文大赛 6
2022年第七届科幻春晚(主题:万有引擎) 7
“未来战争科幻”征文大赛 8
第八届全国中学生科普科幻作文大赛 9
2021年度寒武奖征文(“小科幻”APP举办) 10
第四届“奇点杯”科幻作品征集大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