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创作之谈 作品评荐 影视鉴赏 学界研究
共有6185
中国科幻网络小说的后人类书写 ——以远瞳的作品为例
近年来生长于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网络科幻文学,逐渐摆脱传统中国科幻在西方科幻影响下对未来技术的悲观警惕以及对两极社会的描述,转而提出了更多关于未来社会的中国式想象,探讨技术如何与社会“镶嵌”与“融合”。远瞳的三部作品便是如此,通过后人类这一基础设定,展现了中国式的技术思考和对人类主体的重新定义,为探讨技术与社会的共生发展提供了范例。
信息源:文艺报 2024-12-02 查看原文
融合经典创意的科幻体验 ——评城城与蝉的《天才俱乐部》
随着中国科幻文艺的兴起,过去许多不了解科幻网文的年轻读者开始关注网络科幻文学。这些读者尽管没有太多传统科幻作品的阅读经历,却对科幻有着天然的好感和兴趣,成为网络科幻文学作品的重要读者群体。《天才俱乐部》运用大量的科幻元素吸引年轻读者,没有晦涩难懂、让人望而生畏的阅读门槛,最大程度吸引了对传统科幻文学不甚了解却又对科幻抱有好奇的年轻人。
信息源:文艺报 2024-12-02 查看原文
王逸橦|俄语科幻文学中的未来想象与生态之思
王逸橦的文章对自沙皇俄国到当代的俄苏科幻小说之未来想象和生态伦理观的流变进行了梳理,指出在俄语科幻小说创作中,宇宙主义提供了太空背景,“济世”思想赋予了自然改造的勇气,对宇宙的痴迷与探索欲则贯穿于其创作传统之中。俄罗斯当代科幻小说则承担了技术反思与生态预警的责任。
信息源:科幻研究 2024-12-02 查看原文
第一张照片!另一星系恒星长这样
天文学家首次拍摄到距离地球超 16 万光年的另一星系(大麦哲伦星云)中恒星 WOH G64 的详细照片,相关成果发表于《天文学与天体物理学》。WOH G64 是已知最大红超巨星之一,此前因距离遥远难以深入研究。此次利用智利甚大望远镜干涉仪拍摄的红外照片显示其有特殊结构,它比上次观测更暗,可能预示即将爆发,不过也存在不确定性,学界对此有不同看法,但此次拍摄成果在技术上令人瞩目。
信息源:科普中国网 2024-12-01 查看原文
AI 时代,艺术家会被取代吗? | AIGC新职业观察
中央美术学院科技艺术家陈抱阳从事 AI 与艺术融合创作,在与他的对谈中,他分享了自己从 2017 - 2018 年初开始的 AIGC 创作历程,认为 AI 是创作工具与材料,与艺术家是共生关系。他介绍了 AI 书法项目,通过投喂书法作品训练 AI 并以书法情绪控制图像生成;还提及皮影创作思路,以及 AI 发展不同阶段自己的设想,当前致力于用 AI 构建生态系统并已开展相关尝试,如在中国传统故事框架下进行多智能体仿真,同时分享了斯坦福小镇等有趣的 AI + 案例。
信息源:科普中国网 2024-12-01 查看原文
科幻杂志《舱外》|超短篇小说:《不完美世界》(何之洲)
《舱外》杂志2024年9月刊发表了何之洲的超短篇小说《不完美世界》。小说设定在 23 世纪,人类面临人口锐减和粮食危机,部分人选择成为 “融合人”,李墨白是少数存活且通过新版图灵测试的融合人,其大脑对世界认知特殊。李华带他前往 A 市后,他的数据库面临存储问题,在思考删除哪些数据过程中,他开始有了新的感悟,感官变得与人类相同,感受到世界的不同。
信息源:高校科幻 2024-11-30 查看原文
科幻预演了AI与人类的未来
专家们探讨了科幻与科技的双向互动,如科幻可挖掘 AI 应用场景;分析了 AGI 的发展趋势与迈向超级智能的路径;思考了 AI 时代人类价值的重新定义;提出要以务实心态面对 AI 挑战,人机对齐是治理核心思路;强调 AI 时代教育应注重培养想象力等能力;还指出 AI 创新需遵循科技向善原则,警惕 AI 意识问题。
信息源:腾讯研究院 2024-11-29 查看原文
利用DNA折纸技术,科学家开发出可定制和编程纳米机器人
澳大利亚悉尼大学纳米研究所团队利用 DNA 折纸技术开发出可定制和编程的纳米机器人,相关成果发表于《科学・机器人》杂志。他们制作了超 50 种纳米物体模型,关注构建模块化 DNA 折纸 “体素” 并实现精准调控组合方式。该技术可用于制造精准递药的纳米机器人,还能开发对刺激有反应的新材料,在多领域有应用前景。
信息源:科普中国网 2024-11-29 查看原文
我的科幻三十年
凌晨,科普与科幻小说作家,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理事,中国作协会员,北京科普创作协会会员。代表作有长篇小说《月球背面》,短篇小说《潜入贵阳》《天隼》等。多次获得中国科幻银河奖、星云奖等重要奖项。
信息源:《科普时报》 2024-11-29 查看原文
中国科研团队展示月球屋模型
据英国《泰晤士报》网站11月26日报道,科幻作品往往将人类的太空移民生活描绘成一种近乎神奇的景象,在那些场景中,人类可以无惧无氧、低重力的环境,在未来主义的梦幻之城中穿梭。不过现实情况可能没有那么充满诗意,根据参与中国探月任务的科学家们的设想,起码在初期是这样。据报道,中国科学家们制作的月球基地模型展示了几个蛋形的灰色圆顶屋,航天员像乐高小人一样,在这些圆顶屋和月球车之间来回移动。
信息源:参考消息 2024-11-28 查看原文
第十届“晨星杯”入围名单公布
2024石景山区科普科幻创作培育活动获奖通知
冷湖奖征文倒计时!你想知道的都在这里!
荒启科幻第十一期练笔总结
荒启科幻第十期练笔总结
公示丨第四届鲲鹏青少年科幻文学奖大奖、新秀奖获奖名单
1
2022年起点科幻征文 第一期
2
第十届未来科幻大师奖征稿
3
未来战争概念与场景创意征集行动
4
2019年华为阅读科幻文学大赛
5
首届“奇想奖”元宇宙征文大赛(科幻赛区)
6
「戏局onStage」人间工作室征集类型小说(含科幻小说)
7
「知乎 x 中文在线」联合征文(含科幻主题)
8
“未来战争科幻”征文大赛
9
《银河边缘》中文原创科幻小说征稿
10
首届“国风”科幻小说征文大赛
1
番茄小说 X 冷湖天文观测基地科幻小说联合征文
2
2022年起点科幻征文 第一期
3
第二十届零重力杯短篇科幻征文:失控
4
元宇宙故事设计邀请赛
5
寒武奖·我们的元宇宙科幻征文大赛
6
2022年第七届科幻春晚(主题:万有引擎)
7
“未来战争科幻”征文大赛
8
第八届全国中学生科普科幻作文大赛
9
2021年度寒武奖征文(“小科幻”APP举办)
10
第四届“奇点杯”科幻作品征集大赛
手的重现与退场:以慕明为案例的当代科幻近未来劳动议题的讨论
《阿凡达》悬浮山成真?揭秘科幻中的超导材料如何颠覆人类未来
中国科幻:进入新纪元 塑造新格局
【科幻世界·公益阅读】安潇和——《玻璃外的世界》
看不懂的《沙丘》凭什么成为科幻史诗
看完《哪吒2》没过瘾?这些科幻小说带你领略中华传统文化
姚利芬:“新世界”是对人类存在意义的根本性重塑
幻想,人不可废弃的一项能力 | 《科幻立方》2025年第1期
科幻教育丨走进清华大学
史蒂夫·福尔 译:《重演雷恩:幻想性与动画纪录片》
科幻网文投稿指南(已整理16个平台)
请用微信扫描下方二维码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