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创作之谈 作品评荐 影视鉴赏 学界研究
共有6185
中国首个科幻产业园区,为何选择石景山首钢?
近期, 全世界似乎都在谈“元宇宙”。围绕于此大家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甚至成为资本炒作或竞逐的新热点。不过,日前随着《北京市“十四五”时期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规划》的发布,国内对这个来自美国小说《雪崩》中描述的“科幻场景”有了“中国化”的认知。《规划》在推动文化与科技融合发展中指出,要研究促进科幻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聚焦新首钢高端产业综合服务区等重点区域建设科幻产业集聚区。那么,科幻产业集聚区是什么,为什么是首钢?未来应该怎么做呢?
信息源:界面新闻 2021-11-29 查看原文
当好莱坞开始重写“太空史诗”,中国科幻还要“流浪”多久?
近一个月,有好几件牵动科幻迷们心弦的大事。 首先是被视为中国科幻最高奖的“银河奖”开奖。其次,十月底上映的《沙丘》掀起了科幻迷的狂欢。另外,书迷们翘首以盼的《三体》影视化终于迎来了新进展。这其中潜藏着中国科幻的光荣与希望。市场对科幻影视的探索,银河奖中涌现出的新生力量,以及来自科技产业的助力,试图共同写下中国科幻产业新的篇章。
信息源:界面新闻 2021-11-28 查看原文
灯塔成长记:科幻世界杂志社产业化观察
在互联网时代,停刊、休刊似乎是所有小说类杂志的必然归宿。但也有一家文学杂志社,不仅活到现在,还能以杂志为核心把业务版图拓展到文化产业下游,这种模式难以复刻。或许这本身就比较科幻,正如她的名字一样:《科幻世界》。
信息源:界面新闻 2021-11-26 查看原文
谢云宁《穿越土星环》:凌晨五点起床写作,早晨八点去上班是真的
2021年11月19日,谢云宁的《穿越土星环》荣获第32届中国科幻银河奖最佳长篇小说奖。谢云宁是技术派科幻作家、电子工程师,其作品常结合科学与人文。《穿越土星环》灵感源自土星探测器相关新闻,讲述了路渐离在土星环的冒险求生故事。他分享了创作契机、写作之路,阐述电子工程师身份对创作的影响,以及对科幻相关议题的看法。
信息源:科幻世界 2021-11-26 查看原文
科幻在北京悄然成为城市流行文化
随着2020年中国科协与北京市签署《促进北京科幻产业发展战略合作协议》,北京市科幻产业扶持政策相继出台。中国科幻研究中心2020年启动北京科幻产业调研项目,写出了《北京科幻产业发展研究》。它围绕科幻所赋能的影视、音频、动画、阅读、互联网、游戏、会展、周边、产业园板块研究,勾画北京科幻产业发展的历史基因以及当下境况,试图展现全面立体的产业发展样貌。 长远来看,北京科幻产业的现状活跃,前景光明。随着国产科幻IP不断崛起,北京科幻产业在科幻业界的努力下必将释放出更多的潜能。
信息源:《科普时报》 2021-11-26 查看原文
第32届中国科幻银河奖揭晓
11 月 19 日,受疫情影响,第 32 届中国科幻银河奖首次线上举办颁奖典礼并揭晓 18 项奖项。其中,谢云宁凭借《穿越土星环》获 “最佳长篇小说奖”,评委称赞其以写实视角、丰富知识反思人生与宇宙。天瑞说符的《我们生活在南京》斩获 “最佳网络科幻小说奖” ,该作品以无线电为题材,融合不同时空,传递人性温暖。银河奖创立于 1985 年,是我国科幻界最高奖,今年还新增 “少儿科幻” 板块。
信息源:《科普时报》 2021-11-26 查看原文
互联网可能的终极形态 ——漫谈元宇宙(下)
文章围绕元宇宙展开讨论。随着 NFT 概念火爆,元宇宙进入大众视野。NFT 作为非同质化代币,在艺术品市场有应用,但作者认为其在艺术业界前景不佳,因互联网关注力分布不均,且 NFT 缺乏观赏性。元宇宙概念催生 “元宇宙经济学”,其资源无限需人为设计 “稀缺性”,试图实现计划与市场统一,但支撑技术区块链存在交易延迟等问题。作者认为元宇宙若实现,应具备永远存在、去中心化、与现实相连等特点,不过元宇宙距离规模商用尚远,NFT 在艺术市场更多是炒作由头。
信息源:《科普时报》 2021-11-26 查看原文
那些年,我们追过的元宇宙电影
1982 年上映的电影《Tron》(《电子世界争霸战》等译名),虽拍摄成本高达 1700 万美元,在当年是一笔巨款,但它开创了元宇宙题材。影片讲述程序员凯文被主控程序 “考尔” 带入元宇宙成为数字人 “弗林”,后与软件 “创” 一起在元宇宙中对抗 “考尔” 并最终逃脱的故事。尽管影片受限于当时技术,画面较为简陋,但创意超前,其元宇宙的设定对后来的相关作品可能产生了影响,也是华人参与顶级科幻电影特效的早期例子。
信息源:《科普时报》 2021-11-26 查看原文
科幻在北京悄然成为城市流行文化
中国科幻研究中心启动北京科幻产业调研项目,其成果《北京科幻产业发展研究》由 9 篇文章组成,涵盖北京典型科幻产业板块。研究显示,北京科幻产业形态丰富,呈现总部经济特征,科幻影视是龙头,各产业板块均有良好表现。然而,产业仍处于黄金起步期,面临诸多难点,如原创精品不足、产业链不完善、关键技术研发滞后、政策落实待加强以及人才短缺等。该书研究具有探索性,北京科幻产业虽起步晚,但现状活跃、前景光明,未来需要更多专家学者参与研究。
信息源:《科普时报》 2021-11-26 查看原文
史料 | 郑文光:我与儿童文学
我是一个科研人员,研究的又是一种十分冷僻的专业:天文学史。它离开少年儿童的生活有十万八千里。怎么会对儿童文学发生兴趣的呢?我又怎样开始写起科学文艺作品来的呢? 
信息源:四十二史 2021-11-26 查看原文
第十届“晨星杯”入围名单公布
2024石景山区科普科幻创作培育活动获奖通知
冷湖奖征文倒计时!你想知道的都在这里!
荒启科幻第十一期练笔总结
荒启科幻第十期练笔总结
公示丨第四届鲲鹏青少年科幻文学奖大奖、新秀奖获奖名单
1
2022年起点科幻征文 第一期
2
第十届未来科幻大师奖征稿
3
未来战争概念与场景创意征集行动
4
2019年华为阅读科幻文学大赛
5
首届“奇想奖”元宇宙征文大赛(科幻赛区)
6
「戏局onStage」人间工作室征集类型小说(含科幻小说)
7
「知乎 x 中文在线」联合征文(含科幻主题)
8
“未来战争科幻”征文大赛
9
《银河边缘》中文原创科幻小说征稿
10
首届“国风”科幻小说征文大赛
1
番茄小说 X 冷湖天文观测基地科幻小说联合征文
2
2022年起点科幻征文 第一期
3
第二十届零重力杯短篇科幻征文:失控
4
元宇宙故事设计邀请赛
5
寒武奖·我们的元宇宙科幻征文大赛
6
2022年第七届科幻春晚(主题:万有引擎)
7
“未来战争科幻”征文大赛
8
第八届全国中学生科普科幻作文大赛
9
2021年度寒武奖征文(“小科幻”APP举办)
10
第四届“奇点杯”科幻作品征集大赛
手的重现与退场:以慕明为案例的当代科幻近未来劳动议题的讨论
《阿凡达》悬浮山成真?揭秘科幻中的超导材料如何颠覆人类未来
中国科幻:进入新纪元 塑造新格局
【科幻世界·公益阅读】安潇和——《玻璃外的世界》
看不懂的《沙丘》凭什么成为科幻史诗
看完《哪吒2》没过瘾?这些科幻小说带你领略中华传统文化
姚利芬:“新世界”是对人类存在意义的根本性重塑
幻想,人不可废弃的一项能力 | 《科幻立方》2025年第1期
科幻教育丨走进清华大学
史蒂夫·福尔 译:《重演雷恩:幻想性与动画纪录片》
科幻网文投稿指南(已整理16个平台)
请用微信扫描下方二维码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