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创作之谈 作品评荐 影视鉴赏 学界研究
共有6185
银河奖专题 | 当科技碎片掉进网文世界......
天瑞说符的《我们生活在南京》荣获第32届中国科幻银河奖最佳网络科幻小说奖。这部小说受《你的名字》启发,以现实中的南京为背景,讲述两个年轻人拯救世界的故事。天瑞说符从大学开始创作,凭借科幻小说崭露头角。近年来,网络科幻崛起,经历了从科技碎片融入到形成独特框架脉络的过程,呈现多种流派。姜振宇认为网络科幻可能是科幻小说的下一个发展方向,天瑞说符等作者也在努力探索,试图解答诸多创作问题 。
信息源:科幻世界 2021-11-25 查看原文
社长专访 /窦楷贺:当我们抵达宇宙的尽头
窦楷贺小学二三年级因阅读简短科幻书籍接触科幻。他认为科幻是有科学基础的幻想作品,指出天文与科幻相互促进,天文为科幻提供灵感,科幻中的想象也常围绕天文展开。协会开展了科幻电影鉴赏、征文比赛、桌游以及跨校露营观星等活动,但面临经费不足、人员积极性不高和活动形式创新难等问题。
信息源:高校科幻 2021-11-25 查看原文
《傀儡战记》:索何夫长篇处女作续作上市!
索何夫长篇处女作《傀儡战记:城堡里的国王》续作《傀儡战记:监察官与城堡》上市。故事设定在星际殖民时代后的衰败世界,主角阿德南继续追寻幕后黑手,卷入兰檀的政治阴谋。此作延续前作风格,解答了诸多谜题,文字也更加洗练。此外,文章还分享了索何夫的创作经历、灵感来源等。索何夫从高考前开始创作,受洛夫克拉夫特和海因莱因影响,希望让作品风格更轻松幽默,《傀儡战记》系列是他“有趣的科幻”的尝试。
信息源:科幻世界 2021-11-24 查看原文
陆弘毅:科幻将我们过不了的人生和去不到的未来呈现出来
陆弘毅深受《三体》影响,由此开启科幻创作之路。他所处的身边科幻氛围不浓厚,科幻迷较少。作为物理学专业学生,专业知识为他的科幻创作提供了丰富灵感,他致力于探索将理科知识与科幻创作深度融合,展现人类深层次情感。在爱好优先级上,尽管创作科幻并非轻松之事,但科幻在其爱好中仍占据较高优先级。
信息源:高校科幻 2021-11-24 查看原文
吴岩丨元宇宙、未来主义与中国科幻的发展
吴岩在演讲中探讨元宇宙、未来主义与中国科幻发展。他指出科幻处于上升期,受科技加速、国际环境、教育改革、政府推动等因素驱动。科幻具有童真、边缘、创造、非功利等未来主义特征,与马斯克等的未来主义有别。历史上诸多作品是未来主义典范,科幻未来主义强调脱域。星云奖应秉承此理念选作品,其应成为融入未来主义思想的“元宇宙”,助力科幻突破,彰显独特价值,推动其发展。
信息源:N星云 2021-11-24 查看原文
解读这个网页,生成一段简介。并说明是后面哪个类别 创作之
2016 年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的一场辩论聚焦于我们所处宇宙是否为计算机模拟的问题,专家们对此概率看法不一。达沃迪等科学家通过超级计算机模拟亚原子级别宇宙研究自然法则,发现模拟宇宙存在瑕疵,可能在宇宙射线中体现,其研究虽不确定虚拟宇宙假说真伪,但认为值得重视;盖茨在物理方程中发现类似计算机纠错代码的现象,推测宇宙可能因某些反馈机制(如纠错代码)得以稳定进化,此问题的答案有待进一步探究宇宙本质后才能明确。
信息源:科普中国网 2021-11-23 查看原文
中西之间,新旧之外:晚清科幻小说如何想象一个进步的世界?
晚清科幻小说中那些有意思的发明,诸如电气术、催眠术乃至造人术,不仅仅是天外飞仙般的技术应用,更有其隐喻性质,象征着知识分子在忧患中革新造人的尝试,既吸收西方的现代科技,又保留自身的“心力”与“脑力”。
信息源:界面新闻 2021-11-23 查看原文
郑军:国画与科幻
国画与科幻看似风马牛不相及,但二者的交融碰撞却在不期然间释放出绮丽的审美能量。在大力推进科幻本土化的今天,作为中国传统艺术的国画与科幻交融互鉴几乎是理所当然的。今日推送郑军《国画与科幻》一文,介绍几位关注科幻的国画大家。
信息源:四十二史 2021-11-23 查看原文
《穿越土星环》是怎样一部硬核科幻作品
继上一届银河奖最佳长篇小说空缺后,科幻作家谢云宁所著的《穿越土星环》不负众望,摘取桂冠。作品主要讲述了主人公路渐离想要要追赶彗星,而乘坐的宇宙飞船发生意外,他被弹射出舱,在土星环里飘荡。人生的意外接踵而至,众叛亲离、无人救援、生存物资告罄……他成了一颗被人类遗忘的人体小行星。这部作品“用写实的视角贴近想象的边界,用丰富扎实的科技理论和天文知识丰满着故事,反思人生意义,叩问宇宙生命形态,更重要的是也帮助创作者完成对自我的超越”。
信息源:广州日报 2021-11-22 查看原文
合肥,又跑出一只科幻独角兽:估值70亿
中国第一只量子计算独角兽诞生了。 不久前,合肥本源量子计算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简称“本源量子”)被授予2021年度合肥高新区独角兽企业。成立刚满四年,本源量子迄今已经完成多轮融资,估值已达70亿元。 站在本源量子背后,是一位70后中国科大教授——郭国平。1977 年,郭国平出生在江西南昌,大学期间开始对量子技术感兴趣。在很长一段时间,国内量子计算领域无人问津,他埋头深耕多年成为了一位领军科学家。2017年,郭国平与国内量子信息学专家郭光灿在合肥高新区创立了本源量子。
信息源:界面新闻 2021-11-22 查看原文
第十届“晨星杯”入围名单公布
2024石景山区科普科幻创作培育活动获奖通知
冷湖奖征文倒计时!你想知道的都在这里!
荒启科幻第十一期练笔总结
荒启科幻第十期练笔总结
公示丨第四届鲲鹏青少年科幻文学奖大奖、新秀奖获奖名单
1
2022年起点科幻征文 第一期
2
第十届未来科幻大师奖征稿
3
未来战争概念与场景创意征集行动
4
2019年华为阅读科幻文学大赛
5
首届“奇想奖”元宇宙征文大赛(科幻赛区)
6
「戏局onStage」人间工作室征集类型小说(含科幻小说)
7
「知乎 x 中文在线」联合征文(含科幻主题)
8
“未来战争科幻”征文大赛
9
《银河边缘》中文原创科幻小说征稿
10
首届“国风”科幻小说征文大赛
1
番茄小说 X 冷湖天文观测基地科幻小说联合征文
2
2022年起点科幻征文 第一期
3
第二十届零重力杯短篇科幻征文:失控
4
元宇宙故事设计邀请赛
5
寒武奖·我们的元宇宙科幻征文大赛
6
2022年第七届科幻春晚(主题:万有引擎)
7
“未来战争科幻”征文大赛
8
第八届全国中学生科普科幻作文大赛
9
2021年度寒武奖征文(“小科幻”APP举办)
10
第四届“奇点杯”科幻作品征集大赛
手的重现与退场:以慕明为案例的当代科幻近未来劳动议题的讨论
《阿凡达》悬浮山成真?揭秘科幻中的超导材料如何颠覆人类未来
中国科幻:进入新纪元 塑造新格局
【科幻世界·公益阅读】安潇和——《玻璃外的世界》
看不懂的《沙丘》凭什么成为科幻史诗
看完《哪吒2》没过瘾?这些科幻小说带你领略中华传统文化
姚利芬:“新世界”是对人类存在意义的根本性重塑
幻想,人不可废弃的一项能力 | 《科幻立方》2025年第1期
科幻教育丨走进清华大学
史蒂夫·福尔 译:《重演雷恩:幻想性与动画纪录片》
科幻网文投稿指南(已整理16个平台)
请用微信扫描下方二维码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