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创作之谈
作品评荐
影视鉴赏
学界研究
共有6185个
日本科幻大奖与日本科幻
日本科幻大奖不设门类。日本科幻作家俱乐部的会员们从当年发表的所有作品中选出最优秀的,然后把奖颁给这些作品。不只是小说,漫画、动画、电影、评论、研究 等,只要是科幻,都有可能获得科幻大奖。
信息源:科普创作评论 2018-12-15
查看原文
道德之何为,文明之何往——刘慈欣《山》赏析
作为刘慈欣科幻创作的集大成者,《三体》可谓占尽风流。但刘慈欣有一部科幻中篇《山》,恰恰发表于2006年《三体》在《科幻世界》连载之前,且产生了不小的轰动,承前启后,既是他迄今为止中篇创作的收官之作,又开长篇科幻小说《三体》之先河。从刘慈欣科幻小说的创作整体来看,《山》承袭了刘慈欣前期科幻创作的乐观主义、理想主义风格,却又与《三体》对于科幻创作文学意义之反思在貌似相异的外表之下殊途而同归。
信息源:科普创作评论 2018-12-15
查看原文
管窥“互联网+”时代的日本科幻
我们在“互联网+”时代管窥日本科幻。 当今时代对“人”的深层关心,人与宇宙的 关系引发人们更开阔的思考,促使我们重新 阐释“何为文学”。当今包括日本科幻在内 的科幻文学的勃兴,恰是深入思索这一问题 的切入点。本文以人的生命意识、求新意 识、对立统一意识、回归意识为出发点管窥 日本当代科幻的发展。
信息源:科普创作评论 2018-12-15
查看原文
借由瓦力,我们说出心中的几多期许
我听过一句话,电影不仅来源于生活,还与浩渺的宇宙有关。我猜,这大约讲的就是科幻电影的情况。在探讨未来、宇宙这些缥缈的东西的时候,机器人作为人智慧的受者与延伸,很好地扛起了人的意志与忧虑。拿《机器人瓦力》来说,瓦力绝对是一个深受大家喜爱的角色。可能有人要说,瓦力终究只是一个没长大的孩子呀!对于这样的论述,无可厚非。可它驯顺、听话、乖巧的形象,乃至“萌”宠得让人欲罢不能的性情,无不让人爱怜之。瓦力是不幸者,同时也是幸运者。
信息源:科普创作评论 2018-12-15
查看原文
新弗兰肯斯坦启示录
新弗兰肯斯坦同样死在自己的造物手里,两代弗兰肯斯坦都自以为是盗取天火的普罗米修斯,但他们只不过是忘了自己飞得太高的伊卡洛斯。最后拉德克里夫眺望夕阳,杯子从空中落下的那一刻,酒洒出的形状,像极了陨落的伊卡洛斯融化的双翼。
从诞生开始,艾达在整个故事中以极快的速度实现了人工智能的各个发展阶段:服从和执行命令;学习制造者,具有自我意识;尝试变为制造者(人类的造物行为试图 跨越分界线);也许是故事的篇幅限制,也许是编剧的个人原因,我很想知道如果艾达能活下来, 她会进步到哪一个阶段?
信息源:科普创作评论 2018-12-15
查看原文
人工智能,人类的敌人还是朋友
2015年,霍金、马斯克和盖茨提出了人工智能将为人类带来灭顶之灾的观点:完全的人工智能进化意味着人类种族的灭亡。一旦人类发展了人工智能,它将接管一切,以不断提升的速度重新设计自己。而人类受缓慢的生理进化所限,根本无法与之竞争,并将很快被取代。学术界却有着与此观点完全相反的结论,例如,著有《奇点临近》等多部名著的雷·库兹韦尔持有完全乐观的态度:人工智能将为人类带来永生。当然,也许现实既没有那样悲观,也没有那样乐观,科技是把双刃剑,就看人类怎样掌握了。
信息源:科普创作评论 2018-12-15
查看原文
从“人兽之辨”到“人机之辨”——谈阿西莫夫的机器人系列小说
南帆先生在一篇小文中慨叹当下人工智能迅猛发展对人类社会的改造所造成的奇诡影响:“人类社会能不能显现更多的仁慈、更多的慷慨、更多的情义与互助?我时常觉得,机器人正在某一个地方目光闪烁地盯住我们,观察这个群体如何相待,继而续写人类开启的历史故事。”诚然,人工智能的兴起确是近年的热议话题,智能“生物”的崛起,甚至让人惊叹世界正日益进入一个“后人类”的时代。人工智能不仅在物质实践层面大大刷新了人类的看法,也在观念层面磨淬了人类的自我意识。
信息源:科普创作评论 2018-12-14
查看原文
【2018中国科幻大会论坛纪要】双面人——中国科研...
该文记录了2018中国科幻大会“双面人——中国科研、科普工作者与科幻”分论坛的精彩内容。主持人谷第与江波、索何夫等科幻大咖,围绕科幻与科普的关系、科幻小说是否需像科学一样精准、科研和科普人员在科学传播中的角色等问题展开讨论。嘉宾们认为,科幻与科普互为表里,都是为激发青少年对科学的热爱;科幻小说更注重文学性,不必像科学般精准;科研、科普人员应采用有趣方式引导读者进行科普。
信息源:科幻世界 2018-12-14
查看原文
彭来桂:让未来插上科幻的翅膀
鲁迅先生说,“科幻小说是经以科学、纬以人文。”科幻兼具科学性与人文性的特质使其不仅是传统的科学教育,而且也是塑形创造力的新兴的跨学科教育。科幻作品不仅是普通的文学作品,更是包含科学观念、科学思想、科学方法及人文素养、道德关怀等多方面内容的科幻教育的有效载体。
信息源:《科普时报》 2018-12-14
查看原文
陈楸帆:拥抱未来,从阅读科幻小说开始
假使我们放眼历史,便会发现,随着科技的加速发展,人类文明产生了认知上、情感上、伦理上、制度上等等的多重焦虑,而科幻,无论是作为一种文学还是泛化为影视、游戏、设计等等跨媒介的类型,都在扮演着对抗、缓解、消除这种文明焦虑的角色。
信息源:《科普时报》 2018-12-14
查看原文
第十届“晨星杯”入围名单公布
2024石景山区科普科幻创作培育活动获奖通知
冷湖奖征文倒计时!你想知道的都在这里!
荒启科幻第十一期练笔总结
荒启科幻第十期练笔总结
公示丨第四届鲲鹏青少年科幻文学奖大奖、新秀奖获奖名单
1
2022年起点科幻征文 第一期 2
第十届未来科幻大师奖征稿 3
未来战争概念与场景创意征集行动 4
2019年华为阅读科幻文学大赛 5
首届“奇想奖”元宇宙征文大赛(科幻赛区) 6
「戏局onStage」人间工作室征集类型小说(含科幻小说) 7
「知乎 x 中文在线」联合征文(含科幻主题) 8
“未来战争科幻”征文大赛 9
《银河边缘》中文原创科幻小说征稿 10
首届“国风”科幻小说征文大赛 1
番茄小说 X 冷湖天文观测基地科幻小说联合征文 2
2022年起点科幻征文 第一期 3
第二十届零重力杯短篇科幻征文:失控 4
元宇宙故事设计邀请赛 5
寒武奖·我们的元宇宙科幻征文大赛 6
2022年第七届科幻春晚(主题:万有引擎) 7
“未来战争科幻”征文大赛 8
第八届全国中学生科普科幻作文大赛 9
2021年度寒武奖征文(“小科幻”APP举办) 10
第四届“奇点杯”科幻作品征集大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