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创作之谈 作品评荐 影视鉴赏 学界研究
共有6185
另一维度的光明,8部AI科幻片盘点
科幻电影拥有一块永远舔不化的冰激凌——AI 人工智能,这也是本世纪最艰深的终极命题之一,而在电影界中,有无数经典始终围绕着“人工智能”在自我求索,或陷入无止境的哲学漩涡,或深度探寻人与机器之间的情感依托,或思维爆炸地去重构一个异次元空间。
信息源:界面新闻 2018-08-24 查看原文
“文”与“理”的交融 ——回望我的科普和科幻创作道路
著名作家叶永烈曾经创作了大量广有影响的科普和科幻作品,在中国科普和科幻史册上书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章。8月22日,由中国科普研究所、上海市科协、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主办,上海市科普作家协会、上海科技发展基金会、长三角科普创作联盟承办的“叶永烈科普作品研讨会”在上海举行。为此,本报特刊发一组相关文章(分别见1版、3版、5版),以示祝贺 ,并表达我们对叶永烈先生的敬意。
信息源:《科普时报》 2018-08-24 查看原文
共促青少年科普科幻教育发展
2018年中国青少年科技辅导员协会年会分论坛“科普阅读与青少年科学素养培养”,于8月18日上午在重庆圆满举办。分论坛由中国科普作家协会承办,共有7位长期从事科普科幻教育的专家和一线教师参加了分享与交流。
信息源:《科普时报》 2018-08-24 查看原文
历久弥新:叶永烈的科学文艺本质观
2017年出版的《科学文艺概论》是叶永烈在他1980年的《论科学文艺》基础上扩充修订而成,时隔37年,以更丰富、更成熟的姿态呈现了叶永烈科学文艺思想。其中,叶永烈对于科学文艺本质的回答十分深刻、全面。虽然这在今天已不是新的课题,但对于时下的科学文艺创作、科普创作仍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信息源:《科普时报》 2018-08-24 查看原文
科幻创作的多维实验者
1976年5月,叶永烈在《少年科学》创刊号上,发表了他的第一篇科幻小说《石油蛋白》,从这以后到1979年之前又陆续发表出版了《世界最高峰的奇迹》《丢了鼻子以后》《奇怪的病号》等。1978年出版的《小灵通漫游未来》格外引人注目,首印150万册,成为中国1978年的畅销书——时逢“文革”后的解冻期,民众对阅读的渴求格外地强烈,加之传播媒介的单一,共同推动了中国图书出版业的黄金时代。
信息源:《科普时报》 2018-08-24 查看原文
我们与叶永烈的两代编辑情
作者讲述自己和母亲与叶永烈的两代编辑情。上世纪 50 年代后期,母亲曹燕芳在策划编辑《十万个为什么》时,叶永烈承担了大量创作任务。作者长大后进入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工作,经母亲推荐与叶永烈见面,并担任其《飞天梦》《写给 “小叶永烈”》两本书的责任编辑。这两部作品分别记录了中国航天事业发展、分享了科普创作经验。作者与叶永烈延续着编辑与作者的关系和真诚友谊。
信息源:《科普时报》 2018-08-24 查看原文
感恩良师 致敬前辈
文章作者尹传红讲述了自己少年时期阅读叶永烈作品的经历,如《小灵通漫游未来》等,这些作品让他感受到读书乐趣,打开心灵世界。叶永烈的作品影响广泛,在科普、科幻及纪实文学领域都有突出成就。作者将叶永烈视为 “恩师”,对其怀有深厚感情,身边也有不少人有类似体验。值 “叶永烈科普作品研讨会” 召开之际,作者借此表达感恩与敬意。
信息源:《科普时报》 2018-08-24 查看原文
“文”与“理”的交融 ——回望我的科普和科幻创作道路
叶永烈回顾自己的科普和科幻创作道路,从小学时语文成绩不佳,到 11 岁发表第一篇作品,大学期间成为《十万个为什么》主要作者并写出《小灵通漫游未来》。创作之路历经波折,“文革” 期间作品被批判,但他坚持写作。他认为科普创作要注重文学修养,受伊林、高士其影响较大。1983 年后他暂别科普界。叶永烈表达对各方的感谢,同时期待年轻科普作家能有所成就。
信息源:《科普时报》 2018-08-24 查看原文
把眼光投向未来——《小灵通漫游未来》赏析
文章对叶永烈的《小灵通漫游未来》进行赏析。该作品以科学为基础,畅想了未来在交通、医学等多领域的科技成果,部分预言已成为现实,对培养青少年科学思维有积极影响。同时,作品彰显时代特色,描绘出中国特色的未来社会愿景。在文学方面,语言生动,人物塑造鲜活,将科学性与文学性巧妙融合,为科幻小说创作提供范例。
信息源:《科普时报》 2018-08-24 查看原文
N·K·杰米辛连续三年获雨果奖最佳长篇
随着女性作家在所有科幻小说奖的主要类别均有斩获,以及N·K·杰米辛连续三年拿下雨果奖最佳长篇小说奖,右翼团体在科幻领域的影响力正式走向了终结。
信息源:界面新闻 2018-08-23 查看原文
第十届“晨星杯”入围名单公布
2024石景山区科普科幻创作培育活动获奖通知
冷湖奖征文倒计时!你想知道的都在这里!
荒启科幻第十一期练笔总结
荒启科幻第十期练笔总结
公示丨第四届鲲鹏青少年科幻文学奖大奖、新秀奖获奖名单
1
2022年起点科幻征文 第一期
2
第十届未来科幻大师奖征稿
3
未来战争概念与场景创意征集行动
4
2019年华为阅读科幻文学大赛
5
首届“奇想奖”元宇宙征文大赛(科幻赛区)
6
「戏局onStage」人间工作室征集类型小说(含科幻小说)
7
「知乎 x 中文在线」联合征文(含科幻主题)
8
“未来战争科幻”征文大赛
9
《银河边缘》中文原创科幻小说征稿
10
首届“国风”科幻小说征文大赛
1
番茄小说 X 冷湖天文观测基地科幻小说联合征文
2
2022年起点科幻征文 第一期
3
第二十届零重力杯短篇科幻征文:失控
4
元宇宙故事设计邀请赛
5
寒武奖·我们的元宇宙科幻征文大赛
6
2022年第七届科幻春晚(主题:万有引擎)
7
“未来战争科幻”征文大赛
8
第八届全国中学生科普科幻作文大赛
9
2021年度寒武奖征文(“小科幻”APP举办)
10
第四届“奇点杯”科幻作品征集大赛
手的重现与退场:以慕明为案例的当代科幻近未来劳动议题的讨论
《阿凡达》悬浮山成真?揭秘科幻中的超导材料如何颠覆人类未来
中国科幻:进入新纪元 塑造新格局
【科幻世界·公益阅读】安潇和——《玻璃外的世界》
看不懂的《沙丘》凭什么成为科幻史诗
看完《哪吒2》没过瘾?这些科幻小说带你领略中华传统文化
姚利芬:“新世界”是对人类存在意义的根本性重塑
幻想,人不可废弃的一项能力 | 《科幻立方》2025年第1期
科幻教育丨走进清华大学
史蒂夫·福尔 译:《重演雷恩:幻想性与动画纪录片》
科幻网文投稿指南(已整理16个平台)
请用微信扫描下方二维码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