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创作之谈 作品评荐 影视鉴赏 学界研究
共有6185
“十七年”中国科幻小说的外来影响接受及概念建构(下)
兴起于20世纪50年代中期的新中国科幻小说,在译介阐释与创作实际方面出现明显的不一致。本文认为,现代左翼科学小说的“工具化”传统及“向科学进军”的意识形态需求,偏向技术化的作家创作兴趣、文化程度不高的读者群体、苏联科幻创作与中国文学接受的错位等多重因素的共同作用,让新中国科幻难以习得师法对象苏联及凡尔纳科幻的文学审美精髓,而是呈现出单一的技术理想色彩。
信息源:四十二史 2018-03-22 查看原文
永远不要嘲笑一个爱做梦的人
电影《湮灭》于 2018 年 2 月 23 日在美国上映,由娜塔莉·波特曼主演,导演是亚历克斯·加兰。虽票房未达预期,但水准颇高。影片对原著情节改动较大,如主角人设、小队人数等,但保留了大部分设定,如衔尾蛇意象等,结局也呈开放式。原著作者杰夫·范德米尔创作灵感源于梦,其在《奇迹之书》中分享科幻创作过程,为创作者提供指导,表明梦境也可成为科幻作品的灵感源泉。
信息源:八光分文化 2018-03-21 查看原文
“十七年”中国科幻小说的外来影响接受及概念建构(上)
兴起于20世纪50年代中期的新中国科幻小说,在译介阐释与创作实际方面出现明显的不一致。本文认为,现代左翼科学小说的“工具化”传统及“向科学进军”的意识形态需求,偏向技术化的作家创作兴趣、文化程度不高的读者群体、苏联科幻创作与中国文学接受的错位等多重因素的共同作用,让新中国科幻难以习得师法对象苏联及凡尔纳科幻的文学审美精髓,而是呈现出单一的技术理想色彩。
信息源:四十二史 2018-03-19 查看原文
火星游2019年开启?
埃隆・马斯克宣称 SpaceX 公司有望在 2019 年向火星派出宇宙飞船,但因其计划存在诸多不确定性,显得不太靠谱。相比之下,我国计划于 2020 年发射火星探测器,目前已完成气动外形、气动力和气动热设计工作。我国火星探测任务力争一次实现环绕、着陆和巡视三大目标,虽面临重量限制等难题,但各项气动设计工作已完成并进入试验验证阶段,火星游值得期待。
信息源:《科普时报》 2018-03-16 查看原文
未来数年太空游不再是奢望
未来太空旅游将成为新选择,其主要有轨道旅游和亚轨道旅游两种形式。轨道旅游技术难度大、成本高,亚轨道旅游相对容易实现和普及。国际上有多家公司开展亚轨道旅游业务,我国火箭院也在研制重复使用运载器,其具有多种优势,如 “航班式” 发射、可乘坐人数较多、票价约 20 万美元等,对游客身体素质要求也较低。预计不到十年,中国人有望乘坐本国运载器开启太空之旅。
信息源:《科普时报》 2018-03-16 查看原文
说科技 谈科幻 话科普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党组副书记徐延豪最关注的还是创新驱动发展,在他看来,科技创新是大国博弈的主战场,创新型企业和科技人才则是其中的主力军。科技贡献率,体现国家科技服务经济发展主战场的能力。 随着“中国科幻城”战略合作协议的签署,一座占地1400亩、覆盖科创产业全链条的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正式落户成都。就整个科幻产业而言,创作力的缺乏仍然是痛点,我们国家顶尖的科幻作品创作者还不够。徐延豪坦言,《三体》是契机,但只有一个刘慈欣撑不起科幻市场的繁荣。
信息源:《科普时报》 2018-03-16 查看原文
陈思进:科幻创作中的“异乡人经验”
科幻作品所描写的世界,一般都是异乡人的世界,这涉及科幻作品的故事发生地的设置问题。 阿西莫夫是犹太裔美国人,美国对他而言其实是异乡。另一位科幻小说家罗伯特·海因莱恩,也是犹太人。这两位科幻大师的“异乡人经验”,也是陶冶科幻作家的重要因素。 中国的科幻作品将故事背景放在中国,是完全没有必要的,因为科幻世界就是“异乡人的世界”。 我认为,中国科幻影视最大的问题,在于对故事、对未来世界的构架上,以及语言形式、视觉风格、表演样式等方面,尚未建立起一整套能让国内观众接受的科幻影视模式。
信息源:《科普时报》 2018-03-16 查看原文
探索黑暗时代和宇宙黎明
近日,美国 EDGES 实验团队在《自然》杂志上发表论文,宣称探测到了宇宙黎明产生的21 cm 吸收谱信号。虽然这一观测结果还有待进一步证实,但也引起了全世界天文学家们的广泛兴趣。恰在此时,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先导专项也于2018年3月1日启动了超长波天文观测阵列背景型号项目研究,有望首次揭开超长波天空的神秘面纱,并探索黑暗时代和宇宙黎明。
信息源:中国科学院 2018-03-16 查看原文
《湮灭》:这部年度神棍科幻片,看完让你怀疑人生
最近,据说有一部科幻片打败了《三体》,以“年度最佳科幻片”的姿态横空出世,它就是改编自科幻小说《遗落的南境》的《湮灭》。“湮灭”一词来源于物理学的一个概念,即物质与相对应的反物质碰撞后消失并产生能量的过程。看完这个解释,我不禁好奇起来,片中会如何展现这一互噬的对撞过程?
信息源:不散 2018-03-15 查看原文
陈楸帆 | 虚拟现实:从科幻文本到科技演化
也许在科幻文学史上,从来没有一个概念像“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这般,在虚构的文本世界与现实的科技浪潮之间,建立起如此紧密、复杂而迷人的互动关系。
信息源:四十二史 2018-03-15 查看原文
第十届“晨星杯”入围名单公布
2024石景山区科普科幻创作培育活动获奖通知
冷湖奖征文倒计时!你想知道的都在这里!
荒启科幻第十一期练笔总结
荒启科幻第十期练笔总结
公示丨第四届鲲鹏青少年科幻文学奖大奖、新秀奖获奖名单
1
2022年起点科幻征文 第一期
2
第十届未来科幻大师奖征稿
3
未来战争概念与场景创意征集行动
4
2019年华为阅读科幻文学大赛
5
首届“奇想奖”元宇宙征文大赛(科幻赛区)
6
「戏局onStage」人间工作室征集类型小说(含科幻小说)
7
「知乎 x 中文在线」联合征文(含科幻主题)
8
“未来战争科幻”征文大赛
9
《银河边缘》中文原创科幻小说征稿
10
首届“国风”科幻小说征文大赛
1
番茄小说 X 冷湖天文观测基地科幻小说联合征文
2
2022年起点科幻征文 第一期
3
第二十届零重力杯短篇科幻征文:失控
4
元宇宙故事设计邀请赛
5
寒武奖·我们的元宇宙科幻征文大赛
6
2022年第七届科幻春晚(主题:万有引擎)
7
“未来战争科幻”征文大赛
8
第八届全国中学生科普科幻作文大赛
9
2021年度寒武奖征文(“小科幻”APP举办)
10
第四届“奇点杯”科幻作品征集大赛
手的重现与退场:以慕明为案例的当代科幻近未来劳动议题的讨论
《阿凡达》悬浮山成真?揭秘科幻中的超导材料如何颠覆人类未来
中国科幻:进入新纪元 塑造新格局
【科幻世界·公益阅读】安潇和——《玻璃外的世界》
看不懂的《沙丘》凭什么成为科幻史诗
看完《哪吒2》没过瘾?这些科幻小说带你领略中华传统文化
姚利芬:“新世界”是对人类存在意义的根本性重塑
幻想,人不可废弃的一项能力 | 《科幻立方》2025年第1期
科幻教育丨走进清华大学
史蒂夫·福尔 译:《重演雷恩:幻想性与动画纪录片》
科幻网文投稿指南(已整理16个平台)
请用微信扫描下方二维码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