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创作之谈
作品评荐
影视鉴赏
学界研究
共有6185个
校园新星 | 路春峣:想象力为我们有限的生命开拓了无限的可能
路春峣小学时因《海底两万里》初涉科幻,初中因刘慈欣获奖对科幻兴趣大增,《海伯利安》系列令他印象深刻。初二时受《分歧者》启发开始创作,作品多涉及对人性等主题的思考。他喜爱太空歌剧和赛博朋克题材,曾凭借赛博朋克作品在江苏省科普科幻征文比赛获奖。路春峣从中学开始构思一个行星际未来的赛博朋克世界观,并基于此创作多篇小说。他希望未来从事科幻翻译或编辑工作,继续创作并尝试多种题材。他认为好的故事要真实且有超越现实的部分与明确主题。
信息源:高校科幻 2022-10-12
查看原文
“科幻博士”鲜被提起 科幻却已生根发芽
2014 年北师大现当代文学专业招收科幻文学研究方向博士生,媒体称其为 “科幻博士”,这一称呼当时引发争议。近年来,“科幻博士” 鲜被提及,但科幻研究与教学却在多学科生根发芽,每年有众多青年研究者凭研究科幻获博士学位,高校 “科幻课” 数量可观。科幻的发展得益于时代与社会的需求,它既推动着科学兴趣的培养,也在教学研究与文化传播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信息源:中国青年报 2022-10-12
查看原文
对“觉醒”的觉醒: 《超凡觉醒》与“机器人”杂谈
“机器人”对于当时的中国来说,实在太遥远了,因此,与机器人相关的电影理所当然难以引起轰动、难以让人共情。中国的科幻作品,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短暂的“黄金时期”后,就受到了风雨摧残,渐渐沉寂。
信息源:中国作家网 2022-10-11
查看原文
杨枫:我们为何追求科学
古往今来,科幻与科学的关系一直是科幻领域的一项重要议题。即便是将目光局限在中国大陆,我们在科幻史上也至少能清晰地看到该议题的三次现身:首先是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次科幻热潮,从50年代一直持续到60年代中期;其次是80年代的科文之争,尤其是1983年针对“精神污染”发起的清污运动;再一次则是在刘慈欣于2015年获得雨果奖以后,科普式科幻作品的逐年复兴。
信息源:四十二史 2022-10-11
查看原文
中国式伦理价值观与科幻叙事——略谈王晋康“活着”三部曲
王晋康的科幻创作格局阔大,气势磅礴,具有苍凉悲怆的史诗特质。在对硬核科幻世界的叙事中,塑造了众多典型的科幻人物形象,突显哲学、宗教和伦理对于科学思维的浸润。与此同时,作品也蕴含浓郁的中国文化乡愁和对现代科技的深刻反思。
信息源:科普创作评论 2022-10-10
查看原文
推开永生之门:21 世纪英美科幻作品中的三类科学实验
对于永生的向往是人类的共性,也是文学作品的经典母题。进入21世纪后,高科技为创作进一步提供助力,特别是成为科幻作家想象未来的翅膀。其中,克隆、数字化和低温休眠技术尤其受到青睐,成为虚构世界中科学实验的聚焦对象,扮演着“推开永生之门的钥匙”的重要角色。然而,科技的深度介入带来的是对传统伦理体系的僭越,特别是对人性的挑战。对于生物学、社会学和伦理学等不同层面的人的再思考,成为这一类科幻作品的现实观照。
信息源:科普创作评论 2022-10-10
查看原文
“白话”科学及战时启蒙——以高行健(筱竹)的科普科幻创作为例
目前对于民国时期科普科幻作品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其内容上科学性的提高以及对社会的政治隐喻与批评这两个方面,而较少涉及作品本身语言形式的选择、读者群体的考量和战时语境这几个角度。以后三者为切入点,文章挖掘了民国化学家高行健(筱竹)的生平经历及他在20世纪30年代发表的大部分“科学小说”及科普诗词,以这些创作为例呈现出民国科普科幻作品的另一特征,即中国古典文学、戏剧等传统形式与西方现代科学话语的结合,这可能与当时的战争局势和理想读者群体的变化有关。
信息源:科普创作评论 2022-10-10
查看原文
敬畏自然 万物共生:论王晋康科幻小说《十字》中的生态思想
王晋康的科幻小说《十字》集中体现了作者对现代社会人与自然关系问题的思考。笔者认为,作品中的“敬畏自然”“万物平等”“和谐共生”等生态思想,是作者经历“非典”疫情后对前人思想的进一步提炼和升华。本文从“十字”的含义、共生思想、善恶观念等几个方面展开讨论,认为作者不仅赋予“十字”以“敬畏自然”的含义,更将其升华为一种哲学和伦理思想,这一思想对人类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有启示作用,在新冠病毒肆虐的当下更是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信息源:科普创作评论 2022-10-10
查看原文
杨晚晴《墓碑》:卡戎与郁金香
《墓碑》篇幅不长,涉及的内容却很多,诸如气候、能源、爱情、政治与反抗,将这些连在一起的是终极话题——“死亡”,如果顺着“死亡”展开,深挖故事中提到的或者说引起我们反思的,诸如自杀的合法性与独特性、死亡的尊严,以及本文最底层的逻辑前提。
信息源:科幻研究在伦敦 2022-10-10
查看原文
杨晚晴《墓碑》| 生存的代价与死亡之尊严
这篇小说中有一个主旨的命题,是我们为了生存下去愿意付出多大的代价。在这篇小说中我们的文明以灵魂为食粮,将其视为生存的筹码。这就是故事中“塔”的本质所在。
信息源:科幻研究在伦敦 2022-10-10
查看原文
第十届“晨星杯”入围名单公布
2024石景山区科普科幻创作培育活动获奖通知
冷湖奖征文倒计时!你想知道的都在这里!
荒启科幻第十一期练笔总结
荒启科幻第十期练笔总结
公示丨第四届鲲鹏青少年科幻文学奖大奖、新秀奖获奖名单
1
2022年起点科幻征文 第一期 2
第十届未来科幻大师奖征稿 3
未来战争概念与场景创意征集行动 4
2019年华为阅读科幻文学大赛 5
首届“奇想奖”元宇宙征文大赛(科幻赛区) 6
「戏局onStage」人间工作室征集类型小说(含科幻小说) 7
「知乎 x 中文在线」联合征文(含科幻主题) 8
“未来战争科幻”征文大赛 9
《银河边缘》中文原创科幻小说征稿 10
首届“国风”科幻小说征文大赛 1
番茄小说 X 冷湖天文观测基地科幻小说联合征文 2
2022年起点科幻征文 第一期 3
第二十届零重力杯短篇科幻征文:失控 4
元宇宙故事设计邀请赛 5
寒武奖·我们的元宇宙科幻征文大赛 6
2022年第七届科幻春晚(主题:万有引擎) 7
“未来战争科幻”征文大赛 8
第八届全国中学生科普科幻作文大赛 9
2021年度寒武奖征文(“小科幻”APP举办) 10
第四届“奇点杯”科幻作品征集大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