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创作之谈 作品评荐 影视鉴赏 学界研究
共有6185
校园新星 | 马皓哲:时间永远分岔,通向无数未来
马皓哲大二因《球状闪电》接触科幻,对刘慈欣作品印象深刻,也广泛涉猎其他国内外科幻作家作品。文学专业背景为其创作营造了良好环境,受 “作者已死” 理念影响,他倾向创作含义模糊的文本。他的处女作《洪荒》受神话启发,将传统神话转化为科幻故事。马皓哲偏爱太空题材,认为结合历史神话的科幻作品应在关注时代问题与文化寻根两方面寻求突破,从文化传统中汲取灵感。他计划研究生阶段开展成人科幻研究,未来会坚持创作但暂无计划。摇滚乐对他的写作影响较大,其简洁表达和批判性思考契合他的创作倾向。
信息源:高校科幻 2022-10-26 查看原文
《科幻世界·译文版》:以星球为舰船,开启一场伟大的宇航
《科幻世界·译文版》2022年11月刊发布,带来多部精彩作品。主打长篇《星井》是《星髓》续集,讲述船长们探索飞船深处星球秘密的故事。短篇《综合指南:如何让所爱之人起死回生》中,妹妹为复活姐姐买人造身体却卷入麻烦;《冰川》描绘未来极端天气下的人与猫的故事。长中篇《复写本》里,时间守护者斯塔希斯的特工需回到过去杀掉直系祖先。
信息源:科幻世界 2022-10-26 查看原文
新刊速递 | 《科幻世界画刊》(小牛顿):植物的秘密武器
《科幻世界画刊》(小牛顿)2022年11期发布,内容丰富。“漫谈电动车”探讨其原理、优势、种类及未来发展;“动手玩科学”通过实验探究飞机飞行与气流的关系;“植物的秘密武器——花粉”介绍花粉对植物繁殖的作用及传播方式;“在荒漠中造水”讲述以色列的农业奇迹;还介绍了明代科学家徐光启的成就,以及可自愈的新型涂料。
信息源:科幻世界 2022-10-26 查看原文
用科幻的手段,推理出人类的起源
10月30日15:00 - 17:00,“光分科幻阅读沙龙”将携《星之继承者》重启,探讨这部科幻神作。《星之继承者》1977年出版,是“设定系推理”佳作,用科幻推理人类起源,影响深远,在日本推动相关热潮,今村昌弘高度评价。
信息源:八光分文化 2022-10-26 查看原文
我们的月球是被地球“吐”出来的吗?
本文探讨了月球的起源及对地球的贡献。关于月球起源,介绍了多种假说,其中较为靠谱的是地球约 45.6 亿年前受火星大小天体撞击后,碎块在引力作用下形成月球,且可通过岩石对比验证。月球对地球的贡献包括使地球拥有四季,因其撞击让地球自转轴倾斜;作为地球卫士,阻挡众多飞向地球的小型天体;还通过潮汐摩擦使地球自转从早期的 6 小时减慢到如今的 24 小时,且仍在持续减慢。
信息源:科普中国网 2022-10-25 查看原文
专访江波&动画主创:跨越几亿年的「银河史诗」该如何演绎?
2022年10月25日,科幻动画《银河之心》上线。该动画改编自江波的同名小说系列。江波分享了小说创作过程,故事是逐步生长和完善的,写作难点在于情节复杂,其作品还包含双重意义等设计。他认为主角李约素受金庸小说角色影响,具有中国古典侠客影子。动画主创团队表示,改编注重增强故事可看性,增加原创人物,采用轻量化改编方案。创作中运用了虚幻引擎等新技术,主创对国产科幻动画未来发展充满信心。
信息源:科幻世界 2022-10-25 查看原文
当代科幻文学中的人工智能形象
文章指出,当代中国科幻作品里人工智能形象正从 “实体化” 向 “数字化” 演变,这种演变反映了人类与人工智能关系的变化,以及人类面对人工智能时的认知焦虑。文章开篇阐述人体 “机械化” 和机器 “人化” 带来的问题,进而分析科幻文学中人工智能形象从 “实体化” 到 “数字化” 的转变过程 。
信息源:中国学派 2022-10-25 查看原文
当世界碰撞时:比较文学、世界体系理论与科幻小说
本文认为,最好将文学研究理解为媒体和文化研究的一个面向而非一门独立学科,并且最好将这两者理解为比较性的研究而非国族研究。本文批判地描述了弗朗科·莫瑞蒂在文学社会学和文化地理学领域的学说,重点讨论他近期将伊曼纽尔·沃勒斯坦的“世界体系理论”应用于比较文学的尝试。本文在结论部分尝试将“世界体系”模型应用于科幻小说的文化地理学,检视科幻小说从19世纪在英国和法国的起源到在当代澳大利亚的最新发展。
信息源:四十二史 2022-10-25 查看原文
新刊速递 |《科幻世界·少年版》:为了活下去,努力逃亡吧!
《科幻世界·少年版》2022年11期发布,包含多个精彩故事。《无人生还》中见习赏金使节小音实技考试时被困“隐士之星”;《母亲的秘密》里“我”随母亲回新贵屿岛揭开秘密;《大合唱风波》讲述亮亮与外星“小树枝”的奇妙相遇;《安娜的小行星(上)》展现星球危机。此外,还有科幻童话、科学故事等内容,如《银河系小传(8)》介绍太阳系行星,《星星离我们有多远?》科普测量星距的方法,为青少年带来丰富的科幻与科普体验。
信息源:科幻世界 2022-10-24 查看原文
“愿民族的血脉能呈超导态”
2022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了三位量子科学研究者,让人们对量子科学的关注再度升温。其实还有一个物理学领域也被诺贝尔奖格外垂青,那就是超导。迄今为止,已有10位科学家直接因为超导研究获得了诺贝尔奖。
信息源:文艺报 2022-10-24 查看原文
第十届“晨星杯”入围名单公布
2024石景山区科普科幻创作培育活动获奖通知
冷湖奖征文倒计时!你想知道的都在这里!
荒启科幻第十一期练笔总结
荒启科幻第十期练笔总结
公示丨第四届鲲鹏青少年科幻文学奖大奖、新秀奖获奖名单
1
2022年起点科幻征文 第一期
2
第十届未来科幻大师奖征稿
3
未来战争概念与场景创意征集行动
4
2019年华为阅读科幻文学大赛
5
首届“奇想奖”元宇宙征文大赛(科幻赛区)
6
「戏局onStage」人间工作室征集类型小说(含科幻小说)
7
「知乎 x 中文在线」联合征文(含科幻主题)
8
“未来战争科幻”征文大赛
9
《银河边缘》中文原创科幻小说征稿
10
首届“国风”科幻小说征文大赛
1
番茄小说 X 冷湖天文观测基地科幻小说联合征文
2
2022年起点科幻征文 第一期
3
第二十届零重力杯短篇科幻征文:失控
4
元宇宙故事设计邀请赛
5
寒武奖·我们的元宇宙科幻征文大赛
6
2022年第七届科幻春晚(主题:万有引擎)
7
“未来战争科幻”征文大赛
8
第八届全国中学生科普科幻作文大赛
9
2021年度寒武奖征文(“小科幻”APP举办)
10
第四届“奇点杯”科幻作品征集大赛
手的重现与退场:以慕明为案例的当代科幻近未来劳动议题的讨论
《阿凡达》悬浮山成真?揭秘科幻中的超导材料如何颠覆人类未来
中国科幻:进入新纪元 塑造新格局
【科幻世界·公益阅读】安潇和——《玻璃外的世界》
看不懂的《沙丘》凭什么成为科幻史诗
看完《哪吒2》没过瘾?这些科幻小说带你领略中华传统文化
姚利芬:“新世界”是对人类存在意义的根本性重塑
幻想,人不可废弃的一项能力 | 《科幻立方》2025年第1期
科幻教育丨走进清华大学
史蒂夫·福尔 译:《重演雷恩:幻想性与动画纪录片》
科幻网文投稿指南(已整理16个平台)
请用微信扫描下方二维码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