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创作之谈 作品评荐 影视鉴赏 学界研究
共有6185
王一平:赛博朋克小说中的赛博空间与新生命形态
赛博朋克小说是当代西方科幻小说的重要类型,它关注以信息技术等为代表的新科技对人类生活的重大影响。以科幻小说家威廉·吉布森的“蔓生三部曲”为代表的赛博朋克小说渲染了对未来世界的“新空间”和“新生命形态”的想象:感官全面沉浸式的“赛博空间”籍由技术实现了身心的二元化剥离,并显现为由视觉图像所主导的“表象世界”;但其并不是对“现实世界”的表征,而是试图借助技术,以意识的无限自由性来克服具身的局限性,它很可能发展出人类的新认知模式、世界结构和社会机构等。
信息源:四十二史 2021-08-31 查看原文
王一平:从“赛博格”与“人工智能”看科幻小说的“后人类”瞻望
在 “后人类”语境中,制造人造智能体的前景激发了人们对于“人”、“生命”的本体性思考和危机意识;同时,诸多处于边缘地位的弱势群体对“中心霸权”进行了强力深刻批判,传统的人文主义的主体被拆解。这些变化投射在文学领域,形成了涉及“人工智能”、“赛博格”、边缘“他者”等元素的科幻小说,体现出对人类身体、社会结构的根本性变化等问题的高度探索意识。
信息源:四十二史 2021-08-27 查看原文
《沙丘》:今年最值得期待的科幻电影
对于科幻迷来说,今年最值得期盼的事情莫过于即将上映的科幻巨制电影《沙丘》了。 在1959年,作者赫伯原本只是要写一篇关于俄勒冈州佛罗伦萨市的沙丘的文章。当他站在一望无际的沙丘时,便对沙丘下面的世界充满了幻想。这成了他创作《沙丘》的契机。经过6年的艰苦创作后,《沙丘》终于问世。该书一经面世便取得了空前的好评,连获大奖。 在这部巨著中,赫伯成功地构筑了一个假想的世界,试图探讨诸如哲学、宗教、心理学、政治学等方面的复杂问题。 今年,我们终于等来了德尼·维尔纳夫导演的2021版的电影
信息源:《科普时报》 2021-08-27 查看原文
社长专访 |丛久芃:科幻是一种思维游戏
丛久芃在 2006 年底因邮订杂志接触到《科幻世界》,从而踏入科幻领域 。南开大学灵南科幻协会成立于 2002 年,有电影放映、科幻沙龙等活动,社团藏书丰富,但目前面临参与活动和留任人数少、寻找接班人困难等问题 。丛久芃担任会长后,发现科幻深度爱好者数量有限,吸纳新人困难 。他希望能邀请作家或相关从业者参与社团活动以提升吸引力,对社团未来规划是维持发展,并期望能整理社团藏书、购置新书架 。丛久芃参加过 2019 年底北京科幻大会,与众多科幻领域人士交流。
信息源:高校科幻 2021-08-26 查看原文
邹维丨大数据在科幻领域的应用猜想
邹维探讨大数据在科幻领域的应用。他认为科幻创作需超现实且具未来实现可能,大数据可助力其中。在选题上,能整合科学前沿数据辅助作者确定重点问题;创作中,可突破知识局限,如为克隆人题材创作提供最新技术进展;还能评估科幻作品、作者及元素在网络的影响力,计算科幻变现实的相关数据,凸显科幻价值,吸引关注,表明大数据对科幻创作及发展意义重大。
信息源:N星云 2021-08-25 查看原文
《计算群星》:正因有太多不承认的声音,我们才要如此坚持被看见
《计算群星》是玛丽·罗比内特·科瓦尔创作的科幻小说,荣获多项大奖。书评人苏民认为,本书通过塑造典型的50年代女性埃尔玛,展现其在追求宇航员梦想过程中遭遇的性别歧视,如行业评判标准的双重性等。科瓦尔不仅揭示女性困境,还给出应对方法,鼓励女性抓住机会。尽管书中内容因“政治正确”受争议,但它坚持呈现女性的声音,这种做法值得关注,目前该书正在参加阅文·探照灯好书榜评选 。
信息源:科幻世界 2021-08-24 查看原文
吴岩少儿科幻新作《中国轨道号》的创作故事
吴岩:《中国轨道号》的创作历程非常久远。早在我发表前两部长篇小说之后,就准备要写一本新的作品。回忆起来,小说要让人有真实感的这种想法,在那时候已经非常清晰。可以说这个文体创新的设计,是20多年前就已经定下来的。
信息源:科学与幻想成长基金 2021-08-24 查看原文
先锋·异托邦·后人类:中国科幻文学的“可见”与“不可见”
在当代海外中国科幻研究中,宋明炜教授创造性运用的“新浪潮”(New Wave),已经成为具有导引性的关键词。借助这个术语照亮“中国新科幻”的“幽暗”之处的炫目辉光,论者在这个文类的深处发现了具有“先锋”“叛逆”“颠覆”等多种属性的暗能量,进而视之为八十年代“新启蒙”的延续。汪晓慧博士的这篇书评,很好地体现了“新浪潮”这个“认识装置”的威力。比起一板一眼的历史考述,一个包罗万象而又立意鲜明的概念,显然更能为当代中国科幻文学营造富有冲击力和吸引力的整体形象,更能引起到中流击水的学术豪情。
信息源:四十二史 2021-08-24 查看原文
国画与科幻
文章介绍了几位将国画与科幻结合的画家。泰祥洲是被国际主流博物馆收藏最多的当代水墨画家,其作品取材于现代物理学概念,用传统山水画技巧绘制;费俊任职于中央美术学院数码媒体工作室,用高科技手段创作;张旺用国画技巧绘制好莱坞超级英雄等形象;司马飞开创了 “科幻中国画” 流派。这些画家在艺术界虽非主流,但他们的实践为国画与科幻题材的结合提供了探索方向。
信息源:《科普时报》 2021-08-20 查看原文
校园新星 /刘一锋:艺术的美是相通的
刘一锋最早通过科幻影视接触科幻,高中因《三体》深入了解,他认为科幻是具有技术超前性、未知性且尊重物质世界规律的创作元素 。刘一锋凭借朋友介绍参加第二届 “星火杯” 征文大赛,收获了限时创作的经验并发现自身写作问题 。他的作品《边缘无聊日常》文风轻松幽默,写作时存在框架过大、语言节奏把控等问题,常通过散步构思情节 。刘一锋性格内向,创作时易将过度思考代入角色。
信息源:高校科幻 2021-08-19 查看原文
第十届“晨星杯”入围名单公布
2024石景山区科普科幻创作培育活动获奖通知
冷湖奖征文倒计时!你想知道的都在这里!
荒启科幻第十一期练笔总结
荒启科幻第十期练笔总结
公示丨第四届鲲鹏青少年科幻文学奖大奖、新秀奖获奖名单
1
2022年起点科幻征文 第一期
2
第十届未来科幻大师奖征稿
3
未来战争概念与场景创意征集行动
4
2019年华为阅读科幻文学大赛
5
首届“奇想奖”元宇宙征文大赛(科幻赛区)
6
「戏局onStage」人间工作室征集类型小说(含科幻小说)
7
「知乎 x 中文在线」联合征文(含科幻主题)
8
“未来战争科幻”征文大赛
9
《银河边缘》中文原创科幻小说征稿
10
首届“国风”科幻小说征文大赛
1
番茄小说 X 冷湖天文观测基地科幻小说联合征文
2
2022年起点科幻征文 第一期
3
第二十届零重力杯短篇科幻征文:失控
4
元宇宙故事设计邀请赛
5
寒武奖·我们的元宇宙科幻征文大赛
6
2022年第七届科幻春晚(主题:万有引擎)
7
“未来战争科幻”征文大赛
8
第八届全国中学生科普科幻作文大赛
9
2021年度寒武奖征文(“小科幻”APP举办)
10
第四届“奇点杯”科幻作品征集大赛
手的重现与退场:以慕明为案例的当代科幻近未来劳动议题的讨论
《阿凡达》悬浮山成真?揭秘科幻中的超导材料如何颠覆人类未来
中国科幻:进入新纪元 塑造新格局
【科幻世界·公益阅读】安潇和——《玻璃外的世界》
看不懂的《沙丘》凭什么成为科幻史诗
看完《哪吒2》没过瘾?这些科幻小说带你领略中华传统文化
姚利芬:“新世界”是对人类存在意义的根本性重塑
幻想,人不可废弃的一项能力 | 《科幻立方》2025年第1期
科幻教育丨走进清华大学
史蒂夫·福尔 译:《重演雷恩:幻想性与动画纪录片》
科幻网文投稿指南(已整理16个平台)
请用微信扫描下方二维码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