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创作之谈
作品评荐
影视鉴赏
学界研究
共有6185个
日本科幻温情大师新作——《怨仇星域》:应许之地的神奇动物们!
日本科幻作家梶尾真治的《怨仇星域》全新上市,该作品荣获第47届日本星云赏长篇奖。故事设定在未来,地球可能因太阳耀斑毁灭,总统率人乘“诺亚方舟号”逃离,被抛弃的人类则尝试星际传送前往“应许之地”。文中介绍了“应许之地”的多种神奇动物,如陆蟹、影卡等,它们既给人类带来生存压力,又帮助人类解决了食物危机。这部作品以其独特文风与情感描写备受好评,展现了人类绝境求生的智慧与生机,值得一读。
信息源:科幻世界 2021-05-26
查看原文
恕我直言,科幻小说的核心关键词里,必有一个“智”字!
该文是《明日杀机》序言。中国科幻首次热潮在 1979 - 1983 年,叶永烈贡献巨大,其惊险侦破科幻影响深远,当时受反特惊险小说影响,科幻与惊险小说联系紧密。欧美科幻与惊险小说也渊源深厚。二者都重“智”,只是类型有别,所以作者有重合。中国 90 年代后惊险科幻减少,因年轻作者缺生活阅历等。本书选 21 世纪佳作,有传承也有创新,篇幅多为中篇,希望推动惊险科幻发展。
信息源:八光分文化 2021-05-26
查看原文
孙可佳:偶然的机会撞到了科幻研究这个大大领域
孙可佳主要从事影视研究,因观看科幻电影接触到科幻领域,她将科幻定义为有科学依据且具幻想性,兼具现实依托与幻想空间的文艺作品。科幻为孙可佳的电影研究和文艺创作开拓了新视角,提升了想象力与逻辑思维能力。因参加首届 “科幻研究新星论坛”,孙可佳开展科幻研究,阅读了《流浪地球》及中国早期科幻作品,深化了对科幻的认识。参加该论坛,她收获颇丰,对老师的点评印象深刻。孙可佳期待线下论坛,认为线下能促进更充分的交流,希望线下举办时能开展读书会或观影活动。
信息源:高校科幻 2021-05-25
查看原文
“蘑菇云创客空间开放夜”第五期 :国之重器—中国空间站
施韡介绍了天问一号的发射、入轨、着陆过程,其轨道器 “一专多能”、科学载荷丰富、着陆区精挑细选等技术亮点,以及祝融号火星车的着陆点和科学目标;还讲解了中国空间站天和核心舱的发射、整体结构,核心舱的柔性太阳翼、电推发动机、7 自由度机械臂等独特设计和功能。该活动旨在促进科幻与科技的交流,引发人们对未来探索的思考。
信息源:上海浦东新区科幻协会 2021-05-25
查看原文
科幻文学如何反抗职场与资本主义?
在《雇员》的短短130页中,丹麦作家奥尔加·拉文深思跨人类主义,点亮了内在生命的梦幻逻辑,以艺术和宗教的冲动来对抗企业黑话的反人类化约主义。
信息源:界面新闻 2021-05-24
查看原文
从《灵笼》终章说起,中国科幻动画的康庄大道还有多远?
上一秒还是冉冰抱着马克,低声呢喃与爱人远行后的甜蜜生活。下一秒,兽化马克已经将冉冰的灵魂吸食殆尽。这一幕灵魂献祭,让《灵笼》终章的上海场超前点映会上响起了轻轻的抽泣声。
素有“艺画刀天”之称的艺画开天,在《灵笼》第一季的最后,也抓紧给了粉丝们一个难以忘怀的结尾。
信息源:界面新闻 2021-05-22
查看原文
吴思芸:谁不想创造科幻小说中的超级人工智能呢
吴思芸高中时因《银河系漫游指南》接触科幻,将描绘可能的社会框架等文化产物视为科幻。在生活和学习中,科幻是她的幻想题材,也是陪伴她前行与探索的伙伴,她还会在闲暇时创作科幻故事大纲。参与中国科幻发展研究报告课题组,吴思芸开启科幻研究之旅,对网络科幻小说的活力和发展前景有了新认识。参加首届 “科幻研究新星论坛”,她从学长学姐的报告中拓宽视野,在老师的点评中收获建议。吴思芸建议论坛在休息间隙展示科幻成果,并增加与直播间观众的互动。
信息源:高校科幻 2021-05-21
查看原文
堪比三星堆的太空考古,融合本格推理的科幻神作
《星之继承者》是融合本格推理的科幻神作。故事始于月球发现五万年前人类尸体,主角亨特像安乐椅侦探般调查。木卫三又现太空飞船及遗骨,引发对月球人身世的多重解答。最终生物学家丹切克给出颠覆性终极解答,虽有崩坏感却升华主题。该书背景设定在 2027 年,兼具硬科幻与推理佳作特质。
信息源:八光分文化 2021-05-21
查看原文
幻想与现实之间:科幻作品中的火星
很长一段时间里,火星都似乎是地外生命最可能的家园,因此,在科幻领域,火星也一直意义非凡。不同于金星,火星的表面长期以来一直有可见的疤痕(虽然并不清晰),借助光学望远镜就能看到;火星颜色也是独特的红色。早期的火星观察者们将他们看到的东西解读成地质现象,到了二十世纪初,许多科学家也依然确信火星上有生命的存在(包括有智慧的类人生命)。
信息源:四十二史 2021-05-21
查看原文
60年过去了,叶永烈的科幻作品为何经久不衰
在“叶永烈经典科幻作品研讨”学术沙龙上,科幻作家凌晨分析了叶永烈作品经久不衰的原因——选择的科技都偏重于生活,与社会大众容易找到共情之处。
科幻作家郑军认为,叶永烈的作品选在现实背景下进行创作,其科幻点都来自前沿科学。
科幻作家刘慈欣认为,叶永烈是中国科幻的一个里程碑,叶永烈之于中国科幻,就像阿西莫夫之于美国科幻。
著名儿童文学及少年科幻作家杨鹏认为,叶永烈的作品展现了诸多国内外畅销书的必备元素:第一,关注受众;第二,用定型人物或偶像人物去串联一系列吸引受众的故事;第三,儿童
信息源:《科普时报》 2021-05-21
查看原文
第十届“晨星杯”入围名单公布
2024石景山区科普科幻创作培育活动获奖通知
冷湖奖征文倒计时!你想知道的都在这里!
荒启科幻第十一期练笔总结
荒启科幻第十期练笔总结
公示丨第四届鲲鹏青少年科幻文学奖大奖、新秀奖获奖名单
1
2022年起点科幻征文 第一期 2
第十届未来科幻大师奖征稿 3
未来战争概念与场景创意征集行动 4
2019年华为阅读科幻文学大赛 5
首届“奇想奖”元宇宙征文大赛(科幻赛区) 6
「戏局onStage」人间工作室征集类型小说(含科幻小说) 7
「知乎 x 中文在线」联合征文(含科幻主题) 8
“未来战争科幻”征文大赛 9
《银河边缘》中文原创科幻小说征稿 10
首届“国风”科幻小说征文大赛 1
番茄小说 X 冷湖天文观测基地科幻小说联合征文 2
2022年起点科幻征文 第一期 3
第二十届零重力杯短篇科幻征文:失控 4
元宇宙故事设计邀请赛 5
寒武奖·我们的元宇宙科幻征文大赛 6
2022年第七届科幻春晚(主题:万有引擎) 7
“未来战争科幻”征文大赛 8
第八届全国中学生科普科幻作文大赛 9
2021年度寒武奖征文(“小科幻”APP举办) 10
第四届“奇点杯”科幻作品征集大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