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创作之谈
作品评荐
影视鉴赏
学界研究
共有6185个
新刊速递 |《科幻世界·译文版》:倾城狐妖重现平安京!
《科幻世界·译文版》2021年2月刊发布,主打长篇为日式古风奇幻作品《玉藻前》,改编自玉藻前传说,故事丰满,人物立体。“故事背后的故事”解读九尾狐形象及小说改编之处。刊物还收录多篇精彩作品,如G.V.安德森的《硬土之心》、布莱恩·斯坦布福德的《长生妙药》等,涵盖多种题材与风格。此外,本期为加拿大作家A.C.怀斯开设专辑。
信息源:科幻世界 2021-02-06
查看原文
新刊速递 |《科幻世界》:《一生都在吹泡泡的人》...
《科幻世界》2021年2月刊发布,包含多篇风格各异的科幻作品。谢云宁的《一生都在吹泡泡的人》笔调“变软”,融入现实无奈;杨贵福的《官道岭》将历史英雄置于星际;东方晓灿的《桃姐》充满温情;《行走在画中的少女》聚焦情感羁绊;《无主》则充满荒诞与黑色幽默。此外,还有杨晚晴的《稻语》等作品。
信息源:科幻世界 2021-02-05
查看原文
大山里藏着外星人? ——怀化麻阳外星人科研站探访录
作者雷虹作为科幻文学作家及科普协会会员,因对科幻的热爱和对该科研站的好奇,于 2020 年深秋前往探访。作者抵达后发现,科研站位于麻阳县栗坪村,并非想象中的深山之中,其建筑风格乡土,内部设施粗糙,未发现任何外星人的 “高科技” 。通过与村小组组长交流,作者了解到修建科研站背后有金主资助,土地为村里用于祭祖之地 。站内文字多为油漆蘸写,容易脱落,与功德碑上凿刻的捐款记录形成鲜明对比 。向玉生声称见过外星人且仍与其交流,在向组长联系向玉生后,作者未与他见面便结束了探访 。
信息源:高校科幻 2021-02-05
查看原文
罗明军:从《中国轨道号》看怎样铺就科幻写作的轨道
怎样才能写成一篇科幻小说呢?我推荐吴岩的《中国轨道号》作为孩子们寒假阅读书目。
《中国轨道号》由数学的、物理的、化学的、地理的、生物的等不同科学知识、科学问题构成了《中国轨道号》科学元素“枕木”。
作为一部科幻小说,基于科学元素基础上的幻想性,构成了它的第一条绵绵不绝的“铁轨”。
围绕主人公小岩组成的一个个文学小故事,是《中国轨道号》科幻小说以故事为基本背景和依据的文学表达,文学性构成了这部科幻小说轨道的另一条连续而又坚实的“铁轨”。
信息源:《科普时报》 2021-02-05
查看原文
岁月无痕亦有痕 时光磨出翰墨香
吴岩的长篇少儿科幻新作《中国轨道号》由安徽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故事设定于 1972 年北京,围绕军队大院少年及父辈的航天梦展开,时空真实且融入丰富素材,科幻情节适度,情节与人物塑造俱佳,兼具儿童文学与科幻文学属性。作者以三十年经历为素材、三年心血创作,创作态度真诚。
信息源:《科普时报》 2021-02-05
查看原文
余泽梅:2019年度科幻小说翻译引进综述
2019年度国内科幻翻译引进原作整体质量高,其中以英美当代男性作家作品的引进为主,与现实技术进步成果密切相关的主题集中,且出现明显的主题混合倾向,这种杂糅性也体现在类型风格上,呈现出大科幻写作趋势,同时中国元素在作品中有较高的显示度。整体翻译水平和质量高,译者群体背景多元化,翻译与出版均有比较明显的规模化趋势,出版社领头羊效应突出。传统经典作品以重译/再版的方式依然主导着市场销售和读者接受。
信息源:四十二史 2021-02-05
查看原文
科幻作家和电影工作者笔谈《中国轨道号》(一)
众多科幻作家和电影工作者就吴岩的新书《中国轨道号》发表自己的感受与评价。
信息源:南方科技大学科学与人类想象力研究中心 2021-02-04
查看原文
科普型科幻的杰作 ——评吴岩儿童科幻小说《中国轨道号》
吴岩的长篇儿童科幻小说《中国轨道号》出版后引发对其类型的争议。董仁威认为这是一部科普型儿童科幻小说,它传承发展了新中国老一辈科幻作家的特色传统,将文学性与科学性融合,如在各章节分别涉及古典文化科技奇迹、早期载人航天梦想、新奇航天发明、脑科学等内容。它以《草房子》为榜样,追求文学性,虽吴岩自认为是回忆录,但该小说在科普型科幻领域表现突出,受好评。
信息源:N星云 2021-02-04
查看原文
社长专访 /汪欣宇:科幻协会需要找准适合自己的定位
汪欣宇因《海底两万里》《科幻世界》《三体》等作品爱上科幻,将科幻定义为科学与幻想的结合,认为科幻吸引人之处在于对宏大、新奇及人文命题的探讨等 。他最喜欢《三体》及威廉・吉布森的《全息玫瑰碎片》 。大一因对科幻社的触动加入社团,后担任社长,期望实现对社团的想法 。任职期间,汪欣宇改善科幻沙龙形式,组织校内科幻征文,挖掘出许多科幻潜力写手 。他认为科幻协会应找准定位,设计可传承的活动与制度,重视继任人选择 。其开发的以主持人为中心的科幻讨论形式,有效提升了讨论效果 。
信息源:高校科幻 2021-02-04
查看原文
老吕 |《倒悬的天空》:不在场的巨人与殉道者杰克
文章开篇提及科幻小说中的童话隐喻,并以阿缺《宋秀云》里的 “蓝胡子” 元素引入,详细介绍了《杰克与豆茎》的故事及其常见解读,如从精神分析和马克思主义等视角出发的阐释。接着,将《倒悬的天空》与《杰克与豆茎》对比,指出《倒悬的天空》中没有传统的怪物形象,“水晶天” 代替了巨人的角色,而杰克形象则由 “姬亚娜” 替代。姬亚娜反抗的是抽象的权力话语,她突破传统,关心 “好女孩” 不该关心之事,试图打破水晶天。她最终像杰克爬豆茎一样,以自己的身躯撞碎屏障,化身为星座成为殉道者。
信息源:科幻巴别塔 2021-02-03
查看原文
第十届“晨星杯”入围名单公布
2024石景山区科普科幻创作培育活动获奖通知
冷湖奖征文倒计时!你想知道的都在这里!
荒启科幻第十一期练笔总结
荒启科幻第十期练笔总结
公示丨第四届鲲鹏青少年科幻文学奖大奖、新秀奖获奖名单
1
2022年起点科幻征文 第一期 2
第十届未来科幻大师奖征稿 3
未来战争概念与场景创意征集行动 4
2019年华为阅读科幻文学大赛 5
首届“奇想奖”元宇宙征文大赛(科幻赛区) 6
「戏局onStage」人间工作室征集类型小说(含科幻小说) 7
「知乎 x 中文在线」联合征文(含科幻主题) 8
“未来战争科幻”征文大赛 9
《银河边缘》中文原创科幻小说征稿 10
首届“国风”科幻小说征文大赛 1
番茄小说 X 冷湖天文观测基地科幻小说联合征文 2
2022年起点科幻征文 第一期 3
第二十届零重力杯短篇科幻征文:失控 4
元宇宙故事设计邀请赛 5
寒武奖·我们的元宇宙科幻征文大赛 6
2022年第七届科幻春晚(主题:万有引擎) 7
“未来战争科幻”征文大赛 8
第八届全国中学生科普科幻作文大赛 9
2021年度寒武奖征文(“小科幻”APP举办) 10
第四届“奇点杯”科幻作品征集大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