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创作之谈
作品评荐
影视鉴赏
学界研究
共有6185个
幻世春秋 | 中国科幻月报(2021年1月)
本次月报总结了2021年1月份科幻业界内发生的各项事件,包括影视新闻、书籍出版、奖项评选等。
信息源:四十二史 2021-02-16
查看原文
教育工作者畅谈《中国轨道号》(一)
2021年2月6日,由著名科幻教育工作者、北京景山学校特级教师周群发起、温州绣山中学潘铁豪主持的“《中国轨道号》线上研讨会”顺利进行。在两个多小时的时间里,十位发言者畅谈了他们对小说的看法。
信息源:南方科技大学科学与人类想象力研究中心 2021-02-15
查看原文
2020年:在变化的世界里寻找永恒的科幻审美
2020 年科幻领域在变化中前行。八光分文化出版 16 册图书获赞誉,俄语和日语科幻也在筹备。线下活动受疫情影响上半年停滞,下半年逐渐恢复,举办了新书分享会、颁奖典礼等多样活动。线上通过讲座、直播等形式与读者交流。其作品收获多个奖项,还联合开发影视项目,如《闭环》剧本杀等。此外,成都申幻,八光分积极参与,同时成为得到“智囊团”一员并与知乎合作。
信息源:八光分文化 2021-02-11
查看原文
遇见未来智能
第一次看到人工智能站在舞台中央,是从邓丽君开始的。放眼望去,荧屏重现歌后甜美的身影,全息影像技术再现一代芳华,她与程琳同台演唱《你怎么说》,表情自然典雅,歌声甜脆美妙,惊艳全场。如今各种舞台演出,采用人工智能并不罕见。在计算机旧体诗词创作系统中输入关键词,软件便可自动生成一首首旧体诗,堪与古诗词相媲美……智能科技的便捷、高效、轻松,已渗透到生活的各个领域。
信息源:文艺报 2021-02-10
查看原文
余泽梅:国内科幻翻译研究现状分析及展望(1978—2019)
总体而言,1978年以来国内的科幻翻译研究长期处于蛰伏状态,近十年开始逐渐升温,但是专著稀少,主要体现为论文成果,硕博研究生是科幻翻译研究的主力军。就研究特点而言,研究对象上主要集中在科幻译本、译者和译史三个方面;研究方式上主要有翻译策略探讨、翻译理论阐释、理论建构三类。研究的不足之处是总体上存在边缘化和薄弱性的问题。
信息源:四十二史 2021-02-09
查看原文
《穿越土星环》:每个阅读过这本书的人,都能够看见那光芒的影子
谢云宁的长篇硬核科幻小说《穿越土星环》豆瓣评分8.9,被赞为“土星环版的《火星救援》” 。小说讲述花花公子路渐离在土星环遭遇意外后,与土星探测主控A.I.多丽丝开启冒险,历经重重困难最终回归地球的故事。作者以扎实笔触解决各种困境,展现宇宙的美丽与残酷,同时刻画了亲情、友情和爱情。书中还融入了作者常提及的元素与新创意。谢云宁创作态度认真,这部作品体现出他独特的创作魅力,能让读者看到其作品中闪光的影子。
信息源:科幻世界 2021-02-08
查看原文
凭借人类非凡的想象力领跑现实
2020年,人们常说的一句话是“现实比科幻更科幻”。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让人措手不及,世界局势的变换让人目不暇接,而科技上,月壤采集、深海探测、量子计算、脑机接口等事件和技术发展也在不断挤压着科幻小说的发挥空间。换句话说,留给科幻作者的时间不多了。从这一年的作品中可以看见,有作者仍在努力发掘黄金时代传统科幻类型的潜力,也有作者尝试为当下的科幻寻找新的主题,而有的作者则在文学形式上为科幻小说注入新的活力。与主题和形式的多样化相应,科幻小说的发表和传播形态也在悄然改变。
信息源:文艺报 2021-02-08
查看原文
零重力访谈:专访科幻作家索何夫
索何夫小学开始接触科幻,受阿西莫夫作品内核影响较大,写作方式历经变化。他在网文领域尝试后转投科幻小说创作,发表了大量中短篇小说和一部长篇小说,创作中常遇到瓶颈,但凭借丰富点子灵活应对,且习惯边写边改。2020 年他发表作品较多,多为前期积累。他在《科幻世界》发表评述类文章,阅读涉猎广泛。索何夫目前在南京农业大学读博,创作时间相对充裕,有不少创作计划。对于中国科幻现状,他认为机遇与挑战并存,希望科幻能履行自身职能。
信息源:零重力科幻 2021-02-07
查看原文
新刊速递 | 大自然的法则 ——《科幻世界画刊》(小牛顿)
《科幻世界画刊》(小牛顿)2021年02期发布,聚焦自然界的生存法则与各类趣味知识。“长篇特辑”讲解食物链及外来物种入侵,“走进大自然”对比动物速度,“动手玩科学”探究呼吸运动,“世界之窗”介绍锡吉里耶古城,“发现与发明的故事”讲述特洛伊与迈锡尼遗址的发现,“科技新视界”介绍二氧化碳制钻石等前沿科技。该刊获奖众多,内容丰富、语言易懂,搭配生动插图,助力小读者探索自然科学的奥秘,培养科学兴趣。
信息源:科幻世界 2021-02-07
查看原文
董仁威:科普型科幻的杰作
科幻小说的创作形式应该百花齐放,不能用一种代替另一种。“科普式”的科幻小说有它的市场,是少年儿童喜爱的形式,也是对较近的科技展望感兴趣的部分成年读者喜爱的一种形式。科幻小说界不应抛弃和排斥这种对科技发展进行近距离展望的“科普式”科幻小说。
信息源: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 2021-02-07
查看原文
第十届“晨星杯”入围名单公布
2024石景山区科普科幻创作培育活动获奖通知
冷湖奖征文倒计时!你想知道的都在这里!
荒启科幻第十一期练笔总结
荒启科幻第十期练笔总结
公示丨第四届鲲鹏青少年科幻文学奖大奖、新秀奖获奖名单
1
2022年起点科幻征文 第一期 2
第十届未来科幻大师奖征稿 3
未来战争概念与场景创意征集行动 4
2019年华为阅读科幻文学大赛 5
首届“奇想奖”元宇宙征文大赛(科幻赛区) 6
「戏局onStage」人间工作室征集类型小说(含科幻小说) 7
「知乎 x 中文在线」联合征文(含科幻主题) 8
“未来战争科幻”征文大赛 9
《银河边缘》中文原创科幻小说征稿 10
首届“国风”科幻小说征文大赛 1
番茄小说 X 冷湖天文观测基地科幻小说联合征文 2
2022年起点科幻征文 第一期 3
第二十届零重力杯短篇科幻征文:失控 4
元宇宙故事设计邀请赛 5
寒武奖·我们的元宇宙科幻征文大赛 6
2022年第七届科幻春晚(主题:万有引擎) 7
“未来战争科幻”征文大赛 8
第八届全国中学生科普科幻作文大赛 9
2021年度寒武奖征文(“小科幻”APP举办) 10
第四届“奇点杯”科幻作品征集大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