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创作之谈
作品评荐
影视鉴赏
学界研究
共有6185个
贾立元:催眠术在近代中国的传播(1839—1911)
关于催眠术在近代中国的传播情况,目前缺少足够的研究。自1839年起,相关概念开始出现在传教士在华创办的英文报刊上,成为英语读者理解中国灵巫活动的中介。甲午之后,催眠术由日本加速涌入,留日学生、流亡人士成为主要的传播群体,“催眠术”这一词汇也从“传镊气”“人电”等对译词中逐渐胜出,令渴望疗救国民、实现革命、证明灵魂存在的人们产生了不小的期待,也令当局者警觉。暗杀团体对催眠术的研习尤其醒目,但实际效果并不理想。以或温和、或激进的方式,催眠术参与了近代精英对“心”之力的营构,成为时代动能的汇聚点之一,
信息源:四十二史 2021-02-26
查看原文
《触摸星辰》:“HARD科幻”,要HARD地搞
有川朝夕评《触摸星辰》。此作设定有趣,涵盖人工智能觉醒等元素,但呈现效果不佳。虽有高密度情节设定,却如网文般仓促切换场景,缺乏审美空间,人物工具化且目的不明。其语言探索有想法却虎头蛇尾,修仙与科技话语置换生硬,后期放弃创新。与同类作品比,故事完成度有差距,但也体现了作者的野心,为国内科幻创作提供了反思样本。
信息源:星云科幻评论 2021-02-25
查看原文
踏上科幻之路是一生的骄傲——谨以此文纪念王晓达老师
2021 年 2 月 24 日,科幻作家王晓达离世。他 1939 年生于苏州,毕业于天津大学,先从事技术工作后任教。1979 年发表处女作《波》,后创作大量科幻、科普作品,多次获奖且多有海外发行。其创作源于劝学生读书,作品具“硬派”风格。1979 年是他人生转折年,《波》问世、工作调动、祖父平反。他以踏上科幻路为傲,遗憾未能造船。他为中国科幻留下珍贵财富,令人缅怀。
信息源:八光分文化 2021-02-24
查看原文
萧星寒访谈丨《红土地》与电影《地下深宫》
萧星寒就《红土地》与电影《地下深宫》接受访谈。《红土地》创作于 2018 年,源于重庆红土地地铁站报道、对动物植物兴趣及基因编辑事件,讲述核战后幸存者利用基因驱动技术的故事,有独特科学元素与人物设定,无绝对反派。其获“原石奖”后,萧星寒期待影视化,希望能合理呈现性爱内容,不回避不夸大,同时对电影版《地下深宫》系列早日上线充满信任与期待。
信息源:N星云 2021-02-24
查看原文
史料 | 吴岩:回忆科学文艺委员会的几位主任委员
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创立之初,是一个非常具有影响力的协会,网罗了这个领域最精英的人才。每次科普作协在北京举办大会,中央领导人会出席讲话,电视新闻会做出报道。在科学文艺领域,经常出席会议的人有科幻作家叶至善、郑文光、叶永烈、童恩正、萧建亨、刘兴诗等,还有科学童话作家鲁克,散文作家黎先耀,给毛泽东主席写信要求繁荣科普的《化石》杂志主编、科学诗人张锋,科学小品大师茅以升、竺可桢、董纯才、贾祖璋等许多人。
信息源:四十二史 2021-02-23
查看原文
集装箱里 畅游科幻世界
信息源:《科普时报》 2021-02-19
查看原文
AI是怎样思考的 ——漫谈人工智能(上)
文章聚焦人工智能,指出其是第四次工业革命关键技术之一。从 “眼耳口身意” 维度梳理其基础应用:计算机视觉让机器 “看见”;麦克风阵列结合语音识别、声纹识别使机器 “听见”;语音合成技术让机器 “说话”;实体机器人分为工业和服务与仿人两类,有感知等三要素;自然语言处理技术是 AI 皇冠明珠,但面临诸多瓶颈。AI 已渗透生活多方面,其未来发展的相关问题有待进一步探讨。
信息源:《科普时报》 2021-02-19
查看原文
未际邀游想象惊
2021 年 2 月 14 日中国科技馆开馆迎来人流高峰,“平行宇宙” 科幻主题展览受关注。该展览由集装箱组成,含 5 大展区。“科幻先行者” 纪念叶永烈,还原《小灵通漫游未来》场景;“科幻正当年” 以《三体》为蓝本构建世界;“科幻新生代” 展示科幻电影制作;“科幻一起玩” 提供互动体验;“科幻集市” 售文创。
信息源:《科普时报》 2021-02-19
查看原文
陆杨丨科幻电影狂想曲
陆杨讲述科幻电影对自己的影响。三十多年前看《超人》等影片使其走上科幻创作路,如今常带女儿观影并写影评。他认为科幻电影能激发想象等,如《流浪地球》引发对科技想象重要性的思考;《哥斯拉》让其重新审视正邪;《疯狂的外星人》反思人类行为;《密室逃生》揭示生活真谛;《毒液》展现外星善恶。陆杨希望自己的少儿科幻作品也能影视化,开启小朋友科幻之旅。
信息源:N星云 2021-02-18
查看原文
《猞猁学派》:双翅目宇宙漫游指南
慕明评双翅目的《猞猁学派》。在文学面临诸多困境的当下,双翅目以“认知”为核心进行科幻创作。其受苏恩文理论影响,类似特德·姜通过情节推动概念演进。书中《廖萍的苹果》等篇章阐述认知意义,如从地心说到日心说的认知突破。作品涵盖宇宙探索及对认知主体的凝视,连接内外探索,展现不同智慧体对比思辨,开拓广阔世界,为科幻创作提供新视角,适合特定类型读者阅读。
信息源:星云科幻评论 2021-02-17
查看原文
第十届“晨星杯”入围名单公布
2024石景山区科普科幻创作培育活动获奖通知
冷湖奖征文倒计时!你想知道的都在这里!
荒启科幻第十一期练笔总结
荒启科幻第十期练笔总结
公示丨第四届鲲鹏青少年科幻文学奖大奖、新秀奖获奖名单
1
2022年起点科幻征文 第一期 2
第十届未来科幻大师奖征稿 3
未来战争概念与场景创意征集行动 4
2019年华为阅读科幻文学大赛 5
首届“奇想奖”元宇宙征文大赛(科幻赛区) 6
「戏局onStage」人间工作室征集类型小说(含科幻小说) 7
「知乎 x 中文在线」联合征文(含科幻主题) 8
“未来战争科幻”征文大赛 9
《银河边缘》中文原创科幻小说征稿 10
首届“国风”科幻小说征文大赛 1
番茄小说 X 冷湖天文观测基地科幻小说联合征文 2
2022年起点科幻征文 第一期 3
第二十届零重力杯短篇科幻征文:失控 4
元宇宙故事设计邀请赛 5
寒武奖·我们的元宇宙科幻征文大赛 6
2022年第七届科幻春晚(主题:万有引擎) 7
“未来战争科幻”征文大赛 8
第八届全国中学生科普科幻作文大赛 9
2021年度寒武奖征文(“小科幻”APP举办) 10
第四届“奇点杯”科幻作品征集大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