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创作之谈
作品评荐
影视鉴赏
学界研究
共有6185个
【日曜】本周科幻新闻和报纸摘要
在奖项赛事方面,首届 “天问” 华语科幻文学大赛成果发布,揭晓多个奖项,各界高度评价其意义,同期相关系列活动丰富,涉及科幻与多领域的研讨交流 。产业发展上,成都科幻产业发展促进大会举行,发布《2024 中国成都科幻产业报告》和《2024 中国科幻城市指数报告》,科幻产业发展联盟也在成都成立。此外,吴岩发表文章剖析中国科幻发展;山西阳泉举办第二届刘慈欣故乡科幻文化活动周;剧版《三体》将在塞尔维亚国家电视台播出;江波在杭州师范大学开展科幻创作讲座;《科幻世界》介绍银河奖获奖网文作品等。
信息源:ZJU星弦幻协 2024-10-23
查看原文
校园新星(第248期)|钟玥瑶:经验的同质化不是作品相似的理
高校科幻平台对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本科生钟玥瑶进行新星专访。钟玥瑶小学因课文接触科幻,她喜欢强剧情弱感情的科幻小说,认为科幻是对基于技术生活的合理想象。初三开始科幻写作,其创作受脑洞影响,她觉得科幻创作需考虑更多因素。
信息源:高校科幻 2024-10-23
查看原文
我们用AI所创造的一切,都将是我们自己的倒影
2024年诺贝尔奖物理学奖和化学奖都颁给了人工智能领域的科学家。这意味着AI正迅速深入到基础科学领域,并相当大程度改变了基础科学的研究范式和理论系统。值得玩味的是,2024年诺贝尔文学奖颁给了韩国女作家韩江,瑞典文学院认为其文学作品有“对身体和灵魂、生与死的连接独特的认知”,用强烈的诗意散文直面历史创伤,揭示人类生命的脆弱。“技术奇点”日渐逼近,认真思考人工智能的底层逻辑和其发展轨迹,思考机器学习与人的主体性、具身经验之间的关系,才能清晰地看到,人工智能对文学艺术创作究竟有何“神力”。
信息源:文艺报 2024-10-23
查看原文
当代文学观察‖近年来中国科幻小说中人与技术关系的新图景
文章以 “新人” 想象为切入点,探讨近年来中国科幻小说里人与技术关系的新变化。文章指出,传统科幻小说对人与技术关系的想象多为对抗,源于传统人文主义对技术异化的担忧;而当下,后人文主义等思潮兴起,一些中国科幻小说开始展现新的关系认知。如《假手于人》《无定西行记》等作品,将技术视为人实现自由完满的途径;《玩偶之家》《公鸡王子》则呈现出人与技术物互嵌共生、平等交互的新型关系。
信息源:当代作家评论 2024-10-23
查看原文
回顾 | 机器人&AI人文工作坊第①期:逃离“恐惑谷”
2024 年 9 月 27 日在中山大学外国语学院举办的第九期人文工坊暨机器人 & AI 人文工作坊第一期活动。此次工作坊由中山大学江晖副教授与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程林教授召集,中山大学人文学部、中山大学外国语学院主办,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外国文学文化研究院协办 。
信息源:机器人人文 2024-10-23
查看原文
雨果奖级佳作精选:中国科幻,太全面了!
《群星通航:中国科幻小说精选》已上市,其收录近两年来入围雨果奖的9篇中国科幻佳作,题材多样风格各异。该书旨在纪念入围作品,让读者以世界视角重新审视中国科幻,感受其独特魅力,同时助力中国科幻走向国际。
信息源:科幻世界 2024-10-22
查看原文
让科幻创作之路越走越宽
“科幻热”持续升温,创作者、从业者冷静思考——如何展开想象的翅膀,写出更多《三体》那样的现象级科幻作品?怎样壮大科幻文艺的根基,让科幻产业更加生机勃勃?
信息源:人民日报 2024-10-22
查看原文
周旦雪 | 《还魂》:还魂尸会梦见电子马吗?
《还魂》是关于“科技复生”的短篇小说,故事背景设定在网络完全禁用的未来世界。尽管技术高速发展,大部分人依旧生活在乡村中,乡村外是战火纷飞的世界。小说的主人公是工兵王信光的“还魂尸”。王信光在战斗中被炸成碎片,尸骨无存。为了暂时安抚王信光的母亲,相关部门将王信光残存的意识和记忆移植到一个“生化人”的脑中。然而,这项技术仍在测试阶段,因此还魂尸只能与母亲短暂相处两周,之后将被收回以做进一步研究和完善。由于技术成本高昂,完善后的生化人将作为侦察员重返战场,无法再回到王信光母亲的身边。
信息源:四十二史 2024-10-22
查看原文
成都科幻文化产业发展联盟正式成立
10月19日,“智驭未来·创新策源”主题沙龙在成都科幻地标——成都科幻馆举行。为深入推进成都科幻事业产业发展,做好2023成都世界科幻大会“后半篇”文章,成都科幻文化产业发展联盟正式成立。
信息源:界面新闻 2024-10-21
查看原文
赵宇 程樯:《以记忆宫殿为载体构建VR个体记忆影像的探析》
文章聚焦于 VR 个体记忆影像,针对当前 VR 纪录影像中个体记忆构建研究的不足,提出以记忆宫殿为载体构建 VR 个体记忆影像的观点。文章先阐述记忆具有空间性和重构性,而 VR 技术为记忆的影像表达带来新形式,兼具多种媒介特点,能调动体验者感官。接着详细介绍记忆宫殿是连接记忆与叙事影像的媒介,可通过空间建构真实记忆,如在《醒来之晨》等影片中,利用 VR 还原场景;通过视觉化记忆过程,将抽象认知转化为可视元素;通过第一人称视角叙事和交互叙事结构化个体记忆碎片,让体验者获得独特感受 。
信息源:北京电影学院学报杂志 2024-10-21
查看原文
第十届“晨星杯”入围名单公布
2024石景山区科普科幻创作培育活动获奖通知
冷湖奖征文倒计时!你想知道的都在这里!
荒启科幻第十一期练笔总结
荒启科幻第十期练笔总结
公示丨第四届鲲鹏青少年科幻文学奖大奖、新秀奖获奖名单
1
2022年起点科幻征文 第一期 2
第十届未来科幻大师奖征稿 3
未来战争概念与场景创意征集行动 4
2019年华为阅读科幻文学大赛 5
首届“奇想奖”元宇宙征文大赛(科幻赛区) 6
「戏局onStage」人间工作室征集类型小说(含科幻小说) 7
「知乎 x 中文在线」联合征文(含科幻主题) 8
“未来战争科幻”征文大赛 9
《银河边缘》中文原创科幻小说征稿 10
首届“国风”科幻小说征文大赛 1
番茄小说 X 冷湖天文观测基地科幻小说联合征文 2
2022年起点科幻征文 第一期 3
第二十届零重力杯短篇科幻征文:失控 4
元宇宙故事设计邀请赛 5
寒武奖·我们的元宇宙科幻征文大赛 6
2022年第七届科幻春晚(主题:万有引擎) 7
“未来战争科幻”征文大赛 8
第八届全国中学生科普科幻作文大赛 9
2021年度寒武奖征文(“小科幻”APP举办) 10
第四届“奇点杯”科幻作品征集大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