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创作之谈
作品评荐
影视鉴赏
学界研究
共有6185个
胡晓岩、李保杰|当代美国科幻小说中的人类基因编辑及伦理选择
当代美国科幻小说的一个重要主题就是生物工程对人类未来生存的影响,其中人类基因编辑及其伦理选择是最为直接的着力点。20世纪下半叶以来,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科幻小说捕捉到人类基因编辑技术的发展态势并对其进行文学想象,聚焦于基因技术对人体生成路径的改写、生物学风险可能导致的复杂后果及其对传统社会结构和社会伦理的多维度冲击。
信息源:科幻研究 2024-10-21
查看原文
文学如何讲述“科学”?
李静的新著《赛先生在当代:科技升格与文学转型》超越了“科学”“文学”的二元结构,如书中所述:“理性与道德、知识与正义、科学与文化是一体两面的,而非彼此孤立。”可以说,李静所选择的这7个“科学—文学”故事可以作为我们认识当代中国两个科技巨变时代的方法和媒介,帮助我们理解改革开放时代科学主义的兴起、演变以及其间40余年来中国社会的整体变化,这其中凝聚着的恰恰是丰富的中国经验。
信息源:文艺报 2024-10-21
查看原文
过去几十年影视圈最难的问题,AI能解决吗?
星贤文化创始人陈坤在与科普中国的对谈中,分享了其对 AI 影视的见解。他去年下半年关注到 AI 生成视频技术后,团队利用相关工具制作了《山海奇镜》预告片。他认为 AI 虽已使影视制作成本和时间降低,但目前在人物一致性等五方面与传统影视有差距,不过 AI 普及率在提高且创造了新职业机会。他还探讨了 AI 影视的发展方向,如追上传统影视能力、实现实时和无意识生成等,同时指出当前 AI 生成视频可用但不易用,预计一到两年可达易用状态,并推荐了一些 AI 影视工具。
信息源:科普中国网 2024-10-19
查看原文
科幻杂志《舱外》|超短篇小说:《时间山》(宋钕帆)
《舱外》杂志2024年9月刊发表了宋钕帆的超短篇小说《时间山》。该杂志致力于发掘培养新人,推动中国科幻发展。小说围绕恒星的逆演化现象展开,人类为探究原因发射探测器,白教授根据探测器传回的外星星图解读出宇宙存在 “时间山”,时间流动有上下、左右之分,人类所在时间轴有发展极限且面临跌入时间谷的危机,而绘制星图的文明时间轴与之垂直,最后因两个宇宙碰撞人类科技突然提升。
信息源:高校科幻 2024-10-19
查看原文
航天员如何在太空中自给自足?或许可以“吃”小行星!
长时间太空旅行面临食物供应难题,目前太空农场虽有进展但难以实现自给自足。科学家将目光投向小行星,因坠落在地球的球粒陨石(如碳质球粒陨石)含高浓度有机物,虽多为大分子无法直接食用,但可借鉴塑料微生物处理实验,热解小行星矿物后用细菌消化,细菌繁殖可为航天员提供食物,经计算小行星贝努在不同效率下能满足一定数量航天员一年食物消耗,不过此方案面临技术和伦理挑战,仍需探索。
信息源:科普中国网 2024-10-19
查看原文
生态、科幻与南方湿漉漉的潮气
日新月异的科技发展不仅改变了我们的生态链条,也深深地参与文学生产、传播的全过程。科技革命正在建构着新的价值序列与意义编码,今天的我们不仅无时无刻被数字赋形,科技伦理也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更新着我们对自我与世界乃至宇宙的认知与理解。对生态伦理、智能伦理的思考与勘探,促进生态文学和科幻文学的发展,发展出一种审视人类本体性存在的新视角。
信息源:文艺报 2024-10-18
查看原文
5年手绘科学,只为孩子看懂科幻
9月15日,《流浪地球2》及其纪录片上映,王元卓参加了首映礼并分享了其创作“科幻电影中的科学”系列图书的经历。自2019年起,他为女儿手绘科普讲解图,意外走红后,历时5年完成4本科普图书,涵盖10部经典科幻影视作品。该系列图书受到广泛欢迎,已发行逾10万册,并获得多项奖励。
信息源:《科普时报》 2024-10-18
查看原文
科幻文学与科技人文读书会(第一期)综述
2024年9月26日晚,“科幻文学与科技人文”学术集群举办了本学期第一次读书会,师生们就《无地可依:后工业时代芝加哥的家庭与阶级》一书展开了工业、社会、文学的相关讨论。博士生冀恒达进行了领读和导言,本书译者张伊铭博士候选人也“回到了”博雅书院(张伊铭为博雅学院首届本科生),与本集群师生就去工业化、阶级、自我民族志与反叙事等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
信息源:四十二史 2024-10-18
查看原文
想象未来的科学写作 | 王泉根
王泉根指出科学写作对培养青少年科学素养意义重大,科幻文学与科普写作紧密相连。近十年,在相关奖项推动下,少儿科幻与科普创作蓬勃发展,市场占有率超纯儿童文学,众多作家投身其中,作品类型多元,涵盖文学型、科普型等。同时,少儿科幻理论研究也在增强,有专业及跨界研究人才,相关理论著作出版,还有星云奖等活动,少儿科幻正崛起。
信息源:少儿科幻星云奖 2024-10-17
查看原文
她笔下的科幻有光,让我们抬头看见生活
本文介绍了顾适的《2181 序曲》。这部小说集除《弑神记》外均写未来生活,却能让人关注当下。书中探讨人类与技术的 “博弈”,如《择城》中智能系统的道德抉择、《魔镜算法》里被机器接管的思考等。女性视角是亮点,塑造丰富女性角色,《再版导言》有 16 位女性,《弑神记》还模糊了角色性别。顾适通过作品发出与斯蒂芬・肖尔类似的提醒,且在未来洞见、重述神话等方面表现出色,其作品充满想象与哲思,提升了女性角色地位,推动了科幻文学发展。
信息源:八光分文化 2024-10-17
查看原文
第十届“晨星杯”入围名单公布
2024石景山区科普科幻创作培育活动获奖通知
冷湖奖征文倒计时!你想知道的都在这里!
荒启科幻第十一期练笔总结
荒启科幻第十期练笔总结
公示丨第四届鲲鹏青少年科幻文学奖大奖、新秀奖获奖名单
1
2022年起点科幻征文 第一期 2
第十届未来科幻大师奖征稿 3
未来战争概念与场景创意征集行动 4
2019年华为阅读科幻文学大赛 5
首届“奇想奖”元宇宙征文大赛(科幻赛区) 6
「戏局onStage」人间工作室征集类型小说(含科幻小说) 7
「知乎 x 中文在线」联合征文(含科幻主题) 8
“未来战争科幻”征文大赛 9
《银河边缘》中文原创科幻小说征稿 10
首届“国风”科幻小说征文大赛 1
番茄小说 X 冷湖天文观测基地科幻小说联合征文 2
2022年起点科幻征文 第一期 3
第二十届零重力杯短篇科幻征文:失控 4
元宇宙故事设计邀请赛 5
寒武奖·我们的元宇宙科幻征文大赛 6
2022年第七届科幻春晚(主题:万有引擎) 7
“未来战争科幻”征文大赛 8
第八届全国中学生科普科幻作文大赛 9
2021年度寒武奖征文(“小科幻”APP举办) 10
第四届“奇点杯”科幻作品征集大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