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创作之谈
作品评荐
影视鉴赏
学界研究
共有6185个
王一平 温馨|多元面相与都市"怪物":论柴纳·米耶维的都市
文章聚焦英国作家柴纳・米耶维的都市 “新怪谭” 作品,如《鼠王》《伪伦敦》《新巴黎的最后时光》等。“新怪谭” 脱胎于传统怪谭小说,以现实城市为蓝本构建奇幻世界,借此反思现实。米耶维的作品展现了都市多元混杂的面貌,打破人类对城市的单一认知,批判现实社会问题,且否定了传统幻想小说的 “抚慰” 意味。其作品中的 “怪物” 常源于日常,是人类社会中 “他者” 的象征,米耶维通过赋予怪物生命,促使人类正视自身的多面性。
信息源: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订阅号 2024-10-17
查看原文
在太空种土豆,总共分几步?植物学家的答案是……
中国科学院植物学博士史军在科普中国・星空讲坛演讲《把菜园搬到太空去》,讲述太空植物科学知识。因太阳寿命、小行星撞击、气候变化等原因人类需在太空生产食物,土豆因食用块茎等优势被选中。在太空种土豆面临土壤、水、光、二氧化碳、重力等问题,如火星土壤含高氯酸盐、需大量水、要适宜光照与二氧化碳、失重环境影响植物生长方向等,但也有相应解决办法,且天宫空间站已种出蔬菜,同时强调太空种菜挑战大,地球生态系统的独特性与重要性。
信息源:科普中国网 2024-10-17
查看原文
【分论】评《造星》——最“好”的“科幻”“喜剧”
《造星》刊登于《科幻世界》2024 年 10 月刊,讲述人类面对环境剧变保全文明的故事。文章指出,《造星》的点子与《后天》有雷同之处,且在融入太空电梯要素时,暴露出作者在化学和材料学知识上的不足,如对碳 - 15 异构体量产的不合理设定;在吸管抽水的科幻设想上,也存在违背物理原理的问题。抛开科幻要素,小说本身也因这些要素是故事的基础,而失去合理性。因此,评论者认为《造星》是一部失败的科幻作品,不过它对科幻创作爱好者有警示意义,即创作不能在知识匮乏的情况下强行进行硬科幻创作。
信息源:ZJU星弦幻协 2024-10-17
查看原文
第二届机器人人文(数字复生)学术研讨会掠影
2024年9月28日和29日,以“数字复生”为主题的第二届机器人人文学术研讨会在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白云山校区成功举办。本次会议由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外国文学文化研究院主办,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哲学与宗教研究所、复旦大学科技伦理与人类未来研究院、中国人民大学数字人文研究院、广东省青年科学家协会以及《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编辑部协办。
信息源:四十二史 2024-10-17
查看原文
情发于“声”——《港漂记忆拼图》与中国科幻叙事的多重可能性
2024年4月20日,由作家出版社、中文科幻学术工坊联合主办的《情发于“声”——〈港漂记忆拼图〉与中国科幻叙事的多重可能性》文献共读活动成功举办。此次活动在腾讯会议举行,并在作家出版社直播间、潇湘晨报·晨视频直播间以及中文科幻学术工坊Bilibili直播间实时转播。活动由浙江大学文学院博士生、科幻研究青年学者朱钰婷主持。
本次共读会以“声音”为切入点,聚焦跨媒介作家吟光(罗旭)的《港漂记忆拼图》展开讨论。
信息源:中文科幻学术工坊 2024-10-17
查看原文
高轨卫星和低轨卫星有啥区别?用途一样吗?
2024 年 10 月 10 日我国成功发射卫星互联网高轨卫星 03 星,引发人们对高轨和低轨卫星区别的关注。高轨卫星处于约 36000 公里的地球同步或静止轨道,与地球自转周期相同,能定点通信,覆盖范围广但信号损耗大;低轨卫星距地表几百到两千公里,信号损耗小但运行速度快,需大量卫星组网以实现连续覆盖,二者都可为地面提供互联网服务,未来将提升通信便捷性。
信息源:科普中国网 2024-10-17
查看原文
学院新闻丨我院师生赴重庆参加“第三届成渝双城科幻研究工作坊”
“第三届成渝双城科幻研究工作坊”由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与重庆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联合主办、《文艺理论与批评》编辑部协办,今年于重庆大学隆重举办,旨在汇集全国科幻研究学者、促进科幻学术交流、建设中国科幻研究领域的“成渝高地”。本次会议以“科幻与新质生产力”为主题,共分为十二个分论坛,内容涵盖生态批评研究、科幻人类学、技术伦理批评、后人类身体美学、女性主义科幻等多个方面。我院师生在许多主题论坛发表了重要演说。
信息源:科幻研究 2024-10-16
查看原文
人工智能时代“电影工业美学”接着讲专栏丨陈旭光
文章聚焦人工智能时代电影工业美学的发展,指出电影工业美学需在该时代 “接着讲”。文章回顾了电影工业美学理论,其关注中国电影现实,涉及电影全产业链生产。接着分析人工智能对电影工业美学的挑战,它介入电影全流程,给电影理论带来新课题。随后从主体、影像和伦理三个维度深入探讨:主体维度,“人机一体” 使导演面临主体性危机;影像维度,虚拟影像颠覆了传统影像本体论和真假标准;伦理维度,人工智能凸显了电影工业美学的内部和外部伦理问题。文章强调电影工业美学要与时俱进,在反思与警惕中探索未来发展。
信息源:北京大学影视戏剧研究中心 2024-10-16
查看原文
解码科幻网文创作,书写从“起点”到未来的无限可能
银河奖最佳科幻网络文学奖作品展现科幻网文魅力。《天才俱乐部》作者城城与蝉为热爱创作,精心设定原创概念,收获读者支持。《为什么它永无止境》作者柯遥42融入女性主义等思考,刻画成长主角。盲人作家狸中狸克服困难,在《黑暗曙光》中传递希望,科幻网文创作多元,激励人们开启科幻想象。
信息源:科幻世界 2024-10-16
查看原文
校园新星(第247期)|张世同:行走在历史、当下与未来
高校科幻平台对浙江大学本科生张世同进行新星专访。张世同小时候在图书馆接触科幻,他认为科幻是基于客观现实的主观幻想。因阅读多了而尝试科幻写作,他最喜欢《三体》,其创作受此影响。
信息源:高校科幻 2024-10-16
查看原文
第十届“晨星杯”入围名单公布
2024石景山区科普科幻创作培育活动获奖通知
冷湖奖征文倒计时!你想知道的都在这里!
荒启科幻第十一期练笔总结
荒启科幻第十期练笔总结
公示丨第四届鲲鹏青少年科幻文学奖大奖、新秀奖获奖名单
1
2022年起点科幻征文 第一期 2
第十届未来科幻大师奖征稿 3
未来战争概念与场景创意征集行动 4
2019年华为阅读科幻文学大赛 5
首届“奇想奖”元宇宙征文大赛(科幻赛区) 6
「戏局onStage」人间工作室征集类型小说(含科幻小说) 7
「知乎 x 中文在线」联合征文(含科幻主题) 8
“未来战争科幻”征文大赛 9
《银河边缘》中文原创科幻小说征稿 10
首届“国风”科幻小说征文大赛 1
番茄小说 X 冷湖天文观测基地科幻小说联合征文 2
2022年起点科幻征文 第一期 3
第二十届零重力杯短篇科幻征文:失控 4
元宇宙故事设计邀请赛 5
寒武奖·我们的元宇宙科幻征文大赛 6
2022年第七届科幻春晚(主题:万有引擎) 7
“未来战争科幻”征文大赛 8
第八届全国中学生科普科幻作文大赛 9
2021年度寒武奖征文(“小科幻”APP举办) 10
第四届“奇点杯”科幻作品征集大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