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创作之谈 作品评荐 影视鉴赏 学界研究
共有6185
科幻学人专辑 | 吴岩 方晓庆:刘慈欣与新古典主义科幻小说
刘慈欣为当今中国科幻文学带来了古典主义气息。但刘慈欣的古典主义,与西方科幻小说黄金时代、苏联科幻乌托邦科幻小说风格都有不同。在强化叙事速度、强化父子关系、强化科技美感几个方面,刘慈欣的小说革新了古典主义的各个侧面,形成中国新古典主义科幻小说的新美学特征。
信息源:四十二史 2020-01-20 查看原文
“不存在科幻”2019年8月科幻小说评论
343 罪恶火花评“不存在科幻”2019 年 8 月科幻小说。昼温《失语之爱》借听觉性失语症讲述爱情与成长,科幻元素为脑科学科普,设定推动主题升华。王真帧《上海墓碑》描绘上海变群岛后士兵生活,凸显文明传承。沙陀王《选择》以短篇幅借外星共生协议引发对人生的思考。木卫《格式化》谈细菌对人类文明的格式化,设定有趣但逻辑存疑。赵垒《时间涡轮》展现祖孙三代成长传承,空间线索不连贯但温馨。
信息源:星云科幻评论 2020-01-20 查看原文
科幻写作中暴露的问题
在“全国中学生科普科幻作文大赛”的阅卷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个令我们深思的问题:孩子们的想象力呈现两个极端发展,想象力好的,看文章时会让我们惊叹;但是还有近一半的孩子,他们的想象力还没有今天的科技达到的水平高,也就是说他们的想象力竟然滞后于今天科技发展已经实现的水平。这一点值得我们高度关注与深思。
信息源:北京晚报 2020-01-20 查看原文
校园新星 /韦恩泽:科幻拓宽了自身与现实的边界
韦恩泽初中时因阅读钱莉芳的《天意》,被独特的科幻叙事吸引,从而对科幻文学产生兴趣。在《科幻世界》写作班中,前辈们分享的写作经历让他明白创作并非一帆风顺,学会调整心态至关重要。 高一的韦恩泽开始有意识地写作,随着创作经历的增加,他对文学的理解愈发深刻,认识到文学的厚重,学会尊重和敬畏这一领域。他秉持 “故事至上” 的创作原则,认为精彩的故事是吸引读者的关键,同时注重小说与现实的联系,试图将对现实的提炼融入作品,且努力探索如何将映射现实与畅想未来更好地结合 。
信息源:高校科幻 2020-01-17 查看原文
武夷山:为什么科学家应该关心科幻?
2019年12月17日,克莉丝汀·库普曼(Kristen Koopman)在《美国科学家》网站发表博文,To Boldly Know: Why Scientists Should Care About Science Fiction(大胆了解一下:为什么科学家应该关心科幻)。库普曼正在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学院攻读科学技术元勘专业的博士学位,研究科学之文化价值。在紧张的学习生活之余,她还创作臆想小说。
信息源:《科普时报》 2020-01-17 查看原文
与地球相仿的宜居行星被发现
NASA的 TESS 望远镜在恒星TOI700周边宜居带发现一颗大小与地球相仿的行星TOI700d,它距地球101.5光年,每37天公转一圈,从恒星获得的能量约为地球接收太阳能的86%。该恒星还有另外两颗行星TOI700b和TOI700c。发现团队表示恒星未爆发耀斑,提高了TOI700d宜居的可行性。另一支团队利用斯皮策太空望远镜也证实了其存在。此前斯皮策望远镜还协助证实和发现了TRAPPIST-1行星。未来通过分析TOI700d的大气光谱,有望了解其环境条件。
信息源:《科普时报》 2020-01-17 查看原文
漫谈暗能量与反物质
我在《漫谈暗能量与反物质(上)》(见《科普时报》2020年1月3日第3版)中写到,上个世纪90年代,科学家通过观察测量研究,发现在60亿年之前,某种“神秘的力量”开始起到主导作用,使得宇宙从减速膨胀变成加速膨胀,导致了那些可观测的星系,正以光速一般(甚至更快)的速度远离我们,科学家把那种“神秘的力量”命名为“暗能量”。那么,“暗能量”究竟是什么呢?科学家渐渐地提出了各种理论模型,大体上分为两类:
信息源:《科普时报》 2020-01-17 查看原文
探索太空的科学与幻想之旅
文章介绍了北京四中初中部科技文化节中科幻选修课的开展情况。课程分为教师指导和学生实践两部分。教师通过三课时分别讲解飞向太空、地外生命、宇宙文明相关知识,激发学生兴趣并做知识准备。学生以 “星际移民” 为情境,分组探讨交通、生存、建设问题,通过检索信息、分组讨论、集中汇报展开实践,以多种形式呈现成果。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融合科学与人文知识,锻炼多种思维能力,实现想象力和创新力的发展。
信息源:《科普时报》 2020-01-17 查看原文
校园新星 /朱慧清:优秀源于十年磨一剑
朱慧清在 2019 年年初受《流浪地球》热映及中国科幻元年讨论的影响,开始接触科幻,同年下半年正式开启科幻小说创作之旅。她参加过科幻征文活动以及学校科幻社团的观影活动,其中征文活动让她得以进入高校科幻群,收获颇丰。其作品《逃亡至黎明之前》作为 “星火杯” 投稿和星火学院申请作品获评委好评,该作品创作周期较短,在睡前间隙用几天时间完成。朱慧清的作品风格清新脱俗,受高中阅读和写作习惯影响,接近纯文学。现实中,她性格在大学期间从少言寡语变得开朗健谈,但创作时她让作品感情基调主导自己 。
信息源:高校科幻 2020-01-16 查看原文
杨晚晴: 我们都需要“破壁”
受培根 “市场假象” 启发,人类常 “贴标签” 形成思维壁垒。《银河边缘·次元壁》致力于打破此类壁垒,它兼具书与杂志优点。本期围绕 “次元壁” 主题,如《菠菜罐头之子》融合科幻与奇幻,在二次元和三次元间渗透;《万物算法》模糊真实虚构界限。还有《雷神遇见美国队长》等也契合主题,同时有经典科幻作品。此刊在高水准上创新,启发读者和作者突破认知边界。
信息源:八光分文化 2020-01-15 查看原文
第十届“晨星杯”入围名单公布
2024石景山区科普科幻创作培育活动获奖通知
冷湖奖征文倒计时!你想知道的都在这里!
荒启科幻第十一期练笔总结
荒启科幻第十期练笔总结
公示丨第四届鲲鹏青少年科幻文学奖大奖、新秀奖获奖名单
1
2022年起点科幻征文 第一期
2
第十届未来科幻大师奖征稿
3
未来战争概念与场景创意征集行动
4
2019年华为阅读科幻文学大赛
5
首届“奇想奖”元宇宙征文大赛(科幻赛区)
6
「戏局onStage」人间工作室征集类型小说(含科幻小说)
7
「知乎 x 中文在线」联合征文(含科幻主题)
8
“未来战争科幻”征文大赛
9
《银河边缘》中文原创科幻小说征稿
10
首届“国风”科幻小说征文大赛
1
番茄小说 X 冷湖天文观测基地科幻小说联合征文
2
2022年起点科幻征文 第一期
3
第二十届零重力杯短篇科幻征文:失控
4
元宇宙故事设计邀请赛
5
寒武奖·我们的元宇宙科幻征文大赛
6
2022年第七届科幻春晚(主题:万有引擎)
7
“未来战争科幻”征文大赛
8
第八届全国中学生科普科幻作文大赛
9
2021年度寒武奖征文(“小科幻”APP举办)
10
第四届“奇点杯”科幻作品征集大赛
手的重现与退场:以慕明为案例的当代科幻近未来劳动议题的讨论
《阿凡达》悬浮山成真?揭秘科幻中的超导材料如何颠覆人类未来
中国科幻:进入新纪元 塑造新格局
【科幻世界·公益阅读】安潇和——《玻璃外的世界》
看不懂的《沙丘》凭什么成为科幻史诗
看完《哪吒2》没过瘾?这些科幻小说带你领略中华传统文化
姚利芬:“新世界”是对人类存在意义的根本性重塑
幻想,人不可废弃的一项能力 | 《科幻立方》2025年第1期
科幻教育丨走进清华大学
史蒂夫·福尔 译:《重演雷恩:幻想性与动画纪录片》
科幻网文投稿指南(已整理16个平台)
请用微信扫描下方二维码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