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创作之谈
作品评荐
影视鉴赏
学界研究
共有6185个
港中大(深圳)科幻季第三弹丨厄休拉·K.勒古恩官方纪录片放映
厄休拉·K.勒古恩是与托尔金、路易斯并列的幻想文学三巨头,首位获多项大奖的女作家。她创作题材多样,作品如《地海传说》等影响深远,其文学深度与女性主义触觉打破幻想文学边缘地位。八光分文化引进其纪录片《勒古恩的多重世界》,9 月 21 日在港中大(深圳)放映,西夏等嘉宾将进行映后分享,影片讲述其人生与遗产,获众多电影节奖项,备受媒体赞誉。
信息源:八光分文化 2019-09-19
查看原文
文学期刊发表的若干科幻小说评论
刘小震云评文学期刊上半年发表的七篇科幻小说。李临风《进步》《幸福》设定缺新意、探讨浅,前者多线叙事虎头蛇尾,后者视角不友好。超侠《父子与时间荤》似童话,时间设定有新意但解释简略;《观察者》设定新颖但展开不足。王秀梅《记忆储存师》叙事佳但设定不新。奚榜《无上游戏》探讨心理,传统文学风浓;《示爱王一纠缠》元素多叙事好但科幻深度欠火候。整体与常见科幻作品有别,部分设定或挖掘不足或通俗化。
信息源:星云科幻评论 2019-09-19
查看原文
“灰姑娘”华丽转身前后——回眸三十多年前“科幻文学”的人与事
尽管科幻小说的发展还会起起伏伏,但总体来说已经摆脱厄运,渐渐成长。当初参加天津科幻小说笔会的老作家中,童恩正英年早逝,刘兴诗老师几十年如一日,身体力行,笔耕不辍,如今已经88岁,依然热心科普创作和科幻文学。本人也已过耄耋之年,对科幻不忘初心。回忆自己30多年前经历的那些科幻往事,恍若隔世。身为一个“科幻老顽童”的我,衷心祝福“灰姑娘”华丽转身,祝愿她走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信息源:科普创作评论 2019-09-18
查看原文
科学外世界与科外幻小说
刘慈欣在《三体》开篇,描述了世界物理学界一场诡异的危机:顶尖物理学家相继自杀;位于北美、欧洲和中国的三台高能粒子加速器,无法在粒子对撞试验中得出任何确定的结论。物理学家们因此而万分绝望乃至选择自杀,因为这意味着物理规律不复存在,物理学崩塌殆尽,科学不再可能。而此段故事的主人公汪淼本人,也受困于诡异的幽灵倒计时,精神几近崩溃。如果将前述情节视为单独的叙事文本,那么它便是一篇典型的“科外幻小说”。甘丹·梅亚苏在他的《形而上学与科学外世界的虚构》中,提出了“科外幻小说”这个有趣的概念。
信息源:科普创作评论 2019-09-18
查看原文
科幻小说中的AI与宗教想象
AI与宗教的关系,是一个有趣的难题。AI是否能像人类一样信仰宗教?从AI学的角度来说,这涉及复杂的建模问题,也涉及AI运算能力天花板的问题(不是技术上的天花板,而是逻辑上的天花板)。对于宗教学来说,这又涉及人类宗教的本质问题。目前还没有这方面的技术报道,但这不代表没有人做过以及正在做这方面的尝试,毕竟这从本质上来说可能是一个比克隆人类更加敏感的领域,所以研究开发的尝试都以秘密的方式进行是很可能的。小说家则自由得多,他们可以用想象的方式先行探讨这些可能。
信息源:科普创作评论 2019-09-18
查看原文
人机关系的美丽遐想及伦理隐忧
“人类会爱上机器人,人类会与机器人结婚,人类会与机器人发生性关系,这些都是(也将被视作)我们对于爱以及性的渴望的‘正常’延伸”,人工智能专家大卫·利维(David Levy)在其2007年发表的著作《与机器人的爱与性——人机关系革命》(Love and Sex with Robots: the Evolution of Human-Robot Relationships)中,对未来的人机关系做出了大胆的预测,并运用心理学上的知识,试图论证为什么人类与机器人的爱与性将会成为可能。
信息源:科普创作评论 2019-09-18
查看原文
人与机器人的 “不伦之恋”
迄今为止,“机器人学”(robotics)已经成为现代科学技术中的重要学科,其中“机器人伦理”的问题一直都是西方自然科学和人文学科的研究热点之一。当代机器人学所热衷探讨的“机器人伦理”问题包括伦理标准问题(如何树立机器人的伦理标准,即如何判断“对错”)、环境伦理问题(人和机器人的资源共享或冲突)、生命伦理问题(机器人的机器性与人性的构成与比例)等。
信息源:科普创作评论 2019-09-18
查看原文
重生会怎样?——以《真实的人类》中的机器克隆老人为例
随着全球范围内老龄化的加剧,养老不仅是很多国家面临的社会难题,也是“准老人”甚至是年轻人的顾虑。不少人寄希望于未来技术,但实际上,人体(特别是老人的身体)与机器的距离似乎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遥远。读者只需想想植入式假牙、人造耳蜗、生物芯片和心脏起搏器等弥补或加强现实性的延伸器具或人造器官,就能体会到人与机器的距离,这种人机结合的方式会越来越普遍地服务于老年人。本文通过分析瑞典科幻剧《真实的人类》中老人通过机器克隆而重生的故事,为相关研究的素材库增加一个例子。
信息源:科普创作评论 2019-09-18
查看原文
往事漫忆——访金涛
金涛,1940年生于安徽黟县,高级编辑、科普科幻作家、新闻记者,曾任《光明日报》记者部主任、科学普及出版社(暨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社长兼总编辑,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第四届、第五届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常务理事兼科学文艺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他于1984—1985年参加中国首次南极考察,被国家南极考察委员会授予二等功。主要作品有科幻小说《月光岛》《冰原迷踪》《马小哈奇遇记》等,科学考察记《暴风雪的夏天——南极考察散记》等。
信息源:科普创作评论 2019-09-18
查看原文
再读金涛《暴风雪的夏天——南极考察散记》
作为第一个随着中国南极科学考察队登上那块神秘大陆的记者,金涛驰骋于新闻界和出版界,横跨科普界和科幻界。《暴风雪的夏天——南极考察散记》是他20世纪80年代在南极之行中写出的科学考察记,于1986年12月由光明日报出版社出版,1999年此书作为湖南教育出版社《20世纪中国科学口述史》丛书的一种,易名《向南!向南!——中国人在南极》,并获中国出版政府奖图书奖,这是一部在文坛上享有极高声誉的科学考察记。
信息源:科普创作评论 2019-09-18
查看原文
第十届“晨星杯”入围名单公布
2024石景山区科普科幻创作培育活动获奖通知
冷湖奖征文倒计时!你想知道的都在这里!
荒启科幻第十一期练笔总结
荒启科幻第十期练笔总结
公示丨第四届鲲鹏青少年科幻文学奖大奖、新秀奖获奖名单
1
2022年起点科幻征文 第一期 2
第十届未来科幻大师奖征稿 3
未来战争概念与场景创意征集行动 4
2019年华为阅读科幻文学大赛 5
首届“奇想奖”元宇宙征文大赛(科幻赛区) 6
「戏局onStage」人间工作室征集类型小说(含科幻小说) 7
「知乎 x 中文在线」联合征文(含科幻主题) 8
“未来战争科幻”征文大赛 9
《银河边缘》中文原创科幻小说征稿 10
首届“国风”科幻小说征文大赛 1
番茄小说 X 冷湖天文观测基地科幻小说联合征文 2
2022年起点科幻征文 第一期 3
第二十届零重力杯短篇科幻征文:失控 4
元宇宙故事设计邀请赛 5
寒武奖·我们的元宇宙科幻征文大赛 6
2022年第七届科幻春晚(主题:万有引擎) 7
“未来战争科幻”征文大赛 8
第八届全国中学生科普科幻作文大赛 9
2021年度寒武奖征文(“小科幻”APP举办) 10
第四届“奇点杯”科幻作品征集大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