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创作之谈 作品评荐 影视鉴赏 学界研究
共有6185
引擎、链条与能源乌托邦
自环境和能源进入文学研究的视域之后,人们突然发现,“石油”似乎很少成为美国文学直接描述、追问的对象,但在《未来汽车》中,威瑟斯系统地梳理了20世纪美国科幻作品中替代性能源和替代性交通工具,认为石油的“在场”正是由于其自身的“缺位”。由此一来,威瑟斯从汽车引擎和自行车链条之中揭露了“石油无意识”,向我们展示了建构能源乌托邦的多种可能性。
信息源:科普创作评论 2024-08-09 查看原文
体验未来主义科幻小说:类型和手法
文章指出,体验未来主义是中国科幻未来主义小说的重要亚类型,可分为全景体验未来主义和独立技术体验未来主义。全景体验未来主义通过构建 “作者 — 主人公 — 读者” 共融世界,以《小灵通漫游未来》等作品为例,展现未来奇迹,蕴含文化隐喻并诊断时代心理症状;独立技术体验未来主义则聚焦一两个科技突破或社会变革,如萧建亨、刘慈欣等作家的作品,引发读者不同情感。同时,文章介绍了体验未来主义科幻小说的创作手法,包括创造惊奇、强化体验、制造沉浸、情感启动和认知增进。
信息源:新疆艺术杂志社 2024-08-09 查看原文
爱是人类延续的“灵魂粒子”
在遥远的未来,当人类面临灭绝的危机时,我们会如何抉择? 少儿科幻代表作家马传思的科幻小说《钢铁苍穹》,在星际探险的宏大叙事框架下,细腻而又深刻地探讨了人性、自由与希望的主题。
信息源:《科普时报》 2024-08-09 查看原文
对机器人该有怎样的伦理约束
第二十六届上海国际电影节“一带一路”电影周期间,套开了一个以“AIGC时代的科幻创意与技术变革”为主题的第六届上海科幻影视产业论坛,探讨的是人工智能生成内容(AIGC)如何改变科幻影视产业,其中又设立了“机器人伦理道德与公共安全”的分论坛。 这个分论坛实际上是五个人对谈。身为科幻作家的主持人竹君开场就提出了一个关于机器人的核心问题:长期以来被研究机器人和人工智能伦理的人奉为经典的阿西莫夫“机器人三定律”,是否仍适用于解决当今的机器人伦理与道德问题?
信息源:《科普时报》 2024-08-09 查看原文
人文清华特别节目“行健不息·人文日新”贾立元演讲实录
贾立元讲述初中时在矿区偶然接触《科幻世界》,科幻小说的魅力如居安思危的预警、展示技术前景、引发对人类命运的思考,让他拥有广阔精神空间。大学时,他坚持写作梦想,虽历经退稿,但科幻作品的发表给予他创作的喜悦。他还提到科幻让他结识同好,感受到与志同道合者交流的快乐。见证中国科幻从冷清到热闹的发展,他参与其中,自身生活也因此改变,如今在清华开设 “科幻文学创作” 课程,看到学生因科幻获得感悟让他深感幸福。
信息源:人文清华讲坛 2024-08-08 查看原文
中国科学家突破超轻微型飞行器研究:世界最轻最小!
微型飞行器尺寸小、重量轻,在多领域有应用潜力,其供能系统多样。2024 年 7 月中国科学家在《自然》杂志发表超轻微型飞行器(CoulombFly)研究成果,重 4.21 克,由静电驱动推进和超轻千伏电力系统组成,能在阳光下持续飞行,能耗低,可负载一定重量,在军事和民用领域如侦查、监测、搜救等方面有应用前景,推动了微型飞行器发展。
信息源:科普中国网 2024-08-08 查看原文
聚焦跨学科|韩松:科幻正迅速成为现实,跨学科尚未整体出现
韩松,著名科幻作家,中国作家协会科幻文学委员会副主任,世界华人科幻协会主席。作品包括《红色海洋》《地铁》《高铁》《医院》等。曾获科幻银河奖、华语科幻星云奖、世界华人科幻艺术奖,谈当代新技术对科幻的启发与挑战。
信息源:南方科技大学科学与人类想象力研究中心 2024-08-08 查看原文
聚焦跨学科|刘洋:科幻创作就是天然的跨学科实践
刘洋,重庆大学中文系副教授,知名科幻作家,凝聚态物理学博士,南方科技大学科学与人类想象力研究中心首席世界架构师,近年主要从事数字人文研究并持续进行科幻文学创作,科幻小说《井中之城》获2024年华语科幻星云奖最佳长篇小说金奖,谈当代科幻写作与数字人文研究。
信息源:南方科技大学科学与人类想象力研究中心 2024-08-08 查看原文
唐克扬:“空间智能”助力人文研究,与自然和城市共生
唐克扬就新技术对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的影响、跨学科分论坛发言内容以及对当下中国知识领域 “跨学科” 概念的理解等问题发表了看法。他认为新技术是城市和建筑发展的必然需求,反映了人类主体性的削弱。在分论坛上,他将介绍借助 “空间智能” 助力人文研究的数字人文案例,以历史城市及其文本为研究对象,成果可应用于多场景。他还指出,跨学科应 “把问题本身变成答案”“从问题中确立问题”,关注日常生活与时代变化,这与中国比较文学学科设立初衷相符。
信息源:南方科技大学科学与人类想象力研究中心 2024-08-07 查看原文
科幻 IP《三体》全品类图书开发观察
2024年3月,由美国奈飞公司(Netflix)出品的电视剧《三体》第一季正式上线,5月,奈飞公司宣布将续订《三体》第二季版权。奈飞版《三体》是继2023年初中国动画版和电视剧版《三体》在国内上映后的又一部影视作品,刘慈欣的科幻小说《三体》再次成为大众关注的焦点。
信息源:科普创作评论 2024-08-07 查看原文
第十届“晨星杯”入围名单公布
2024石景山区科普科幻创作培育活动获奖通知
冷湖奖征文倒计时!你想知道的都在这里!
荒启科幻第十一期练笔总结
荒启科幻第十期练笔总结
公示丨第四届鲲鹏青少年科幻文学奖大奖、新秀奖获奖名单
1
2022年起点科幻征文 第一期
2
第十届未来科幻大师奖征稿
3
未来战争概念与场景创意征集行动
4
2019年华为阅读科幻文学大赛
5
首届“奇想奖”元宇宙征文大赛(科幻赛区)
6
「戏局onStage」人间工作室征集类型小说(含科幻小说)
7
「知乎 x 中文在线」联合征文(含科幻主题)
8
“未来战争科幻”征文大赛
9
《银河边缘》中文原创科幻小说征稿
10
首届“国风”科幻小说征文大赛
1
番茄小说 X 冷湖天文观测基地科幻小说联合征文
2
2022年起点科幻征文 第一期
3
第二十届零重力杯短篇科幻征文:失控
4
元宇宙故事设计邀请赛
5
寒武奖·我们的元宇宙科幻征文大赛
6
2022年第七届科幻春晚(主题:万有引擎)
7
“未来战争科幻”征文大赛
8
第八届全国中学生科普科幻作文大赛
9
2021年度寒武奖征文(“小科幻”APP举办)
10
第四届“奇点杯”科幻作品征集大赛
手的重现与退场:以慕明为案例的当代科幻近未来劳动议题的讨论
《阿凡达》悬浮山成真?揭秘科幻中的超导材料如何颠覆人类未来
中国科幻:进入新纪元 塑造新格局
【科幻世界·公益阅读】安潇和——《玻璃外的世界》
看不懂的《沙丘》凭什么成为科幻史诗
看完《哪吒2》没过瘾?这些科幻小说带你领略中华传统文化
姚利芬:“新世界”是对人类存在意义的根本性重塑
幻想,人不可废弃的一项能力 | 《科幻立方》2025年第1期
科幻教育丨走进清华大学
史蒂夫·福尔 译:《重演雷恩:幻想性与动画纪录片》
科幻网文投稿指南(已整理16个平台)
请用微信扫描下方二维码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