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创作之谈 作品评荐 影视鉴赏 学界研究
共有6185
火了一年多的元宇宙是个泡沫吗
脸书大规模裁员引发人们对元宇宙是否为泡沫的质疑。文章通过高德纳技术成熟度曲线分析新技术发展阶段,并引用马修・鲍尔的观点及企业案例,如日本全日空的 AR 旅游城市改造计划、百度的希壤 APP 等,表明元宇宙已在多领域展开探索,它是对互联网的加强和改造。作者认为,AI 是构建元宇宙的关键基础技术,拥有强大 AI 助力的元宇宙项目不易沦为泡沫。马修・鲍尔还预测中国最有可能构建元宇宙。
信息源:《科普时报》 2022-12-16 查看原文
让更多人爱上科幻,参与产业发展
作者回顾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十年发展,指出华语科幻虽取得成就,但仍处于小众地位,影响力未有效扩大,以《流浪地球》后缺乏成功科幻电影为例可证。作者认为,影视人不愿涉入科幻题材,并非制作难度、投资风险问题,而是喜欢、愿意传播科幻的影视人太少。为此,科幻人新的使命是让更多人爱上并参与科幻。同时,科幻人应在圈外寻求认可,在圈内加强实力建设,发展从创作到文旅的完整产业链,通过共同努力创造华语科幻更成功的未来。
信息源:《科普时报》 2022-12-16 查看原文
《三体》动画:引领科幻作品多维拓展
《三体》动画上线,凭借独特艺术形式和视觉效果扩大了《三体》影响力,上线后点击率破亿。动画选取《三体 2:黑暗森林》为主体,压缩《三体 1》内容,导致部分经典创意未展现,且存在多余情节。其画质、建模等达到动画较高水平,但在故事改编上未达粉丝预期。尽管如此,《三体》动画将《三体》拓展到二次元领域,刘慈欣也通过打造立体书等方式拓展原著魅力。作者期望未来《三体》各类衍生作品能有出色表现,且希望企业与作家融洽合作,做好作品拓展。
信息源:《科普时报》 2022-12-16 查看原文
威廉·米切尔:世界图景——全球化与视觉文化
全球化不仅是复杂的政治经济实践,更是多种文化因素和文化形态交织博弈的过程。威廉·米切尔敏锐地意识到:全球化进程自发生伊始就与“世界图景”的视觉文化生产机制保持着密切的关系。在本文中,米切尔教授所关注的焦点并不是“图像的世界性流布”,而是“世界和全球的形象自身”,特别是海德格尔所提出的“世界图景”问题。在米切尔看来,从古代、现代至后现代,隐喻、意象、图像始终贯穿于全球化进程,“我们应当如何如何想象、描绘或是认识这个图像化的全球”便成为了问题。
信息源:四十二史 2022-12-16 查看原文
科学 理性 哲学——论王晋康短篇、中篇、长篇的三种不同倾向
历数王晋康的科幻小说,可以发现这位作家的短篇、中篇、长篇均十分丰富。有些短篇会被扩充为中篇,中短篇则会被扩充为长篇,在保留基本情节框架与矛盾冲突的前提下,进一步挖掘作品的主题与思想内涵,为作品注入更加丰富多元的人文气息。
信息源:中国科普作家协会 2022-12-15 查看原文
闫超丨欢乐宫、SEEK与智能环境:控制论视角下的身体与空间
诚然,当今我们拥有了更先进的可变结构和构造技术,也有了更先进的感知和计算设备,但是这个问题仍然值得我们不断去审视和发问:智能的建筑环境是否在以一种计算机中被过度意图化和理性化的方式运转?并且,这个问题可以超越建筑学领域,投射到关于日常智能工具、互联网、大众媒体等更为宽泛的对象上。
信息源:信睿周报 2022-12-15 查看原文
王文浩丨《控制论》及其启示
1948年,诺伯特 · 维纳的《控制论:或动物与机器的控制和通信的科学》(以下简写作《控制论》)一书的出版,可谓夺信息时代之先声。美国加州大学教授马克 · 布尔金在《信息论:本质 · 多样性 · 统一》一书中评价道,“杰出的美国数学家和控制论学家维纳是思考信息一词日常用法之外的第一人”。为维纳作传的康韦和西格尔曼更是将维纳尊为“信息时代之父”,认为“他的工作塑造了数十亿人的生活。他的发现改变了世界的经济和文化”。
信息源:信睿周报 2022-12-15 查看原文
论文月报|2022年11月期
2022年11月的《论文月报》共摘选13篇研究论文,分为3个版块:科幻小说研究、科幻影视研究和专题研究。
信息源:中文科幻学术工坊 2022-12-15 查看原文
一场甜蜜的骗局——评菲利普·瑞弗“星际快车”三部曲
HeavenDuke 评菲利普·瑞弗的“星际快车”三部曲。该系列将星门与火车结合,构建独特世界观,融合蒸汽朋克、赛博朋克与太空歌剧元素。故事始于扒手岑·斯塔灵卷入卫神斗争,展现了复杂的阶级系统与核心冲突。虽第一部引发探索期待,但后两部有所不足,不过其对世界观的探索、鲜活的机械生命形象仍有亮点,在一定程度上揭示底层力量,唤起对革命的期待,凭借浪漫色彩给读者留下印象。
信息源:星云科幻评论 2022-12-14 查看原文
校园新星 | 陈梓钧:想象力能改变一切
陈梓钧从 2011 年起发表科幻作品,在《科幻世界》等杂志发表多篇佳作,多次斩获科幻银河奖、华语科幻星云奖、科联奖等重要奖项。他利用寒暑假及大学空闲时间进行创作,坦言在平衡创作与学习研究方面留有遗憾。专业知识深刻影响其创作,在故事构思上采用 “演绎法”,从核心设定推演环境与故事,科幻点子也常源于专业学习,如《海市蜃楼》《闪耀》。他最喜欢《爱尔克的灯光》,创作灵感来自图书馆的阅读。写作中,他面临 “审美偏差” 和 “缺乏生活经历” 的问题,通过找读者内测和多读书交流应对。
信息源:高校科幻 2022-12-14 查看原文
第十届“晨星杯”入围名单公布
2024石景山区科普科幻创作培育活动获奖通知
冷湖奖征文倒计时!你想知道的都在这里!
荒启科幻第十一期练笔总结
荒启科幻第十期练笔总结
公示丨第四届鲲鹏青少年科幻文学奖大奖、新秀奖获奖名单
1
2022年起点科幻征文 第一期
2
第十届未来科幻大师奖征稿
3
未来战争概念与场景创意征集行动
4
2019年华为阅读科幻文学大赛
5
首届“奇想奖”元宇宙征文大赛(科幻赛区)
6
「戏局onStage」人间工作室征集类型小说(含科幻小说)
7
「知乎 x 中文在线」联合征文(含科幻主题)
8
“未来战争科幻”征文大赛
9
《银河边缘》中文原创科幻小说征稿
10
首届“国风”科幻小说征文大赛
1
番茄小说 X 冷湖天文观测基地科幻小说联合征文
2
2022年起点科幻征文 第一期
3
第二十届零重力杯短篇科幻征文:失控
4
元宇宙故事设计邀请赛
5
寒武奖·我们的元宇宙科幻征文大赛
6
2022年第七届科幻春晚(主题:万有引擎)
7
“未来战争科幻”征文大赛
8
第八届全国中学生科普科幻作文大赛
9
2021年度寒武奖征文(“小科幻”APP举办)
10
第四届“奇点杯”科幻作品征集大赛
手的重现与退场:以慕明为案例的当代科幻近未来劳动议题的讨论
《阿凡达》悬浮山成真?揭秘科幻中的超导材料如何颠覆人类未来
中国科幻:进入新纪元 塑造新格局
【科幻世界·公益阅读】安潇和——《玻璃外的世界》
看不懂的《沙丘》凭什么成为科幻史诗
看完《哪吒2》没过瘾?这些科幻小说带你领略中华传统文化
姚利芬:“新世界”是对人类存在意义的根本性重塑
幻想,人不可废弃的一项能力 | 《科幻立方》2025年第1期
科幻教育丨走进清华大学
史蒂夫·福尔 译:《重演雷恩:幻想性与动画纪录片》
科幻网文投稿指南(已整理16个平台)
请用微信扫描下方二维码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