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创作之谈 作品评荐 影视鉴赏 学界研究
共有6185
脑机接口技术如何改变人类未来
在2022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脑机接口”成为众多神经科学、脑科学、脑机接口等相关领域专家热议的话题。有专家认为,脑机接口技术将在未来三五年内重点辐射到临床治疗领域;也有专家表示脑机接口可以将元宇宙带到更高的层面,甚至达到元宇宙的“终极形态”。
信息源:《科普时报》 2022-12-09 查看原文
脑机接口技术如何改变人类未来
在2022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脑机接口技术引发热议。该技术早在科幻电影中就被设想,现实里,人们自20世纪50年代起展开研究,目前正从单向接口向双向交互发展。脑机接口有非侵入式和侵入式两类,中国研发的侵入式脑机接口柔性电极技术,未来有望帮助瘫痪患者恢复运动。不过,脑机接口技术在带来智能化改造的同时,也引发了科技伦理风险与治理挑战。加强科技伦理制度化建设迫在眉睫。
信息源:《科普时报》 2022-12-09 查看原文
俯视科学的小说 ——读《诺贝尔的囚徒》
《诺贝尔的囚徒》由 “人工避孕药之父” 卡尔・杰拉西所著,讲述了分子生物学家康托与其助手斯塔福围绕肿瘤假说实验及诺贝尔奖展开的曲折故事。实验无法重复,引发学术争议,各方为诺贝尔奖勾心斗角,作者通过细腻描写展现了顶级科学圈的名利场。同时,小说也体现了科学共同体对学术欺诈的不容忍。郑军认为该小说深刻反映科学圈生态,其价值值得被认可,并对诺贝尔奖未授予描写科学的文学作品提出质疑。
信息源:《科普时报》 2022-12-09 查看原文
独闯天际
本文讲述了一位热爱冒险的主人公,凭借发达医疗科技活到301岁,经历了沙漠穿越、黑洞探索等诸多冒险,身体器官大多更换为人工制品,却依旧对探索未知充满热情。他不顾科学家劝阻,驾驶飞船向宇宙尽头进发,途中穿越银河系、河外星系,遭遇诸多意外。当他以为抵达宇宙尽头时,却发现陷入了相似星系的循环,最终飞船坠毁,他被送回医院,医生甚至准备为他更换人工脑袋。
信息源:《科普时报》 2022-12-09 查看原文
讲座回顾|论中国科幻的科普传统
9月21日下午,中国科学院大学副教授,历史系副主任苏湛老师,应中文科幻学术工作坊之邀,分享了以“论中国科幻的科普传统”为题的讲座。本期讲座内容基于苏老师的两篇相关论文(《科普传统与中国科幻文学的范式》《科普传统与中国科幻共同体的演变》)展开。讲座伊始,苏老师介绍了这组论文的选题背景,回忆起在80年代“科文之争”以后,科幻传统和文学传统两方老前辈的心结。苏老师希望自己的研究工作能“从根上展开”对有关问题的讨论。
信息源:中文科幻学术工坊 2022-12-09 查看原文
幻世春秋 | 中国科幻月报(2022年11月)
本次月报总结了2022年11月份科幻业界内发生的各项事件,包括影视新闻、书籍出版、奖项评选、讲座开展、论坛举行、学术研究等。
信息源:四十二史 2022-12-09 查看原文
探照灯好书11月十大中外类型小说发布,江波《红石》上榜!
“探照灯好书”11月十大中外类型小说榜单发布,江波的《红石》上榜。该榜单由多平台联合主办承办,经21位读书人投票产生。《红石》秉承江波“硬核”风格,探讨人物在抉择中的取舍。此外,榜单还涵盖贵志祐介的《红雨》、南派三叔的《良渚密码》等不同类型作品,这些作品在科幻、历史、仙侠等领域各有特色,从不同角度展现了类型小说的魅力与价值。
信息源:科幻世界 2022-12-08 查看原文
童博轩:科幻文学最宝贵的特征之一是无限想象力和无穷可能性
童博轩先后就读于海南大学和重庆大学,参与了星云奖颁奖典礼等科幻活动,还从事编辑与学术工坊相关工作。他认为科幻能激发超越日常的审美体验,点燃想象力,是一种思想方式。谈及中国科幻,他指出其近年来发展蓬勃、影响力提升,但与国外成熟产业链相比仍有差距。童博轩觉得映射现实和幻想未来并不冲突,优秀的科幻作品应立足现实关怀。汉语言文学专业学习为他的科幻研究提供了重要视角,帮助他关注技术背后人的情感。对于当下新的写作实践,他认为其正在改变文学边界。
信息源:高校科幻 2022-12-07 查看原文
李朕杨:科幻的最低限度在于尊重科学精神,尊重理性,尊重知识
李朕杨是北京理工大学电子与信息学院本科生,他从小学时的课文《带上她的眼睛》正式接触科幻,此外,科幻影视作品和科普栏目也让他早早受到科幻熏陶。他认为科幻具有独特门槛,内涵丰富且应秉持科学精神。由于对各类题材写作的尝试以及对打磨作品的热爱,他开始科幻创作,觉得科幻创作在科学逻辑、设定等方面难度更高 。李朕杨受《带上她的眼睛》《三体》等作品影响,希望创作有中国特色的科幻。他认为好的科幻作品应具备新、深、打动人心、精致的特点。
信息源:高校科幻 2022-12-05 查看原文
厄休拉·勒古恩的科幻世界:希望总是建立在荒芜之上的
厄休拉·勒古恩(Ursula K. Le Guin)的文学作品在中国译介得并不多,论科幻作品的知名度远不及艾萨克·阿西莫夫,而其著名的“地海系列”也不如托尔金的《魔戒》影响深远。
信息源:澎湃新闻 2022-12-05 查看原文
第十届“晨星杯”入围名单公布
2024石景山区科普科幻创作培育活动获奖通知
冷湖奖征文倒计时!你想知道的都在这里!
荒启科幻第十一期练笔总结
荒启科幻第十期练笔总结
公示丨第四届鲲鹏青少年科幻文学奖大奖、新秀奖获奖名单
1
2022年起点科幻征文 第一期
2
第十届未来科幻大师奖征稿
3
未来战争概念与场景创意征集行动
4
2019年华为阅读科幻文学大赛
5
首届“奇想奖”元宇宙征文大赛(科幻赛区)
6
「戏局onStage」人间工作室征集类型小说(含科幻小说)
7
「知乎 x 中文在线」联合征文(含科幻主题)
8
“未来战争科幻”征文大赛
9
《银河边缘》中文原创科幻小说征稿
10
首届“国风”科幻小说征文大赛
1
番茄小说 X 冷湖天文观测基地科幻小说联合征文
2
2022年起点科幻征文 第一期
3
第二十届零重力杯短篇科幻征文:失控
4
元宇宙故事设计邀请赛
5
寒武奖·我们的元宇宙科幻征文大赛
6
2022年第七届科幻春晚(主题:万有引擎)
7
“未来战争科幻”征文大赛
8
第八届全国中学生科普科幻作文大赛
9
2021年度寒武奖征文(“小科幻”APP举办)
10
第四届“奇点杯”科幻作品征集大赛
手的重现与退场:以慕明为案例的当代科幻近未来劳动议题的讨论
《阿凡达》悬浮山成真?揭秘科幻中的超导材料如何颠覆人类未来
中国科幻:进入新纪元 塑造新格局
【科幻世界·公益阅读】安潇和——《玻璃外的世界》
看不懂的《沙丘》凭什么成为科幻史诗
看完《哪吒2》没过瘾?这些科幻小说带你领略中华传统文化
姚利芬:“新世界”是对人类存在意义的根本性重塑
幻想,人不可废弃的一项能力 | 《科幻立方》2025年第1期
科幻教育丨走进清华大学
史蒂夫·福尔 译:《重演雷恩:幻想性与动画纪录片》
科幻网文投稿指南(已整理16个平台)
请用微信扫描下方二维码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