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创作之谈
作品评荐
影视鉴赏
学界研究
共有6185个
魏然:体育科幻小说诠释奥林匹克精神
这是一本少见的关于竞技体育的科幻故事集。在科幻作品中,体育的内涵被大大拓展,凝聚了家国之梦,绽放着光荣与梦想。
《光荣与梦想》是刘慈欣的作品,探索了很多问题:生命与祖国哪个更重要?体育能否替代战争?为了赢,去参加一场必输甚至是必死的比赛,是否值得?
王晋康的《豹》,也探讨了有深度的问题:人和动物是否存在界限;人性和生存如果只能择一,该舍弃哪个;奥林匹克所追求的更高更快,不可不择手段,但边界又在哪里。
书中不同时代、不同作者的作品,不止在讲体育,也在讲精神、尊严、生存的意义。
信息源:《科普时报》 2022-02-25
查看原文
星河:我的第一部科幻小说诞生记
最近,我正计划出一套中短篇科幻小说集,共计100多篇100万字。所有作品都是正式刊发于报刊的科幻作品。我的第一篇作品《以刚胜柔》发表于1992年。
我的创作方式与很多作家不同,不是从头写到尾,而是将所有资料堆积起来,然后摊开来处理。我往往从中间甚至结尾写起,同时反复修改。这种雕塑式的创作方法,不到最后一刻,不知道成品的模样。
那时我认为科幻作品必须有超强的科学基础,所以考虑到了十分具体的科技可行性。
我写中短篇写得较多。科普刊物对于篇幅都有限制。《科幻世界》会有较大的创作空间。
信息源:《科普时报》 2022-02-25
查看原文
付国丰:冬奥赛场上的科幻音乐
信息源:《科普时报》 2022-02-25
查看原文
科幻学人专辑 | 李岩:后性别:科幻电影中的性与性别政治
科幻代表了人类对自身最为理性的想象,尤其在于涉及其物种核心利益的性与性别问题。本文试图以科幻电影文本为范本,阐述影片中对性别意识和性别政治问题的社会想象的认知和发展;并在性别理论的场域中,探讨性的社会功能转化与性别政治结构的变化趋势;从而在技术决定论和社会大转型的历史背景下,引涉出“后性别”(Post-gender)的概念,并由其所确立的语境,探讨科幻电影作品对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的浸染和影响。
信息源:四十二史 2022-02-25
查看原文
《中国轨道号》创作始末
长篇小说《中国轨道号》是我2020年出版的一部科幻作品。小说获得了第十一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第二届中国少儿科幻小说星云奖中长篇小说金奖等多项奖励,入选了国家"十三五"出版规划项目、中国作家重点作品扶持项目。在销售市场上表现也很良好,目前已经加印了8次,对一部科幻小说来讲,已经是很好的状态了。不过,对我这个作者来说,奖励和销售都只是一件事情的后续部分。因为创作这部小说用去了我20年以上的时间。
信息源:粤港澳大湾区文学评论 2022-02-24
查看原文
校园新星 |韩倩:执笔为戈,方有乾坤
韩倩因科幻的天马行空和严密逻辑而喜爱科幻,期望通过科幻创作思考人类命运与科技发展下的人文伦理。她因观看《流浪地球》接触科幻,认为科幻为生活增添色彩。韩倩尤其喜爱《三体》带来的震撼。其获奖作品《失忆》描绘了沉沦于虚拟现实的人类社会,但她对人类未来仍充满信心。韩倩深入思考了记忆与人格的关系,认为二者相互影响。她指出人类社会面临精神文明缺失、丢弃历史文化记忆等问题,主张依靠人文创作者,借助科技传播作品来解决,强调科幻在其中的基础作用。
信息源:高校科幻 2022-02-24
查看原文
宇宙里的江湖:外星代言人的传奇经历
中国航空学会会员史瑞华与林左鸣合作创作的科幻小说《不得不说的事——外星代言人的传奇经历》出版。该书探讨人类文明起源,认为其得益于外星人相助,还指明中华文明“和”思想的重要性。书中主人公容子博士是外星代言人,将揭秘诸多离奇事件。此外,文章列举了一些疑似史前文明的发现,引发思考。本书为非专业作家所著,为读者呈现不一样的地球与人类文明世界,值得一读。
信息源:科幻世界 2022-02-24
查看原文
性转?宫斗?它凭什么拿下今年的日本科幻大奖?
2 月 19 日,第 42 届“日本 SF 大赏”揭晓,漫画《大奥》获奖。该奖 1980 年设立,由日本 SF 作家俱乐部发起,成员推荐作品,经投票和评委会决议选出大奖,对“SF”定义宽泛。本届 192 部候选、6 部入围,还提名了动画《哥斯拉:奇异点》等。《大奥》设定在男性人口骤减的江户时代,其对性别规则打破后的社会想象获认可,颁奖仪式将于 4 月 16 日举行。
信息源: 2022-02-24
查看原文
缪林翔丨科幻创作要从青少年抓起(下)
本文针对青少年科幻创作面临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一是成立独立科幻作协,改变科幻从属于科普作协专委会的现状,增加科幻奖项,促进其繁荣。二是助力乡村振兴,缩小城乡文化差距,为乡村儿童提供平等教育资源。三是动员社会力量把控亚文化潮流,引导青少年科幻圈健康发展。四是完善“双减”政策,教育厅监督学校落实,减轻学生学业负担,助力青少年科幻创作,推动中国科幻发展。
信息源:N星云 2022-02-24
查看原文
校园新星 |柴罗宁:我们在尘埃中,仰望无垠寰宇
柴罗宁因对宇宙的好奇与幻想喜爱科幻,钟情刘慈欣、阿西莫夫等作家的作品,欣赏刘慈欣从细微处展现宏大宇宙,以及阿西莫夫直接描绘宇宙史诗的风格。他认为硬科幻和软科幻无优劣之分,二者都是对事件的思考,只是科学与幻想成分占比不同。其获奖作品《火星上行》设定在火星,柴罗宁借此表达对人类航天事业的看好,认为这将是人类发展的关键转折。对于人类与外星智慧生命的接触,他主张保持警惕且不拒绝接触。
信息源:高校科幻 2022-02-23
查看原文
第十届“晨星杯”入围名单公布
2024石景山区科普科幻创作培育活动获奖通知
冷湖奖征文倒计时!你想知道的都在这里!
荒启科幻第十一期练笔总结
荒启科幻第十期练笔总结
公示丨第四届鲲鹏青少年科幻文学奖大奖、新秀奖获奖名单
1
2022年起点科幻征文 第一期 2
第十届未来科幻大师奖征稿 3
未来战争概念与场景创意征集行动 4
2019年华为阅读科幻文学大赛 5
首届“奇想奖”元宇宙征文大赛(科幻赛区) 6
「戏局onStage」人间工作室征集类型小说(含科幻小说) 7
「知乎 x 中文在线」联合征文(含科幻主题) 8
“未来战争科幻”征文大赛 9
《银河边缘》中文原创科幻小说征稿 10
首届“国风”科幻小说征文大赛 1
番茄小说 X 冷湖天文观测基地科幻小说联合征文 2
2022年起点科幻征文 第一期 3
第二十届零重力杯短篇科幻征文:失控 4
元宇宙故事设计邀请赛 5
寒武奖·我们的元宇宙科幻征文大赛 6
2022年第七届科幻春晚(主题:万有引擎) 7
“未来战争科幻”征文大赛 8
第八届全国中学生科普科幻作文大赛 9
2021年度寒武奖征文(“小科幻”APP举办) 10
第四届“奇点杯”科幻作品征集大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