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创作之谈 作品评荐 影视鉴赏 学界研究
共有6185
韩松丨把海南打造成“爽科幻岛”
韩松提出把海南打造成“爽科幻岛”。当下中国多城市重视科幻发展,海南虽暂未上榜十大科幻城市,但拥有诸多珍稀资源,具备打造科幻名片的潜力。其海洋、航天等元素自带科幻气场,且有首家科幻企业落户,还有丰富历史文化。韩松建议利用自贸岛、教育创新岛、旅游岛建设契机,发展科幻产业、教育与交流,在各方努力下,海南有望成为科幻天堂。
信息源:N星云 2020-07-25 查看原文
零重力访谈:科幻作者刘艳增
刘艳增于 2010 年因接触刘慈欣的《三体》而与科幻结缘,2019 年开始进行科幻小说创作,并在《科幻世界》发表作品。他选择科幻题材创作,是因为科幻能让故事既诡异神秘又可自圆其说。创作灵感多源于生活中的琐碎细节,他喜欢将身边的诡异事件用科幻的方式进行创作,如 “惊异感” 类故事。他认为科幻是一种写作工具,与其他题材一样,能提升故事的吸引力。他的最新作品《门的背后》主题是执念,他表示写作时没有执念,随心创作。他受《三体》和《球状闪电》影响较大,认为科幻小说中的工具人是为了 “吓唬人”“忽悠人”。
信息源:零重力科幻 2020-07-24 查看原文
科学百科 :海森堡的测不准原理是怎么回事?
以测量热水温度和轮胎气压为例,说明测量行为会改变被测量对象。德国物理学家海森堡于 1927年提出,由于测量器件的限制,测量过程中的相互作用不可避免地会对被测量物体产生影响。例如,测量电子位置时,光子与电子的相互作用会改变电子位置。海森堡的测不准原理表明,无法同时精确测量物体的位置和动量,位置测量越准确,动量测量就越不准确,反之亦然,他计算出了两者的“测不准度”。该原理揭示了宇宙的“微粒性”,虽然有人将其视为人类无知的体现,但实际上它是理解宇宙工作方式的关键因素,为物理学家认识宇宙提供了重要视角。
信息源:高校科幻 2020-07-24 查看原文
“超好看App”2020上半年小说评论
Yoyo 对“超好看 APP”2020 年上半年小说进行评论。《卢泽的希望》作者为武侠新手,文笔稚嫩、人物形象单一、故事烂尾,问题诸多。《等你在群星之间》故事功底深厚、行文流畅、结局惊艳,虽文笔稍逊等但仍是佳作。《普朗克常数》结构散乱、故事无主线。《祝你有个伤心的假期》题材新颖但科幻与心理结合不佳、文字累赘。
信息源:星云科幻评论 2020-07-24 查看原文
李峥嵘:说走就走 来一场星际旅行
信息源:《科普时报》 2020-07-24 查看原文
郑军:红色星球的诱惑 关于火星的电影
人类再次迈向火星征途,我们借此回顾几部火星题材的科幻电影。 《火星任务》:探索地外文明——电影不仅展示宇航员如何操作他们的设备,还展示了他们的家庭生活,甚至宇航局的纪念品都会反复出现,使这部电影呈现出“宇航文化”的色彩。 《红色星球》:开辟人类第二家园——不存在超自然因素,更接近现实科学,每次情节转折都与某种火星上的特殊环境有关。 《回到火星》:关注太空社会学——认真探讨“太空社会学”的电影,这个能将科学与人文牢牢结合的主题,使它成为一部优秀的科幻片。
信息源:《科普时报》 2020-07-24 查看原文
飞奔火星 三步并作一步迈
7 月 23 日 “天问一号” 成功升空开启我国火星探测之旅,其要一次完成环绕、着陆、巡视三大任务,技术难度极高。环绕需火箭达高运载和精度要求,经加速、转移、刹车被火星捕获。着陆是最大难点,7 分钟内要从高速减到 0,涉及多阶段减速且全靠自主控制。巡视面临沙尘、石块等恶劣环境,火星车设计寿命 90 火星日。
信息源:《科普时报》 2020-07-24 查看原文
火星上自由漫步的“精灵”
文章回顾了火星探测历史中不同阶段的火星车。“旅居者号” 是第一代,虽小且功能简单,但为后续奠基;“勇气号” 与 “机遇号” 是第二代,重量增加、设备增多,远超设计寿命且 “机遇号” 创造行驶里程纪录;“好奇号” 作为第三代,更重更大功能更强,如移动实验室。2020 年 “天问一号” 携中国火星车加入探测行列,介绍其计划行程与搭载设备。
信息源:《科普时报》 2020-07-24 查看原文
火星 为什么“火”
文章阐述火星因颜色特殊自古受关注,在东西方神话中常与战争、灾难相连,如西方战神象征及东方 “荧惑守心” 之说,但这只是迷信。从哥白尼、开普勒等科学家的发现,到望远镜观测绘制地图,再到科幻小说引发文化关注,人类对火星的认识不断发展。如今主要依靠航天深空探测,而非仅望远镜观测。
信息源:《科普时报》 2020-07-24 查看原文
特稿 | 任冬梅:民国科幻小说中的“火星中国”
7月23日,中国的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启动,承载着万千期盼的“天问1号”飞向荧惑之星的“乌托邦平原”。有趣的是,火星正是人类寄托乌托邦梦想的所在。放眼二十世纪科幻文学,以火星为舞台的壮阔憧憬层出不穷,如同具“后1968”背景的勒古因名作《一无所有》和郑文光长篇《战神的后裔》,以及罗宾逊的“火星三部曲”。而在中国早期科幻创作中,除了《猫城记》这样以火星为背景的社会寓言,《火星游记》等作品的乌托邦想象同样精彩,但却不为人知。“四十二史”公众号特此刊发科幻学者任冬梅关于民国时期火星科幻的论述,以飨读者。
信息源:四十二史 2020-07-24 查看原文
第十届“晨星杯”入围名单公布
2024石景山区科普科幻创作培育活动获奖通知
冷湖奖征文倒计时!你想知道的都在这里!
荒启科幻第十一期练笔总结
荒启科幻第十期练笔总结
公示丨第四届鲲鹏青少年科幻文学奖大奖、新秀奖获奖名单
1
2022年起点科幻征文 第一期
2
第十届未来科幻大师奖征稿
3
未来战争概念与场景创意征集行动
4
2019年华为阅读科幻文学大赛
5
首届“奇想奖”元宇宙征文大赛(科幻赛区)
6
「戏局onStage」人间工作室征集类型小说(含科幻小说)
7
「知乎 x 中文在线」联合征文(含科幻主题)
8
“未来战争科幻”征文大赛
9
《银河边缘》中文原创科幻小说征稿
10
首届“国风”科幻小说征文大赛
1
番茄小说 X 冷湖天文观测基地科幻小说联合征文
2
2022年起点科幻征文 第一期
3
第二十届零重力杯短篇科幻征文:失控
4
元宇宙故事设计邀请赛
5
寒武奖·我们的元宇宙科幻征文大赛
6
2022年第七届科幻春晚(主题:万有引擎)
7
“未来战争科幻”征文大赛
8
第八届全国中学生科普科幻作文大赛
9
2021年度寒武奖征文(“小科幻”APP举办)
10
第四届“奇点杯”科幻作品征集大赛
手的重现与退场:以慕明为案例的当代科幻近未来劳动议题的讨论
《阿凡达》悬浮山成真?揭秘科幻中的超导材料如何颠覆人类未来
中国科幻:进入新纪元 塑造新格局
【科幻世界·公益阅读】安潇和——《玻璃外的世界》
看不懂的《沙丘》凭什么成为科幻史诗
看完《哪吒2》没过瘾?这些科幻小说带你领略中华传统文化
姚利芬:“新世界”是对人类存在意义的根本性重塑
幻想,人不可废弃的一项能力 | 《科幻立方》2025年第1期
科幻教育丨走进清华大学
史蒂夫·福尔 译:《重演雷恩:幻想性与动画纪录片》
科幻网文投稿指南(已整理16个平台)
请用微信扫描下方二维码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