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创作之谈 作品评荐 影视鉴赏 学界研究
共有6185
校园新星 / 于云嵩
于云嵩是南方科技大学学生,在科幻创作领域成绩斐然,多篇作品获奖。他认同科幻兼具科学性与浪漫感性,认为女性创作者从女性视角创作能吸引更多女性读者 。谈及中国科幻,他高度赞扬了吴岩老师,吴岩老师的课程和指导对他启发很大 。于云嵩高二暑假偶然参加科普科幻作文大赛,初次创作科幻小说便获一等奖,自此开启科幻创作之路 。他推荐乔治・奥威尔的《1984》和叶永烈的《小灵通漫游未来》 。对于科幻电影和小说,他认为两者各有优劣 。创作时,他习惯集中创作,思路受阻时会通过散步、旅行等改变空间的方式获取灵感 。
信息源:高校科幻 2020-07-11 查看原文
新书出炉 | TA凭什么能被称为「赛博朋克」开山之作?
《电波骑士》由约翰·布鲁纳创作于1975年,是“赛博朋克”开山之作。它完美预言大众互联网和电脑病毒,描绘技术垄断的威权社会,探讨技术与人的存在关系。此外,该书也对“乌托邦”进行了探讨,书中“险境镇”这一乌托邦在威权下岌岌可危,作者认为理想社会应信息公平、人人享有权力。目前购买该书可获同款BOOK PIN金属徽章,留言参与活动还有机会免费获书,其电子书也可在多平台阅读。
信息源:科幻世界 2020-07-10 查看原文
既然没有任何东西能运动得比光更快,又怎么可能有光呢?
通常所说粒子速度不能 “比光快”,准确来讲是不能 “快于真空中的光速”,光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在真空中最快,在其他透明介质中会变慢 。粒子在非真空介质中的速度有可能超过该介质中的光速,比如在水中粒子速度可达约每秒 256,000 公里,超过水中光速 。当粒子在非真空介质中速度超光速时,会发出蓝光尾迹,即 “切伦科夫辐射”,这一现象由俄国物理学家切伦科夫发现,弗兰克和塔姆对其进行了解释,三人因此获得 1958 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人们还设计了切伦科夫计数器用于探测这种辐射 。
信息源:高校科幻 2020-07-10 查看原文
当“机器人三定律”迫近现实
阅读翌平的新阳刚少年科幻小说《燃烧的星球》《流浪的方舟》时,瞬间让人联想到阿西莫夫的“机器人三定律”。上世纪40年代开启的人机关系之思,在翌平的作品中以新颖的机器人角色设定与更加趋近可能的科幻假想再度展开。
信息源:文艺报 2020-07-10 查看原文
《科幻世界》2020年04期评论
游者和麻辣豆腐 w2005 评《科幻世界》2020 年 04 期科幻小说。《爱因斯坦的诅咒》是大尺度科幻,刻画灾难下个体,但末世感与紧张感不足。《还魂》结合机器人与怪谈,情感细腻但逻辑有瑕疵。《深渊尽头》太空采矿题材,开篇有冲击,却缺新意。《普朗克魔术》构思先锋,设定复杂,阅读难度大。《死神的吻》是旧作重温,题材厚重,揭秘潦草。《人工遗产》意象化,重情愫传递,设定较套路。各篇各具特色与不足。
信息源:星云科幻评论 2020-07-10 查看原文
科幻茶馆 |《刍议科幻与欧·亨利式结尾》尉竹康
深入探讨了科幻与欧・亨利式结尾的关联。欧・亨利作为美国著名短篇小说家,其作品以结尾处的大翻转而闻名,这种手法被称为欧・亨利手法。作者先将欧・亨利的代表性短篇按主题分为凸显 “人性情感” 和突出 “理性逻辑” 两类,通过《麦琪的礼物》《最后一片叶子》《催眠师杰夫・彼得斯》等作品进行举例说明。尉竹康认为,科幻作品采用欧・亨利式结尾,基于认知失调理论,能让读者在结尾的意外转折中寻求认知协调,使科幻点子更具魅力。
信息源:高校科幻 2020-07-09 查看原文
阿缺 Ι 科幻的青春 青春的科幻
阿缺讲述科幻与青春的关联,并以三猫老师为例展开。在赫尔辛基的科幻酒会上,阿缺结识了自费前来、热爱科幻的三猫老师。此后三猫老师积极参与各类科幻活动,虽工作繁忙但热情不减,其青春活力始终未变。阿缺由此感悟到科幻能赋予人全新视角审视人生,使其摆脱循规蹈矩,保持青春光彩,即便时光流逝,青春也能永驻,正如三猫老师那般。
信息源:N星云 2020-07-08 查看原文
社长专访 /柯翔宇:加强合作,实现社团活动充实化和专业化
柯翔宇因初中阅读《安德的游戏》爱上科幻,认为科幻是对未来的想象与未知的探索。他大学加入上海大学科幻社,在社团收获了珍贵的友谊。作为社长,他奉行 “社团是用来玩的,但要玩出水平,玩出精彩” 的宗旨,任职期间举办了嘉年华鬼屋、《三体》读书会、第九届上海高校幻想节等活动 。他还分享了管理科幻社团的经验,强调营造自由氛围、建立严格章程、向核心社员倾斜资源 。针对《三体》热潮下高校科幻社团冷热不均及地区科幻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他认为科幻社团应具有包容性,小地方社团可与资源丰富地区的组织合作 。
信息源:高校科幻 2020-07-08 查看原文
对死亡的恐惧,是人类最深刻的共情——专访杨晚晴
杨晚晴在科幻创作上成绩斐然。他认为自己因热爱而写作,成长有偶然因素。其心中完美科幻作品需具技术硬度、人性深度与审美高度,他追求科幻之美,以“美”为创作出发点与落脚点。《墓志铭》是其获奖佳作,源于对死亡的思考,将个体与文明死亡相联系,营造浪漫感。他还谈及科幻知识与浪漫的关系、文学追求等,推荐了科学与文学方面的书籍,并希望《银河边缘》提高出刊频度。
信息源:八光分文化 2020-07-07 查看原文
食品科普作品也可以有滋有味
2020 年 5 月 15 日叶永烈病逝,其在食品科普创作方面贡献突出。他考证茶叶历史,如 1517 年传至欧洲时的趣事,还介绍茶的功效。其食品科普作品涵盖多方面,如《免洗大米》阐述其好处,还有诸多关于面包、碘盐等的文章,兼具科学性与可读性。他的科幻小说《小灵通漫游未来》中 “人造肉” 幻想已成现实。
信息源:《科普时报》 2020-07-07 查看原文
第十届“晨星杯”入围名单公布
2024石景山区科普科幻创作培育活动获奖通知
冷湖奖征文倒计时!你想知道的都在这里!
荒启科幻第十一期练笔总结
荒启科幻第十期练笔总结
公示丨第四届鲲鹏青少年科幻文学奖大奖、新秀奖获奖名单
1
2022年起点科幻征文 第一期
2
第十届未来科幻大师奖征稿
3
未来战争概念与场景创意征集行动
4
2019年华为阅读科幻文学大赛
5
首届“奇想奖”元宇宙征文大赛(科幻赛区)
6
「戏局onStage」人间工作室征集类型小说(含科幻小说)
7
「知乎 x 中文在线」联合征文(含科幻主题)
8
“未来战争科幻”征文大赛
9
《银河边缘》中文原创科幻小说征稿
10
首届“国风”科幻小说征文大赛
1
番茄小说 X 冷湖天文观测基地科幻小说联合征文
2
2022年起点科幻征文 第一期
3
第二十届零重力杯短篇科幻征文:失控
4
元宇宙故事设计邀请赛
5
寒武奖·我们的元宇宙科幻征文大赛
6
2022年第七届科幻春晚(主题:万有引擎)
7
“未来战争科幻”征文大赛
8
第八届全国中学生科普科幻作文大赛
9
2021年度寒武奖征文(“小科幻”APP举办)
10
第四届“奇点杯”科幻作品征集大赛
手的重现与退场:以慕明为案例的当代科幻近未来劳动议题的讨论
《阿凡达》悬浮山成真?揭秘科幻中的超导材料如何颠覆人类未来
中国科幻:进入新纪元 塑造新格局
【科幻世界·公益阅读】安潇和——《玻璃外的世界》
看不懂的《沙丘》凭什么成为科幻史诗
看完《哪吒2》没过瘾?这些科幻小说带你领略中华传统文化
姚利芬:“新世界”是对人类存在意义的根本性重塑
幻想,人不可废弃的一项能力 | 《科幻立方》2025年第1期
科幻教育丨走进清华大学
史蒂夫·福尔 译:《重演雷恩:幻想性与动画纪录片》
科幻网文投稿指南(已整理16个平台)
请用微信扫描下方二维码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