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创作之谈 作品评荐 影视鉴赏 学界研究
共有6185
主体辨识、心灵计算与技术限度
由于人工智能写作只发生在人——智能机器——数据之间,这样就形成一种“异化”情境:文学写作从问题的解决过程演变成答案生成过程,人不需要思考任何解决文学创作及其过程中产生的任何问题,智能写作机器代替人来思考和解决这些问题,人无法获取在文学创作过程中产生的喜怒哀乐等情绪体验,也无法与文学产生精神共鸣,人与文学始终处于隔离状态,人在文学创作过程中失去了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信息源:文艺报 2020-05-13 查看原文
社长专访 /顾生凯:有伟大之思者,必有伟大之迷误
顾生凯在 2010 年因观看 95 版《攻壳机动队》接触科幻,大学时为结识更多科幻爱好者加入幻星科幻协会。在社团期间,他收获了众多挚友,拓展了社交圈,且通过担任社长,自身能力得到锻炼 。社团活动丰富,有电影放映、小说沙龙、跑团以及幻星杯征文大赛等,旨在传播科幻文化,在《流浪地球》热潮的推动下,校内讨论科幻的氛围愈发浓厚 。谈及管理经验,顾生凯认为真诚相待是关键。他负责的第五届幻星杯扩展为四校竞赛,并成功刊印《幻星文集》,这是他最骄傲的工作成果 。
信息源:高校科幻 2020-05-12 查看原文
王侃瑜:散文化的科幻(《海鲜饭店》创作谈)
从进大学起,我便活跃于科幻社团,创建科幻组织,筹办科幻活动等。就读于复旦大学创意写作专业之后,我开始创作。相较其他一些同龄的散文作者,我的散文更注重事件和行动,而非情绪和细节,与小说的界限更模糊。 我相继创作了《海鲜饭店》《他去往何方》《回到冷湖》等作品,长短不一,有一蹴而就的,也有修改数月乃至数年的。一路走来,我对于文学和科幻的理解也在不断演化。科幻是具有探索性和创新性的文类,我期待找到适合自己的、兼顾文学与科幻的道路,也期待能够在这个方向上不断尝试和冒险。
信息源:文汇报 2020-05-12 查看原文
科学百科 :什么叫温室效应?
文章以玻璃房子为例,介绍太阳光中的可见光可透过玻璃使屋内物体升温,物体随后以红外线形式辐射热量。因玻璃对红外线不透明,大部分红外线被反射回屋内,导致能量积聚,屋内温度高于室外,这种因玻璃特性获得多余热量的效应就是 “温室效应”。地球大气层中的二氧化碳对可见光透明,但对红外线不怎么透明,其作用类似温室玻璃。尽管二氧化碳在大气中含量少,但已使地球温度升高。若二氧化碳含量翻倍,温室效应增强,可能导致两极冰冠融化。金星拥有厚厚的二氧化碳大气层,其巨大的温室效应使得表面温度远超预期。
信息源:高校科幻 2020-05-11 查看原文
《科幻世界》2020年2期评论
游者评《科幻世界》2020 年 2 期科幻小说。《临终者的生命线》开篇有悬念,后剧情推进套路、情绪渲染不佳。《人间烟火》节奏快、悬念强,但人物关系复杂混乱。《最后一课》设定写意,以第一人称写人鼠战争,有小瑕疵但完成度不错。《筒子楼里的猫》像科幻散文,节奏有问题。《沉睡星球》是童话风作品,氛围好但结尾仓促。微科幻作品集里各篇也各具特色与不足,题材多样,涵盖爱情、亲情、文明等主题。
信息源:星云科幻评论 2020-05-11 查看原文
试论科普型儿童科幻小说的创作
我们认为:儿童科幻小说是双栖的,科普型儿童科幻小说以科普为目的,以文艺为手段,为工具,为特色,是一种科普作品,是一种类型科普。刘慈欣在北京举行的中国科幻研讨会上,提出了发展科普型儿童科幻的意见,纠正“过头”,拨乱反正。笔者则早在十年前就在《叶永烈评传》中提出了“科普型科幻”的概念。因此,我们试评“科普型科幻小说”专项奖,是有重要意义的。
信息源: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 2020-05-11 查看原文
天地志 | 问九天,探火星
科幻资讯四则:我国首次火星探索任务命名天问一号、科学家绘出迄今最精确的银河系结构图、 英国BBC出品的科幻电视剧《神秘博士》十二季于近日完结,反响两极化、《瑞克与莫蒂》第四季后半段于5月3日回归。
信息源:四十二史 2020-05-10 查看原文
校园新星 /汪梦媛:先走起来再找路
汪梦媛认为科幻兼具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既带来想象力的畅快,又能对现实起到影射和警示作用。《三体》是她的科幻启蒙,曾影响其写作风格,而后王晋康老师的作品让她看到科幻充满希望的一面,其中《逃出母宇宙》因情节反转和人物态度令她印象深刻 。谈及创作契机,汪梦媛大四时因与同学、室友的约定开始创作科幻小说。她在创作中,因自身专业和兴趣原因,更侧重在技术背景下探讨社会结构与人类情感的变化,以小人物视角避免技术细节描写。其小说《结》以中国结为情感载体,灵感源于对中国结文化传承人的感动以及和姥爷的情感经历 。
信息源:高校科幻 2020-05-09 查看原文
科学百科 :供我们呼吸的空气是从哪里来的?
行星由气体和尘埃旋转形成,地球的固态球体由岩石混合物组成,在形成过程中捕集了一些气态物质。随着地球物质的堆积和火山喷发,氢、氦和氖等较轻气体逃逸,剩余的水蒸汽、氨、甲烷及少量氩组成了早期大气,水蒸汽冷凝形成海洋 。内行星大气层经历化学进化,太阳紫外线破坏水蒸汽,氢逃逸,氧留存并与氨、甲烷化合,使大气层成分从氨加甲烷变为氮加二氧化碳,火星和金星至今仍保持这种大气层结构,地球早期也如此 。后来地球出现生命,光合作用开始,二氧化碳被吸收,氧气被释放,约五亿年前,大气层逐渐转变为如今的氮气加氧气结构 。
信息源:高校科幻 2020-05-08 查看原文
舞动的大桥
文章由网络流传的大桥抖动视频引出 80 年前美国塔科马峡谷大桥垮塌事件。1940 年该桥建成通车后就有振动问题,11 月 7 日 8 级大风引发强烈谐振致其坍塌,过程中钢索断裂等情况致使桥梁主体坠落,还有小狗等成为牺牲品。此桥垮塌因共振,即风力使桥产生振动,形成冯・卡门涡街后引发共振致振幅增大。
信息源:《科普时报》 2020-05-08 查看原文
第十届“晨星杯”入围名单公布
2024石景山区科普科幻创作培育活动获奖通知
冷湖奖征文倒计时!你想知道的都在这里!
荒启科幻第十一期练笔总结
荒启科幻第十期练笔总结
公示丨第四届鲲鹏青少年科幻文学奖大奖、新秀奖获奖名单
1
2022年起点科幻征文 第一期
2
第十届未来科幻大师奖征稿
3
未来战争概念与场景创意征集行动
4
2019年华为阅读科幻文学大赛
5
首届“奇想奖”元宇宙征文大赛(科幻赛区)
6
「戏局onStage」人间工作室征集类型小说(含科幻小说)
7
「知乎 x 中文在线」联合征文(含科幻主题)
8
“未来战争科幻”征文大赛
9
《银河边缘》中文原创科幻小说征稿
10
首届“国风”科幻小说征文大赛
1
番茄小说 X 冷湖天文观测基地科幻小说联合征文
2
2022年起点科幻征文 第一期
3
第二十届零重力杯短篇科幻征文:失控
4
元宇宙故事设计邀请赛
5
寒武奖·我们的元宇宙科幻征文大赛
6
2022年第七届科幻春晚(主题:万有引擎)
7
“未来战争科幻”征文大赛
8
第八届全国中学生科普科幻作文大赛
9
2021年度寒武奖征文(“小科幻”APP举办)
10
第四届“奇点杯”科幻作品征集大赛
手的重现与退场:以慕明为案例的当代科幻近未来劳动议题的讨论
《阿凡达》悬浮山成真?揭秘科幻中的超导材料如何颠覆人类未来
中国科幻:进入新纪元 塑造新格局
【科幻世界·公益阅读】安潇和——《玻璃外的世界》
看不懂的《沙丘》凭什么成为科幻史诗
看完《哪吒2》没过瘾?这些科幻小说带你领略中华传统文化
姚利芬:“新世界”是对人类存在意义的根本性重塑
幻想,人不可废弃的一项能力 | 《科幻立方》2025年第1期
科幻教育丨走进清华大学
史蒂夫·福尔 译:《重演雷恩:幻想性与动画纪录片》
科幻网文投稿指南(已整理16个平台)
请用微信扫描下方二维码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