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创作之谈
作品评荐
影视鉴赏
学界研究
共有6185个
科学无国界和“敌人必须死”
《敌人必须死》是2012年由德国和瑞典联合出品的电影。片名虽如此,反映的却是“科学无国界”。要讲好这个主题,既要理解科学价值观,又要对科学工作者的生活情态有所积累。所以,围绕这个主题拍摄的非传记电影很稀少,这也是我把它作为标本来解剖的原因。
信息源:《科普时报》 2020-04-17
查看原文
宇宙浩渺 寻不尽中国味道
长时间以来,科幻作品都被戴着“舶来品”的帽子,似乎鲜有中国味道。尽管“科幻”一词在中国出现的时间并不长,但从《山海经》等古籍中不难看出,中国有着悠久的幻想文化传统。在董仁威、超侠主编,由7位少儿科幻作家创作的“科幻中国系列”小说中,科学与文学被恰如其分地进行融合,7本小说虽有着不同的故事主线,却都或多或少融入了中国元素,使整个系列具有鲜明的中国本土特色。
信息源:《科普时报》 2020-04-17
查看原文
《九座城市,万种未来》专访系列之李玙
2019深港城市\建筑双城双年展(深圳)(以下简称“深双”)于12月21日正式开幕。今年深双分为两大板块,主板块“城市升维”展场位于深圳市当代艺术与城市规划馆,由孟建民院士及法比奥·卡瓦卢奇团队策展,南方科技大学科学与人类想象力研究中心主任吴岩教授担任联合策展人。团队由知名建筑师、艺术家、电影人、作家、博物馆研究员等跨国、跨领域成员构成,以一种全新而深刻的方式切入本届双年展。今天为大家带来设计师李玙专访。
信息源:南方科技大学科学与人类想象力研究中心 2020-04-16
查看原文
如果火星上生存着简单生命,是否真正值得跑这么远的路去看上一趟
若火星存在生命,无论是与地球生命不同的演化分支,还是同属一条演化线,都对人类认识生命本质意义重大。若为不同分支,能使生命种类扩大,加深对生命本质的理解;若属同一条线,火星生命也可能在细节上与地球生命存在差异,从而解答诸如地球上生命为何选择左旋系统等问题。即便火星生命与地球生命在各细节相同,这一事实也能证明地球生命形态的普遍性 。从生物化学角度看,若火星生命以碳元素为基础,可能保留着地球生命的原始形态,可作为探索地球生命基本真理的实验对象 。
信息源:高校科幻 2020-04-16
查看原文
【网文科幻说】《小蘑菇》:人类的末日生存法则
安迪斯晨风评一十四洲的网络科幻小说《小蘑菇》。2020 年世界频遭灾祸,使末日感增强。小说假设 2030 年地球灾难致人类文明濒危,主角是蘑菇变异的“异种”安折。书中有虫潮、基地等震撼场景,重点探讨“审判官特权”与“玫瑰花宣言”两大议题,涉及人类文明异化、女性权利等问题,塑造了宏大末日世界,展现人类灰暗生存状态,引发对文明和人性的思考。
信息源:星云科幻评论 2020-04-16
查看原文
《九座城市,万种未来》专访系列之梁文华
2019深港城市\建筑双城双年展(深圳)(以下简称“深双”)于12月21日正式开幕。今年深双分为两大板块,主板块“城市升维”展场位于深圳市当代艺术与城市规划馆,由孟建民院士及法比奥·卡瓦卢奇团队策展,南方科技大学科学与人类想象力研究中心主任吴岩教授担任联合策展人。团队由知名建筑师、艺术家、电影人、作家、博物馆研究员等跨国、跨领域成员构成,以一种全新而深刻的方式切入本届双年展。今天为大家带来美院研究生梁文华专访。
信息源:南方科技大学科学与人类想象力研究中心 2020-04-15
查看原文
硬派科幻写作的新火种
本文评顾适的《莫比乌斯时空》。其兼具小说与硬科幻要素,如《嵌合体》叙事精彩、时空切换且反转多,《强度测试》等短篇精致。顾适创造的骆明具硬汉风格,与人工智能搭档有特色,其作品影视化属性强。书中多故事涉及时间穿梭、科技恐惧等主题,如《赌脑》《野渡无人》。顾适叙事视角多元,关注宏观领域,在科幻起步不久的中国,她是硬派科幻写作的新希望,受名家推荐。
信息源:八光分文化 2020-04-15
查看原文
程林:机器人抗疫的得与失
此次机器人抗疫是应急之举,问题在所难免;但医疗机器人非一时之需,智慧医疗体系乃是长远之计。只有合理应急和长远规划、突破技术瓶颈、坚持以人为本才能将抗疫和医疗机器人效果最大化。
信息源:四十二史 2020-04-15
查看原文
《九座城市,万种未来》专访系列之张云龙、亓梦婕
2019深港城市\建筑双城双年展(深圳)(以下简称“深双”)于12月21日正式开幕。今年深双分为两大板块,主板块“城市升维”展场位于深圳市当代艺术与城市规划馆,由孟建民院士及法比奥·卡瓦卢奇团队策展,南方科技大学科学与人类想象力研究中心主任吴岩教授担任联合策展人。团队由知名建筑师、艺术家、电影人、作家、博物馆研究员等跨国、跨领域成员构成,以一种全新而深刻的方式切入本届双年展。今天为大家带来艺术家张云龙、亓梦婕专访。
信息源:南方科技大学科学与人类想象力研究中心 2020-04-14
查看原文
校园新星 /杨颜菲:虽生年不满百,却想知道千年以后的故事
杨颜菲小学时因阅读凡尔纳的《海底两万里》接触科幻,她认为科幻是基于现实的有限幻想,能让人探讨科技发展下世界与人类的变化 。她推荐入门科幻迷观看《黑客帝国》《盗梦空间》等电影,阅读特德姜作品、《基地系列》及阿西莫夫的《最后的问题》等小说 。在创作上,身为文科生的她因技术设定点子不足而困扰 。谈及微电影与小说在表现科幻上的差异,她指出小说开放性高、承载内容多,微电影制作复杂但观看体验更直观 。
信息源:高校科幻 2020-04-14
查看原文
第十届“晨星杯”入围名单公布
2024石景山区科普科幻创作培育活动获奖通知
冷湖奖征文倒计时!你想知道的都在这里!
荒启科幻第十一期练笔总结
荒启科幻第十期练笔总结
公示丨第四届鲲鹏青少年科幻文学奖大奖、新秀奖获奖名单
1
2022年起点科幻征文 第一期 2
第十届未来科幻大师奖征稿 3
未来战争概念与场景创意征集行动 4
2019年华为阅读科幻文学大赛 5
首届“奇想奖”元宇宙征文大赛(科幻赛区) 6
「戏局onStage」人间工作室征集类型小说(含科幻小说) 7
「知乎 x 中文在线」联合征文(含科幻主题) 8
“未来战争科幻”征文大赛 9
《银河边缘》中文原创科幻小说征稿 10
首届“国风”科幻小说征文大赛 1
番茄小说 X 冷湖天文观测基地科幻小说联合征文 2
2022年起点科幻征文 第一期 3
第二十届零重力杯短篇科幻征文:失控 4
元宇宙故事设计邀请赛 5
寒武奖·我们的元宇宙科幻征文大赛 6
2022年第七届科幻春晚(主题:万有引擎) 7
“未来战争科幻”征文大赛 8
第八届全国中学生科普科幻作文大赛 9
2021年度寒武奖征文(“小科幻”APP举办) 10
第四届“奇点杯”科幻作品征集大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