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创作之谈 作品评荐 影视鉴赏 学界研究
共有6185
世界科幻传播新态势
20年前中国科幻发展艰难,现在则赶上了历史上最好的时机。以前中国手机网络未普及,我通过一个科幻网站与吴岩教授建立了联系,并初步了解了中国科幻。后来我跟吴岩说我对中国科幻感兴趣,能否去中国一趟?吴教授说可以,于是我从蒙古坐车来到了北京。那次我和一些科幻作家见面,他们都比我年轻,也就是从那次开始我深刻体会到了中国人的热情好客。
信息源:科普创作评论 2020-04-12 查看原文
未来——我们终将抵达之处
“未来”是我们每个人必会访问的“国度”,如我在一部小说中所写,虽然玻利维亚及斯瓦尔巴群岛建有全球种子库,但是我相信很多人一生都不会去那里参观。但可以肯定的是,人们一定会以某种方式与“未来”见面。
信息源:科普创作评论 2020-04-12 查看原文
未来,科幻小说所不能预测的
到目前为止我一共写了6本书,共150篇小说,其中大部分小说都谈到了未来。其实对于我们来说,基于未来展开创作并非一件易事。正如弗朗西斯科·沃尔索 (Francesco Verso)在关于太阳朋克的阐述中所提及的——我们面临的首要挑战就是要生存下去,而气候变化等诸多问题横亘于前,我们如何才能生存下去?在未来,我们需要发展太空与网络两方面的技术。在科幻小说中,我们可以畅想人类登上月球或火星,甚至把普通人都送到月球上。我们对月球抱有很大的希望,我也在思考这一目标在未来是否能够实现。
信息源:科普创作评论 2020-04-12 查看原文
一种新的科幻潮流:太阳朋克
人类希望“未来”这株漂亮植物绿意盎然,但是现实就像在沙漠中生活的小花一样,要绽放无比艰难,可太阳朋克还是出现了,不是吗?
信息源:科普创作评论 2020-04-12 查看原文
为什么人人都要读科幻
“2019中国科幻大会”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和北京市政府共同主办,会议邀请了来自北美洲、欧洲和亚洲等地区9个国家的近30位科学家、科幻作家、科普作家、全球科幻机构与组织代表,来自中国的科技工作者、科幻业界、影视界、科幻爱好者代表等1000多人参加。大会设置了11个专题论坛,其中,“人类现代文明的历史经验与未来梦想”论坛带来的多位世界科幻大师及国内顶尖学者的分享尤为引人注目,本期遴选了该论坛世界科幻大师的精彩演讲以飨读者,并推出了世界科幻大师的专访系列。
信息源:科普创作评论 2020-04-12 查看原文
社长专访 /张兴宇:把科幻本身当作是一种享受
张兴宇初二因订阅《科幻世界》杂志,结合自身对奇幻事物和科学的喜爱,对科幻产生浓厚兴趣。上大学后,因高中缺乏同类社团,为寻找志同道合之人,他加入西电科幻协会 。在社团活动方面,协会常组织观影、桌游、故事接龙等活动,旨在增进成员感情,活动中发现成员在多领域兴趣相近 。管理社团时,张兴宇认为让成员有存在感很重要。他曾成功举办征文活动,还在活动中见到许多行业大佬 。这段经历让他从觉得管理社团麻烦转变为收获成就感 。张兴宇进行过科幻创作,虽投稿被拒,但仍坚持在知乎专栏和个人网站写作 。
信息源:高校科幻 2020-04-11 查看原文
校园新星 /陈鲲羽:在各种尺度上观赏人类迷惑行为
陈鲲羽小学时因《海底两万里》初步接触科幻,初中正式认识科幻小说,高三因课余时间充裕开始创作。身为清华物理系学生,他虽研究聚变能,但认为所学专业对科幻创作直接影响不大,创作所需知识通过科普文章即可获取 。在创作方面,他的作品《暗星之尘》登上《科幻世界》,创作时灵感多自然涌现或源于将物理奇异性与外星等现象结合。写 “硬科幻” 时,他认为让小说 “硬” 的关键是在读者知识范围内不出错 。
信息源:高校科幻 2020-04-10 查看原文
早期宇宙可能充满着超大质量黑洞
科学界持续研究黑洞,大爆炸后 9 亿年宇宙已出现 10 亿倍太阳质量的黑洞,其形成的耀变体可喷射物质。天文学家曾在 “射电噪活动星系核” 发现原始超大质量黑洞的证据。新研究观测到近 130 亿光年外的耀变体,将最古老超大质量黑洞的确定日期提前到宇宙历史头 10 亿年,表明当时可能存在许多类似黑洞。该研究证实 “再电离” 时期存在耀变体,其或是超大质量黑洞的种子。研究结果发表于《天文学和天体物理学》。
信息源:《科普时报》 2020-04-10 查看原文
人工智能在抗疫中的应用
2020年初暴发的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国乃至全世界来说都是一场重大的灾难,新科技的应用在这场抗疫过程中不仅起到了关键的作用,也逐渐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今天我们就聊一下在防控新冠肺炎疫情过程中可以看得见摸得着的人工智能技术应用。
信息源:《科普时报》 2020-04-10 查看原文
谈谈开展科幻教育的“必读书”
关于开展科幻教育教师“必读书”的推荐,因为可选择的书更多,所以推荐的难度反倒更大一些。篇幅有限,我选择了若干与初中语文统编教材和实际教学需求有“强关联”的书进行推荐。从教和学的需求上看,老师一方面需要全面深入地了解科幻文学;另一方面,需要开展课内科幻作品教学的拓展资源和支架性材料。先说老师们想要全面深入地了解科幻文学该读什么书。
信息源:《科普时报》 2020-04-10 查看原文
第十届“晨星杯”入围名单公布
2024石景山区科普科幻创作培育活动获奖通知
冷湖奖征文倒计时!你想知道的都在这里!
荒启科幻第十一期练笔总结
荒启科幻第十期练笔总结
公示丨第四届鲲鹏青少年科幻文学奖大奖、新秀奖获奖名单
1
2022年起点科幻征文 第一期
2
第十届未来科幻大师奖征稿
3
未来战争概念与场景创意征集行动
4
2019年华为阅读科幻文学大赛
5
首届“奇想奖”元宇宙征文大赛(科幻赛区)
6
「戏局onStage」人间工作室征集类型小说(含科幻小说)
7
「知乎 x 中文在线」联合征文(含科幻主题)
8
“未来战争科幻”征文大赛
9
《银河边缘》中文原创科幻小说征稿
10
首届“国风”科幻小说征文大赛
1
番茄小说 X 冷湖天文观测基地科幻小说联合征文
2
2022年起点科幻征文 第一期
3
第二十届零重力杯短篇科幻征文:失控
4
元宇宙故事设计邀请赛
5
寒武奖·我们的元宇宙科幻征文大赛
6
2022年第七届科幻春晚(主题:万有引擎)
7
“未来战争科幻”征文大赛
8
第八届全国中学生科普科幻作文大赛
9
2021年度寒武奖征文(“小科幻”APP举办)
10
第四届“奇点杯”科幻作品征集大赛
手的重现与退场:以慕明为案例的当代科幻近未来劳动议题的讨论
《阿凡达》悬浮山成真?揭秘科幻中的超导材料如何颠覆人类未来
中国科幻:进入新纪元 塑造新格局
【科幻世界·公益阅读】安潇和——《玻璃外的世界》
看不懂的《沙丘》凭什么成为科幻史诗
看完《哪吒2》没过瘾?这些科幻小说带你领略中华传统文化
姚利芬:“新世界”是对人类存在意义的根本性重塑
幻想,人不可废弃的一项能力 | 《科幻立方》2025年第1期
科幻教育丨走进清华大学
史蒂夫·福尔 译:《重演雷恩:幻想性与动画纪录片》
科幻网文投稿指南(已整理16个平台)
请用微信扫描下方二维码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