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创作之谈
作品评荐
影视鉴赏
学界研究
共有6185个
5G与人工智能融合,刷新你的生活
“5G是人工智能的加速器,同时5G也将为人工智能提供新动能”。在2019年世界5G大会期间,京东集团副总裁、京东人工智能事业部总裁周伯文,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这样说。
信息源:《科普时报》 2020-10-09
查看原文
从1到N同样精彩
作者研究国产科幻影视时发现多数作品模式固定,而美国影片《电力之战》以 “从 1 到 N” 为冲突主线。影片取材于直流电和交流电之争,在爱迪生点亮白炽灯完成 “从 0 到 1” 后,重点展现双方推广系统的争斗,如实呈现历史,还交代了人物动机,还原了对阵双方。摩根在其中起到关键作用,且直至今日,直流电和交流电的竞争仍在继续,
信息源:《科普时报》 2020-10-09
查看原文
《行星 》,一场科学与视觉的知识盛宴
《行星》是 BBC 2019 年出品的宇宙探索纪录片,由吉迪恩・布拉德肖制作、布莱恩・考克斯解说。该片共 5 集,以拟人化叙事讲述太阳系八大行星 “前世今生”。其特色为以剧情片形式呈现且具故事感,在时空维度引发思考,特效还原探测器故事。文中还介绍行星定义、人类发现历程及相关探测器,有助于观众观影前了解背景。
信息源:《科普时报》 2020-10-09
查看原文
韩旭:声音电影,下一个科幻产业增长点
据资料显示,作为我国的文化中心和科技创新中心,2019年,北京全市规模以上文化企业法人单位实现收入突破万亿元。面对今年复杂的形势,北京文化产业仍旧表现稳定。在北京文化产业大繁荣的背景下,随着公众对于科幻的兴趣日益增加,对现有文化产业中具有科幻元素的产业进行摸底调查,将为北京科幻产业的发展指明方向,为进一步繁荣北京文化产业提供基础保障。因此,受中国科普研究所委托,笔者作为调研团队一员在北京市多个科幻企业进行调研,重点了解各企业的自有知识产权产品开发的情况。
信息源:《科普时报》 2020-10-09
查看原文
校园新星 /陈文烨:克隆人题材仍然具有生命力
陈文烨小学时通过动画和《海底两万里》接触科幻,儿时看《虚幻勇士》时,被科幻的神奇所吸引 。他的作品《摆渡曲》部分对话源于真实经历,创作耗时两天,创作过程中曾因男主动机不明卡文 。在创作手法上,他通过凸显时空特点和设置记忆点处理插叙 。陈文烨认为写科幻应不拘泥于定义,大胆创作,其计划中的中篇小说因大纲扩展创作难度增加 。在高校科幻创作者中心的交流让他能更好地审视作品 。他最喜欢《献给阿尔吉侬的花束》,对科幻的定义较为感性,向他人推荐科幻时,发现近未来题材易被接受 。
信息源:高校科幻 2020-10-07
查看原文
《灯塔少女》:永生、异化与加速主义
老吕开场引出话题,先对比《转生的巨人》与《灯塔少女》中永生的不同,从永生、时间和记忆角度发表对故事的看法,并引入阿甘本、罗萨的理论分析个体与社会时间的疏离、异化。随后众人围绕作品展开讨论,宝树分享 “少女” 意象对自己的意义,称少女与怪物的合一有新的可能性。Mia 询问创作后人类形象的元素,宝树表示注重构建 “人” 与 “非人” 的张力。Angus 探讨 “时间” 与 “生命周期” 的关系,宝树结合哲学知识进行解答。Angela 质疑故事中女性角色的主体性,宝树回应创作时的考量。
信息源:科幻巴别塔 2020-10-07
查看原文
校园新星 /李昊健:愿你的生活与科幻相伴
李昊健小学初中时便开始阅读科幻小说,接触了众多国内外知名科幻作家作品。因参加科普科幻作文大赛,他开启了科幻创作之路 。他参加过科普科幻作文大赛和两届科幻大会,在交流中获取新点子 。李昊健最喜欢《三体》,认为它对人类社会的反思达到了很高高度,展现了科幻成为伟大文学名著的潜力 。他创作科幻作品主要为消遣,将其视作安放想象的出口 。身为应用经济学专业学生,他对人与技术关系的探讨感兴趣,创作时受大刘《超新星纪元》启发,对未来社会资源分配进行推演 。
信息源:高校科幻 2020-10-04
查看原文
科幻茶馆《女性赛博格说:“人活着,快乐不是最重要的”》王玉莹
介绍斯科特对《仿生人会梦见电子羊吗?》的改编历程,引出对其改编作品中女性角色的关注,聚焦于被边缘化的卢巴。通过对比原著与改编电影,指出卢巴与电影中蛇女左拉的相似之处 。在原著里,卢巴是歌剧演员,为追求自由与正常人的生活,不惜暴露自己,即便面对赏金猎人的威胁,仍坚持回到剧院表演 。她喜爱蒙克的画,反映出其对生活的思考与对成为普通人的渴望。卢巴的死唤醒了男主瑞克的共情能力。王玉莹借卢巴的故事,传达出生活应是去享受世界的好坏,而非单纯追求快乐的观点,呼吁读者对照卢巴对生活的态度反思自身 。
信息源:高校科幻 2020-10-02
查看原文
谢云宁丨川大科幻回忆
谢云宁讲述在川大的科幻经历。2000 年因《科幻世界》对川大科幻协会的报道而选择该校,入学后积极参与科幻协会活动,在博物馆偶遇童恩正相关展览并购买其文集,受其影响。何夕的作品也引导他进入科幻世界,后与何夕成为朋友。在协会中,他从干事成长为创编部部长,参与编辑《临界点》会刊,结识程婧波等。其作品从在会刊发表到登上《科幻世界》,毕业后仍关注川大科幻发展,见证星云奖成长及众多科幻新人涌现。
信息源:N星云 2020-10-02
查看原文
郑军:科幻与高概念电影
科幻作为一个艺术门类,产生于19世纪初的欧洲。而科幻作为一个产业,定型于20世纪70年代的美国。如果要讨论科幻产业而不是科幻艺术,必须从“高概念电影”说起。
信息源:四十二史 2020-10-02
查看原文
第十届“晨星杯”入围名单公布
2024石景山区科普科幻创作培育活动获奖通知
冷湖奖征文倒计时!你想知道的都在这里!
荒启科幻第十一期练笔总结
荒启科幻第十期练笔总结
公示丨第四届鲲鹏青少年科幻文学奖大奖、新秀奖获奖名单
1
2022年起点科幻征文 第一期 2
第十届未来科幻大师奖征稿 3
未来战争概念与场景创意征集行动 4
2019年华为阅读科幻文学大赛 5
首届“奇想奖”元宇宙征文大赛(科幻赛区) 6
「戏局onStage」人间工作室征集类型小说(含科幻小说) 7
「知乎 x 中文在线」联合征文(含科幻主题) 8
“未来战争科幻”征文大赛 9
《银河边缘》中文原创科幻小说征稿 10
首届“国风”科幻小说征文大赛 1
番茄小说 X 冷湖天文观测基地科幻小说联合征文 2
2022年起点科幻征文 第一期 3
第二十届零重力杯短篇科幻征文:失控 4
元宇宙故事设计邀请赛 5
寒武奖·我们的元宇宙科幻征文大赛 6
2022年第七届科幻春晚(主题:万有引擎) 7
“未来战争科幻”征文大赛 8
第八届全国中学生科普科幻作文大赛 9
2021年度寒武奖征文(“小科幻”APP举办) 10
第四届“奇点杯”科幻作品征集大赛